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军血战汉江,军长曾泽生含泪:50军终于可以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抗美援朝有这样一场战役重要到彭总不惜拼光两个军也下令必须死守,“哪怕这两个军都拼光了,你必须给我守住啊”。 对于这一仗美军势在必得,开战前李奇微放下豪言三天收复汉城,“我们重炮和飞机将无情地摧毁他们,三天之内我将收复汉城”。 今天要聊的正是抗美援朝汉江阻击战,通过三维地图结合影片带你还原汉江阻击战全过程,看自信满满的李奇微是如何被狠狠打脸的。 第四次战役李奇微在得知我军礼拜攻势的秘密后开始了全线反扑,西边是美1军扑向50军阵地,美9军扑向38军阵地。 对于美军的反扑志愿军陷入了3大不利,一是美军反扑太具突然性,此刻志愿军主力还在后方休整,对于美军的突然反扑志愿军始料未及。 二是这次美军倾尽全力势在必得,志愿军在人数上都比不过敌人了。三是面对美军反扑志愿军不得不打阵地战,等于是在以己之短去克敌之长。 李奇微在得知志愿军摆开阵势准备打阵地战后之所以自信满满,就是因为他清楚志愿军根本无法扛住美军恐怖如斯的炮弹。 不过李奇微只看到了表面却没看到实质,志愿军并不是一味的只守不攻,彭总说:这次美军来势汹汹,光是死守你是守不住的,要有守有攻,以攻助守这才行。 彭总说的这个以攻助守正是田忌赛马,原来面对李奇微的直线平推战术,彭总清楚部队摆开全线防守有两大不利。 一是志愿军大部队此刻正休整,立马派到前线修筑阵地展开防守时间上来不及,二是部队硬碰硬是挡不住美军炮火的,这才有了第四次战役的西顶东放。 志司计划西边以两个军死死拖住美军主力,东边先把战力较弱的韩军放进来,然后主力部队悄悄东移。 放进来的韩军志得意满之际我军主力将其聚歼,然后志愿军主力再向美军侧后穿插,迫使美军不得不后撤从而化解这场危机。 志愿军主力围歼韩军问题不大,现在最最关键的就是西边的两个军能不能顶得住,此刻要有两个38军就好了,可放眼望去彭总手上也只有一个38军。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50军临危受命,不被看好的50军打出了惊天一仗,上期已经聊了38军汉江南岸阻击战,今天详细介绍50军汉江阻击战。 战前彭总给50军的要求是守10天,到了最后他们整整守了50个昼夜。因为不是王牌战前彭总还给他们下了一条特殊指令,每天可以有400多米的机动防御空间。 到了军长曾泽生那,这条指令不仅没有向下传达,反倒变成了这样一条指令。 “白天丢的阵地,晚上要想尽一切办法夺回来,寸土必争 不怕牺牲,牢牢地把敌人主力,顶在汉江南岸”。 也因如此为了给东线主力争取时间,50军战斗残酷到全军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全部牺牲。 彭总为何把关乎全军存亡的一仗交给了不是王牌的50军?因为作为前国军60军,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他们伤亡18800人死守27天阵地巍然不动,在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我军三个纵队往里打,那生生就没打进去。 因为在彭总心中,50军就是我军中最强防御部队,也因如此彭总才敢将关乎全军存亡的一仗交到50军手中。 彭总的这份信任,让一直没有表现机会的50军可以说全军上下卯足了劲,能不能摆脱60熊的窝囊名号就看这一仗了。 18勇士大闹水原 不得不说彭总用兵如神,他对50军的信任一点没错。李奇微的霹雳行动战斗才打响,50军18勇士便冲入敌军营中大闹水原城并牵回俘虏1人,这一仗给50军开了好彩头。 1951年1月25日副营长戴汝吉率200人准备摸进水原抓舌头,结果才到城口就遭到美军猛烈进攻。 为掩护戴汝吉等人进入水原城,由团侦察排在南门实施佯攻以吸引敌军注意力,师侦察排占领水源北侧一处高地,负责掩护和接应带人从北门进入城内的戴汝吉等人。 