分享

此消彼长的多发肺部病灶,需要考虑什么疾病

 呼吸科的故事 2024-01-22 发布于浙江

本期内容来自《CHEST》2022年161卷第一期的一篇病例报道,经过适当改写。

患者,男性,71岁;

主诉:反复发热、咳嗽、乏力、盗汗3年。

现病史: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伴有乏力和盗汗,无咯血、胸痛。反复使用抗菌素和短疗程激素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短期缓解。2年前曾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他接受了球囊鼻窦整形术。1年前进行过敏原测试,发现有17种吸入过敏原,医生给予了每天舌下免疫治疗。近1周,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和咳嗽,就诊后行CT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和肺部多发结节”。

患者近15个月体重下降13公斤。

既往史:患者有以下疾病史

  1. 胃食管反流

  2. 慢性鼻窦炎

  3. 关节炎

  4. 甲状腺功能减退

  5. 贫血

CT报告示右上叶磨玻璃阴影,左下叶实变,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液伴有胸膜增厚,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如下图)。

给患者进行左侧胸腔积液穿刺术,显示血性胸水,胸水培养结果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学检查未发现恶性细胞。

食道钡餐检查发现中度反流,因此考虑肺部和胸腔病变是由于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和脓胸,于是给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和胸腔内注射纤溶酶原激活剂,以及静脉注射抗菌素。患者非常幸运,经过这些治疗后,胸水几乎完全吸收,症状明显改善,然后顺利出院。出院后继续在当地医生那里随访。

在接下来的9个月中,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但是9个月后,他曾经的那些症状又再次出现了。他接受了克拉霉素治疗14天和逐渐减量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5天,症状得到轻度改善,然后再次到原来的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仍然没有特殊发现,肺通气功能检查也是正常的,胸部CT检查发现原先左侧胸腔积液和左下叶实变近乎完全吸收,但却新出现了两肺弥漫、多发局灶实变、团块和结节。大多数病灶表现出中央低密度区和周围磨玻璃阴影(见下图)。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

  • 病毒检测:HIVCMV、肝炎、流感病毒均阴性,EB病毒阳性;

  • 免疫五项:IgM24mg/dl(正常37296mg/dl),IgGIgA正常;

  • 抗核抗体和血管炎抗体:阴性;

  • 气管镜检查病原学检查和细胞学检查阴性;

  • 肺泡灌洗液:白细胞229500/ul,其中中性粒细胞97%;灌洗液培养阴性,细胞学检查未找到恶性细胞。

    气管镜下在右中叶进行了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显示有几个切片有明显的淋巴样聚集,其中具有reed - sternberg样特征的大的、非典型细胞增多。免疫染色显示这些大的非典型细胞(每10个高倍场中有52个)的PAX5, CD20和CD30的抗体染色阳性,但CD15阴性。这些大的细胞也表达EBV信使RNA。背景中有大量的反应性T细胞中表达CD3。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也被检测到。


  • ‍‍‍

  • A,该部分完全坏死(HE染色, 20)B,该部分表现为多态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容易发现跨壁血管炎(HE 20;黑色的箭头表示残余血管内膜和管腔)C,散在的大型非典型细胞(苏木精和伊红, 40;黄色箭头表示具有代表性的大细胞)D-F,免疫组化研究显示这些大的非典型细胞呈阳性结果CD20 (D; 40倍放大)CD30 (E; 40倍放大),和EB病毒通过EB病毒编码区原位杂交技术。

那么,这是什么疾病呢?

诊断:淋巴瘤样肉芽肿(3级)

讨论:

流行病学:淋巴瘤样肉芽肿是少见的由EB病毒驱动的B细胞性淋巴增殖性疾病,1972年由Liebow首次报道,本病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人,男:女为2:1。

危险因素:本病好发于以下人群:

  • 性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

  • 器官移植(如肾移植)

  • HIV感染 

  • 慢性病毒性肝炎

  • 干燥综合征‍‍‍‍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DOCK8缺陷病

病理--组织学分类

病理上尽管浸润细胞围绕血管形成类似结节状改变,但一般不具备典型肉芽肿性的病理特征,很少有上皮样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组织学上血管病变改变明显,主要是血管中心性淋巴组织增生以及周围区域浸润,病变浸润破坏了血管的完整性,导致梗死性坏死组织形成,不同数量不典型的多形性B细胞,EBV阳性的B细胞表达CD20、CD79a,CD30+的细胞数量多少不一,EBER不同程度阳性,CD15一般阴性,周围背景细胞为大量T细胞(数量远远超出B细胞)浸润,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含破裂核)少见,一般在T细胞中,CD4+ T细胞多于CD8+ T细胞,带有特异性标志(CD4+ CD25+ FOXP3+)的Treg细胞,在3级病变中明显多于1、2级病变,提示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Treg细胞可能导致疾病的进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根据EBV阳性的不典型B细胞的数量以及坏死组织的多少,分为3个病理级别。1级病变含由少数或者无EBV阳性细胞(每高倍视野少于5个),通常缺乏坏死,可认为是良性病变;2级病变有散在EBV阳性细胞(每高倍镜5~20个),存在灶状坏死组织,不广泛存在,认为是交界性病变;3级病变存在大量EBV阳性细胞(每高倍镜下大于20个),存在大量坏死组织,为肿瘤性疾病分类。部分肺LG,特别是1、2级患者,有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提示其为淋巴瘤性病变。
‍‍

临床表现:本病100%累及肺部,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主要表现有咳嗽(通常伴有咯血)和气短;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意识不清、不同程度瘫痪、下肢无力伴有刺痛感;本病关节炎和下肢水肿情况少见。虽然叫淋巴瘤样肉芽肿,但本病通常不累及淋巴器官和组织,如脾、胸腺和淋巴结。

本病皮肤改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皮肤红斑丘疹,一种是白色斑块病变(如下图):

本病的肺部影像表现:

CT扫描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多发大小不一的肺部结节和肿块,主要分布在支气管血管周围和中下肺野。病灶通常表现出周围环绕着磨玻璃晕征,这是因为本病有血管浸润,伴有或不伴有病变周围出血。在结节和肿块中心存在低度衰减对应的是组织病理学上的坏死区域。也可以表现为大面积实变伴支气管空气征,或者薄壁囊肿。在PET/CT上典型的病变SUV摄取率是明显增高的,但如果存在组织坏死,也可能表现为病灶中央摄取率减少。肺动脉受累表现为动脉壁增厚或腔内充盈缺陷。在有效治疗后,结节和肿块会消退,但常遗留炎症后瘢痕,表现为粗糙的网状结构和病变部位结构扭曲。

本病需要鉴别的疾病和影像特征归纳如下表:

淋巴瘤样肉芽肿的并发症:

  1. 脏器功能损害

  2. 演变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3. 淋巴瘤复发

  4. 感染(免疫系统抑制)

  5. 视力受损/面部麻木

  6. 肠梗阻/排尿困难

  7. 出血/贫血

  8. 白细胞过度生长,导致血管堵塞引起中风

本病的治疗原则:

  1. 没有标准治疗方案,可以观察,或者全身激素、抗CD20抗体和化疗;

  2. 1级和2LYG的治疗应以增强对EBV的免疫应答为主;

  3. 3LYG以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化疗+免疫治疗;

影响本病的预后因素包括:

最后一张图总结本病: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