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助资料,赏析诗歌——余映潮老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例欣赏——晨光孟语第1906期

 张俊孟晨光孟语 2024-01-22 发布于山西

【教例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九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首著名的唐代边塞诗。这首诗是歌行体,比较长,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是重点。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时,设计了诵读,译讲,欣赏,听记的学习活动。因为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角度比较多,如果用一课时教学,单篇诵读赏析式教学还是首选。余老师在这一课教学的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引用了三则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赏析古诗,这无疑是一种简洁高效又实用的学习方法。

【教例简述】

一、教学铺垫。

1.学生背诵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教师介绍“边塞诗”:

大家朗诵的这首诗,写的是出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就是塞外风光。这首诗就是典型的“边塞诗”。“边塞诗”是盛唐时代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边塞将士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

【俊孟评课】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出边塞诗,这种方法好用又管用。

3.介绍岑参:

岑参,唐代诗人。中年曾两次出塞,诗作题材由此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本色调。岑参的“边塞诗”不只写军事行动,还别开生面地描写了边塞景色。有时他把这些奇异景色同军营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描述,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难词,以及词义解释。学生朗读、识记、理解。

二、诵读

1.学生倾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自由朗读全诗。

3.教师朗读指导与示范:

诗前四句写雪地外景。写了风力之强,点明了地域、时令、时间、事物,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关键词语;第三、四两句为千古名句,朗读时可气息饱满、音调高昂,表达赞美之情。

随着雪花飞舞,诗人从远至近、从外至内,写了雪天里的军帐。从“散入珠帘湿罗幕”开始,音调渐低,读好“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几个反常细节,以凸显北方雪天气候之奇冷。

“瀚海”至“万里凝”两句,诗人从帐内写至帐外,进一步描写了环境之奇冷。朗读音量可以略略加大,以表现诗人描写的外景范围更加开阔。

从“中军”开始,诗人才写到“送”的情景:先写帐内饮别,再写帐外送君,最后写武判官走远不见。这时要体现出诗人的离情别绪,可用带些悲愁的语调吟诵送别的全过程。

诗人悠悠不尽的惆怅依恋之情,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可通过最后两句的反复得以强调、渲染。

4.学生体味,练习朗读。

5.自由演读,背诵。

6.老师检查背诵,小结。

三、译讲

1.主话题:请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独立自主地译讲全诗的内容。

2.学生自由译讲,互相译讲,老师点评。

3.教师用下面的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诗:

北风卷地而起吹折白草,胡地塞外八月满天飞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迎风盛开。

雪花飞进珠帘浸湿罗幕,狐袍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冰冷难穿戴。

浩瀚沙漠覆盖着百丈冰,万里长空布满暗淡阴云。

中军设宴欢送回京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齐演奏。

傍晚雪花在辕门纷纷飘,红旗冻住风吹也不翻动。

从轮台东门送你回京去,出发时雪花落满天山路。

山路曲折霉时看不见你,雪上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中国剪报》200114日第1032期)

四、欣赏

1.出示话题。

话题一:本诗字里行间的“奇”。

话题二:本诗字里行间的“美”。

2.学生自选话题,自选内容,对课文进行品析欣赏。

3.学生分享,师生对话。

4.教师预设对话内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真是奇思妙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后明丽可爱的景色。以神来之笔写变幻之景。诗人由惊奇而欣喜,感情有起有伏,富有奇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了大雪成簇怒放的景致,“千树万树”足见边塞雪景的壮阔无垠,给我们以无比奇丽的感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既是正面描写,又是特写镜头,诗人运笔奇妙,铺展出一幅壮阔的塞北雪景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构想奇特,写的是风狂雪骤、大雪压枝,虽然我们不见“寒”字,不见“雪”字,但是感受到的是纯美辽阔的画面,是繁荣壮美的气象。

五、听记

1.教师小结,出示助读资料。

开头两句是狂风飞雪的全景式镜头,三、四两句是特写镜头,这也是写雪的名句。前四句是外景,“散入珠帘”等四句是内景。“瀚海”两句又是外景:一句是千里冰封的地上景色,一句是万里凝云的天山景色。“中军”两句又写内景,是置酒奏乐的热闹场面。“纷纷暮雪”两句写辕门外的冰雪场面。“轮台”两句是一幅雪中送别的感人场面。最后两句以叙述作结,但有一种“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后六句都是外景,与开头呼应,浑然一体。

一幅幅画面不停转换,外景内景互相衬托,使全诗景象繁多,错综变化,有很强的立体感,像一幅幅摄影作品。

(宋子伟:《咏雪诗话》,《语文天地》2002年第1期)

整个诗篇写边塞雪景寄寓别情。“雪”为全诗纽带,“情”为全诗灵魂。咏雪中蕴涵着送人,送人中着意咏雪。诗中四个“雪”字,各得其所,各有深意,精妙之至。第一个“雪”字写送别时的雪景,以雪美抒怀,表现诗人难舍之情;第二个“雪”字写饯别时的雪景,以雪稠寄意,突出主人心情郁闷;第三个“雪”字写送客归京时的雪景,以雪封作铺垫,倾吐诗人对战友艰难旅程的关切和隐忧;第四个“雪”字写征人远去留下的马蹄雪迹,以雪路漫漫为喻,寄寓诗人绵绵愁思和恋乡怀友的复杂情志。这就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有雪、雪中有诗的艺术魅力的真谛所在。

(张稳:《诗写雪雪寄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美艺术》,《语文学刊》2003年第3期)

2.学生听读资料并笔记。

六、结课

【俊孟赏课】

余老师非常擅长进行阅读摘录,他的摘录资料都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这一课时,他就将自己摘录的三则资料引入课堂,成为学生非常有用的学习资源。

众所周知,古诗词的教学无非是诵读、理解、赏析几种重要的学习活动,余老师就选择了最常用的几种学习活动来组织学习,但他的设计却又不同于一般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创新角度。

第一,用王维的《使至塞上》引出“边塞诗”。用一首熟悉的边塞诗引出“边塞诗”这种体裁,真是再好不过的方式。余老师由边塞诗再引出岑参,并对这首诗做了简单介绍。这种开头有趣有料,简洁高效,值得借鉴。

第二,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有听读,跟读,示范读等,最值得一学的是他对这首诗逐句进行朗读指导,余老师通过对诗句的情感进行分析来指导朗读的语气语调,细致入微,效果看得见。

第三,在赏析时设计了两个话题,抓住“奇”和“美”两个关键角度进行赏析。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先学后教,教的过程并不是直接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赏析资料让学生阅读后笔记。这种学习方法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探索,领悟。

总之,这个教例对我们教学古代的长诗有极强的指导性,值得学习和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