在摸进城内的过程中他们虽然遭遇敌军坦克一辆,但战士们非常勇敢地爬上坦克准备掀开盖子将其炸毁,结果敌人知道坦克要被炸毁,吓得快速开动坦克逃之夭夭。 但经过一番折腾跟着戴汝吉进入城内的只有18人,而此刻城内有敌军一个营,18个人溜进敌军一个营的地盘,光不被俘虏就不错了,结果他们最后返回营地还抓了个俘虏。 原来进入城中后戴汝吉转念一想任务又不是攻下美军一个营而是抓个俘虏,这18人也足够了,至此18人大闹水原城的大戏开始上演。 他们在一座灯火通明的大楼前发现了停一排的吉普车,戴汝吉判断这很可能就是敌军指挥所,要抓俘虏就要抓这里面的人才能问出个关键信息。 命令下达后由王洪信切断敌军电话线,机枪手封死房子入口,戴汝吉带着人往里冲,志愿军的突然进攻打得美军措手不及,在美军身上他们发现了MP字样。 戴汝吉猜的没错,他们打进美军指挥部了。在这他们抓了两个俘虏,结果在回去路上一个俘虏想逃跑被击毙,这一开枪让他们位置暴露,即便如此小分队硬是穿过重重阻碍回到了我军阵地。 他们以牺牲6人的代价在敌军营地杀了个来回,不仅活捉敌军俘虏1人带回营地,而且缴获各种步枪机枪共计6支,炸毁敌军物资车10辆。 人员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 在50军布防的两道防线上,敌我兵力对比是五万人对3万6千人,火力上我军零坦克对敌军约300辆中大型坦克,更别说美军的各种炮各种空中支援。 说个更形象的类比,志愿军步兵营每天只能得到30来枚炮弹的支援,美军一次进攻就是上千发炮弹。面对如此猛烈的炮火50军清楚再多人的也不够挨炸的,于是他们总结了一条宝贵经验。 一个连守住阵地,其他都在后面,一个班一个班往上推,人员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 其实这样的打法说直白些就是添油战术,就是战士们拿自己的命去换时间,守住阵地上的人打完了后边立马补充。 上阵地的人都清楚自己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血战到底,还未上阵地的战士也明白下一个即将拼光的连队就是自己所在的连队,这种战法世上又有几个国家的军队能够做到。 估计意志不坚定的,光知道自己就是下一个拼光的连队,估计还没上阵地就军心涣散了,这时你就知道志愿军战士多伟大了。 在修理山阵地上敌军2.5万人轮番进攻444团3000人的阵地,修理山前沿的250高地上,美军第一天用一个坦克连配合一个营的步兵向我军8连阵地猛攻。 阵地上5班班长穆新和多处负伤始终坚持战斗,直至最后手榴弹丢完了他不得已捡起迫击炮弹,拔掉保险后,前前后后向敌军丢了好几枚才打退敌军进攻,因为他和战友的坚守美军的4次进攻全被打退。 美军气急败坏将美25师一半的炮兵火力全部用在了250高地上,你没听错, 是25师一半的炮兵火力。 如此猛烈的炮火让8连领导班子几乎全部伤亡,美军步兵此时再一冲锋眼看就要拿下250高地了。 结果2连迅速进入阵地血战3小时再次打退了美军,本以为收拾残局的美军怎么也没想到,明明炮弹已经炸光了阵地上的敌人,美军感慨到:“敌军的神兵究竟是哪里来的?”。 就是这样的添油战术,将美军打得有了志愿军怎么也打不完的错觉,美军进攻锐气也因此被一点点消磨。 美军在250高地打了3天伤亡200余人始终没能拿下,于是美25师师长决定三管齐下,首先集中火力无差别轰炸我军阵地、其次炸断我军后方补给,最后精确打击我军阵地火力点。 在这样的打击下250高地上2连连长牺牲,全连仅存几人,战士王英靠着从牺牲战友手中拿来的一把机枪,和仅存的几位战友一起又守了两小时。 在最后时刻敌军快要冲上阵地之际仅王英一人幸存,始终坚守人在阵地在命令的王英果断拉响爆破筒冲向敌群。 还记得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吗?“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喊出这句悲壮之语王成的原型正是2连的王英。 