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天气渐热,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上火。如果出现牙龈、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不少人都会想到吃点泻火药,但泻火的中成药很多,有清泻上焦火的、清胃火的、降虚火的,该怎样选择呢?下面介绍一款老牌泻火药——黄连上清丸。 组成与功效 黄连上清丸处方来源于近现代医家吴克潜所著的《古今医方集成》,原书载其“治上焦积热,腹痛咽痛,口舌生疮,心膈烦热,肺火上升,风热鼻赤等证”,药物组成及剂量为“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炒黑)各八两,白菊花、当归尾各四两,桔梗、葛根、苏薄荷、玄参、天花粉、川芎各二两,姜黄、连翘各六两,大黄十二两”,并称此方有“疏肝胆,理三焦,清积热”之功效。 中成药黄连上清丸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石膏、荆芥穗、白芷、蔓荆子(炒)、防风、旋覆花、甘草,减去当归尾、葛根、玄参、天花粉、姜黄而成,其中黄柏、大黄用酒制,栀子用姜制。 本药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之功,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咳嗽痰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药理学研究证实,本药有解热、抗炎、镇痛、通便等作用。现代还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咽炎等见上述证候者。 “上火”是中医特有名词,指各种原因引起人体阴阳失调而产生的内火旺盛。从脏腑言,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等;从部位言,有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从性质言,有实火、虚火等。针对不同的火,治疗及选药各有区别。本药针对的是风热上攻、肺胃实火。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栀子、大黄清热凉血解毒并可导热毒从二便而出,共为君药。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疏散风热,共为臣药。旋覆花降气消痰,并载药下行;桔梗清热化痰、利咽排脓,并载药上行,共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又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以寒凉、辛凉药物为主,清散结合,上通下行,使实火从二便而解,是治疗内科、外科、五官科等多科疾病的常用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清”命名的中成药还有上清丸、牛黄上清丸、芎菊上清丸等,均有清热散风之功,但药物、功效各有侧重,应区别选用。 服法及禁忌 本药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小蜜丸、水丸或水蜜丸,气芳香,味苦。大蜜丸每丸6g,一次1~2丸;小蜜丸每100丸重20g,一次6~12g(30~60丸);水丸每袋6g,水蜜丸每40丸重3g,均一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目前市售的还有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按说明书服用即可。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不宜同服温补性中成药。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阴虚火旺者、脾胃虚寒者、过敏体质者慎用。服药后若大便次数多且不成形者,应酌情减量。 |
|
来自: xiao_qin256 >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