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之商代

 京城漫游 2024-01-22 发布于北京

一步一步往前走,越过满墙与二里头文化相似的牙璋,转身就来到了「宅兹中国」的“青铜时代”,也是宫室制度、以青铜礼器为核心的器用制度和早期国家的运行方式进一步发展的商代。

这一时期,王权强固、王朝兴盛,王都建设大幅度展开;这一时期,作为维系等级制度的政治权力工具,青铜器被大量生产,助推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新高峰。

偌大的展厅中主要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 “殷墟”遗址的出土文物。殷墟是商王朝晚期(约前14~前11世纪)中央王朝都城所在地。

数十年的发掘和考古,发现殷墟的遗存极为丰富,在不胜枚举的考古发现中有两项十分重要。

一项是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为了让如我一般对甲骨文一无所知的观众有所了解,细心的策展人不仅用大屏幕轮番演示现代文字翻译的甲骨文,还用液晶屏放大了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添加现代汉语进行说明,让我们自己一一点击对照参阅。

原来,商王等统治者占卜的人员往往把占卜的事由、卜兆的吉凶以至后来是否应验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

这些记录占卜事件的甲骨文,犹如传世的信史,让我们思绪缈缈,仿佛回到那个神秘蛮荒的时代,瞅见那些虔诚朝拜上天的仪式。

殷墟的另外一项重要发现就是妇好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主持大型祭祀的祭司,更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屡征各国、战功卓著的巾帼女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与军事在中国古代被视为政权的根本,向来为男性所垄断。妇好作为商代的铿锵玫瑰,在“祀与戎”中都不让须眉,厅中两件大铜钺充分展示了妇好的权力与威严。

钺在商代既是武器也是礼器,图中的钺一件重8.5公斤,一件重9公斤,一件刻有虎食人纹,一件刻有龙纹,仔细瞧瞧图纹中都铸有“妇好“的铭文。

妇好墓出土四件铜钺,是目前所见商代贵族墓随葬第二多者(最多者随葬七件),进一步印证了妇好执掌帅权、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展厅中央巍然而立的“司母辛”铜方鼎,则是妇好的子女为祭祀亡母辛而铸造,“辛”是妇好去世后在宗庙被供奉的庙号。这座鼎重达117.5公斤,是商代不多见的国之重器。

作为武丁的妻子,她享受着丈夫的恩宠,承担着生育王位继承人的重任。作为一国之后,她要参与多种宫廷事务。作为女将军,她多次征募军队,创下了商代一次征兵数量的最高纪录。作为大祭司,她亲自主持庄严神圣的祭祀,代表商王室祭祀列祖列宗。

身兼多职的妇好地位极其尊贵,她的随葬物品种类繁多且古朴精致。

朋友们看看上图中的象牙杯,杯身用象牙根段制成,杯身如觚,圆口薄唇,中腰微束,底较小,杯高30.5厘米,壁厚0.9厘米。

象牙杯通体雕刻繁缛精细的花纹,花纹中镶嵌着华丽的绿松石。鋬为夔形头向上,尾下垂,饰鸟纹,镶绿松石。鋬靠杯身的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插入杯身。

象牙杯因料造型,可谓匠心独具,它是商代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自然也是“镇馆之宝”之一。

妇好墓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共出土多种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容器468件,玉器多达755件。

三千多年前贫乏的物质条件注定了殷商时代的低调与朴素,然而王室贵族依然锦衣玉食,追求奢华与精致。

展厅中的金石珍玮,雕琢精美、装饰繁缛,精美绝伦。动物形的玉器惟妙惟肖,甚为喜爱是下图中这件翘首而立的小玉鸮(xiāo ),鸮是商人崇拜的吉祥鸟猫头鹰。

这只造型生动传神的小玉鸮构思奇巧。鸮鸟下垂的尾巴连接着地面,和足部形成一个凹槽,可以插嵌,它的小脑袋上有一个对穿的小孔,可以用来穿绳佩戴。未料到女将军的饰品如此可爱又实用

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象牙器、陶器、宝石制品……妇好墓的宝藏数不胜数,它们记述了停留的过往,也收藏着经年的故事,如今被珍藏于考古博物馆里,等待着与您相遇

就像全息造影的小玉鸮一样,不停地旋转着,恋恋不舍地送我们往下一个展区“”礼乐大成“而去。

实用信息

最佳游览地:中国考古博物馆馆

开馆时间:0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周三至周日对社会公众开放。
周二对历史、考古、文博及相关单位团体开放。

门票:无(需提前三天预约)

交通:地铁奥林匹克公园站下D口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