反斜面战法 除了添油战术外志愿军面对敌军炮火善于利用反斜面”战法阻击敌人,所谓的反斜面就是在山后修筑坑道。 比起正面的坑道直接挨炸,美军炮弹因为射击角度的问题很难够到反斜面,加之坑道的保护让志愿军伤亡得以大大减少。 也因如此在美军炮火铺天盖地的袭击后,修理山主阵地上美25师尽数出动,兵分三路准备围歼修理山上的444团,该团才能有兵力去应对美军三面围攻。 即便当天丢了修理山主峰以及主峰前的440和431高地,但夜间444团以9连加5个排实施反攻,仅仅一次冲锋就夺回了阵地,要是没有反斜面战法,就美军的火力密度志愿军根本就不可能再有部队来夜间实施反击。 志愿军也清楚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在447团防守的白云山,美3师65团首先集中炮火轰炸兄弟峰1小时,简单粗暴的轰炸后,敌军坦克开路带领一个营的步兵向兄弟峰攻来。 6连的战士一看美军小心翼翼不敢冒进,于是6连干脆派出6个人悄悄至阵地前方无名高地潜伏。当美军注意力都在兄弟峰时6人突然出现猛地向敌军机枪扫射,一次性毙伤20余美军。 至此以后美军气急败坏,他们连续两天再也没派步兵进攻,用报复式轰炸把兄弟峰上的树木都烧个精光,到了第三天美军派出50余架次飞机又是一轮狂轰滥炸。 随后他们终于派出步兵开始进攻,在美军两个营的轮番进攻下驻守在兄弟峰的6连不仅弹尽粮绝,人也拼得只剩4人,幸亏李盖文带着3人的援兵来了,靠着这8个人他们硬是守到了天黑才奉命离开。 在兄弟峰光教山失守后,为防止美军走公路合围白云山,447团3营副营长戴汝吉带8连和1个重机排,连忙赶去白云寺抢修工事。 结果美军速度太快了,采用声东击西战术佯攻帽落山实则目标夺取白云寺, 志愿军在白云寺阵地还没修好敌军就冲来了,没有工事根本没办法挡住美军炮火,在3小时激战后戴汝吉不得已带队转移至帽落山。 这时孙德功受命支援3营夺回白云寺,他放下电话就立刻准备集合队伍,结果抢着赴死的一幕出现了。 教导员杨明拉住孙德功并说到,这个任务谁都可以去,就你不能去!孙德功急问为啥我不能去,得到的回复是,这个营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你是营长,你牺牲了谁来指挥?至此孙德功再也无话可说。 此刻敌军对帽落山的进攻也异常凶猛,在帽落山上拼到最后仅田文富一人幸存,但就是他一人居然不仅守住了阵地等来援军,更是取得毙敌50余名的辉煌战果。 聪明的田文富为不让敌军知道自己确切位置从而遭到炮击,他每在一个地方打几下后立马转移位置,这样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让敌军摸不清楚阵地到底还有多少志愿军,也因如此敌军不敢贸然冲锋。 为迷惑敌军,他还将战友的帽子摆在显眼的位置吸引敌军火力,当敌军被吸引时他从新位置猛地开火,又是机枪扫射又是手榴弹伺候,靠着有勇有谋的战法,田文富的坚守等来了援军。 这位英雄机枪射手身穿的那件大衣,战后443团政委流泪数了数弹孔,整整53个弹孔,可田文富就这样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该战衣现仍存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 与阵地共存亡 随着时间推移一线阵地几乎全部失守,50军奉命向二线阵地转移。但是为了掩护主力撤退,白云山上2营接到的命令是与阵地共存亡。 2营长孙德功接到死守的命令后只向代师长金振钟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多留几箱手榴弹给他们。 但最后孙德功等来的不是手榴弹而是两壶白酒和几个罐头,即便如此这些已经是实属难得的稀缺品。你没听错打到最后连作战的武器都没有支援了,缺粮少弹也是50军汉江阻击战最大的难点之一。 在修理山的444团平均每门炮只有15枚炮弹,一线作战的步兵营每天只能得到30来枚炮弹的火力支援,这和美军动辄上千发的炮弹根本没法比, 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孙德功率领2营的几百名战士拿着仅存的弹药毅然决然的准备死守白云山,打到最后实在没有弹药他们就从敌军身上夺取,以至于志愿军经常说,“过去蒋介石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现在杜鲁门是我们的运输大队长。” 美军的炮弹有多猛呢?在白云山上重型轰炸机投下的一颗炸弹炸出的坑足足有6米深。 由于是死守阵地,美军炮弹可以锁定目标最大化发挥其威力,美军燃烧弹落下爆炸燃烧半径高达恐怖的200多米,白云山上仿佛人间地狱。 老兵回忆当时场景说到,“夜间走路的时候 两只脚和地面一摩擦,那底下都是一道白色的灵光,树杈子打得一摸全是磷火”。 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反复地争夺,这儿的战士嘴唇焦干了,耳朵震聋了,眼睛熬红了。这是作家魏巍笔下的50军战地通讯,实际情况只会更加惨烈,可最终2营守住了。 由于美军炮火轰炸,白云山上战士们最后不仅吃不上炒面,连一口干净的雪水都喝不上。2营战士在下山找吃的路上碰到了上级派来的联络员,这才得知团里撤销了他们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 等回来后才发现2营6个连的加强营仅88人幸存,但2营在这次战斗中却取得了毙伤美3师1400余人的辉煌战果,447团在白云山坚守11天,战后被授予“白云山团”荣誉称号,成了唯一一个被志愿军总部授予荣誉称号的团级单位。 李奇微再也不自信了,按道理美军的炮火没理由拿不下这些破破烂烂的工事啊。他不明白10几天以来,美军消耗了数以万计的炮弹才推进了三公里,为什么就拿不下那些破破烂烂的野战工事? 他不清楚那是志愿军不怕牺牲有勇有谋,寸土必争反复争夺拿命换来的战果。甚至到了最后美军不得已用起了心理战,美军放出谣言,把50军放在这打阻击就是为了拼光50军好撤编。 可惜敌军的这招没用,军长曾泽生得到彭总高度赞赏的同时彭总向他保证,只要有我彭德怀在50军绝不会撤编,“兵,我一个不少给你们50军补齐,新的武器装备,优先你们先发放”。 主席也曾专门表扬50军,没想到一支起义部队打得这么好!它在蒋某人那是60熊到了我这成了50凶。 汉江阻击战战斗残酷到大大小小几十个阵地上战士们全部拼光,很多阵地连留下幸存者讲述英雄故事的人也没有。 50军经此一战从60熊变为了50凶,军长曾泽生也终于能含泪说出憋在心中多年的那句话,“50军终于可以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了”。 最后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套书,《写给青少年的伟大的抗美援朝》。书还没上市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就找到我,希望可以推荐这本书。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因为英雄们的故事值得永远传递下去。 这套书从抗美援朝的主要战役,抗美援朝英雄故事和为什么能打赢三个维度,帮助孩子了解抗美援朝全过程,熟悉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在英雄故事册中精选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事迹,再配合手绘插图,英雄们的故事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孩子面前. 是孩子们很好的作文素材,是市面上第一套给青少年全面系统梳理抗美援朝的历史读物,喜欢的朋友可在下方链接找到。 |
|
来自: 昵称15596056 > 《王正兴军事历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