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死危急时刻靠附子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1-23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程永民
368条: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zuì)时(一昼夜)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病人拉肚子以后,脉摸不到了,手脚冰凉,由于拉肚子损耗了大量津液,津液已经少到不能到达四肢了,手上的脉都摸不到了。这时如果摸一下病人的太溪脉(脚踝旁边),如果两个都摸不到了,那病人就不行了,手脚也冰凉了。这个时候可以试一试四逆加人参汤。
晬时(一昼夜)脉还,24小时,一天一夜后脉又回来了,手脚变温了,这个时候病人就能活,因为身体自己向正常方向转变过来了。如果手腕的寸关尺仍然摸不到,病人就要死了。这个时候可以尝试用四逆加人参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李可老中医有一个破格救心汤也可以。到了这种情况下都很危险了,用生附子、干姜、炙甘草、人参。这个时候可以用人参了,党参力量相对小一些。如果人的能量固不住,可以再加山萸肉。
如果是病危的情况,用生附子、干姜这些药,一边用开水煮,一边给病人灌。你一定说要煮三个小时,生附子剂量大,等三个小时煮好了病人有可能早就没了。所以用开水来煮药,一边煮给病人喝。李可老中医曾经给六位病人用45克附子都没有救回来,后来一次病人家属把三天的药一次熬后喝了,病人喝药后从床上起来就要下地干活。从这个医案,李可老中医才发现剂量的秘密。
369条: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
病人受寒拉肚子,一天拉十多次,津液损耗比较多,脉应该是虚、涩或者细数。脉弱细数在这种情况下是对的,如果脉很实很有力,说明邪气很盛,就是正虚邪盛,就不容易治,病人就很危险。如果这个脉是弱的,但沉取有力,说明津液能量还有,里面只是有淤堵,就没有问题,可以辨证后随证治之。如果里面有淤堵,一边补津液,一边疏通淤堵,调胃承气汤之类方剂,随证治之。
370 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病人拉肚子,食物没有消化就排出去了,身体内部是寒的,肠胃的消化系统是寒的。外热,能量向外跑,虚阳外脱。汗出而厥者,汗一直在出,体表固摄不住了。里虚寒身体应该不出汗,这里却还出汗,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也危险,用通脉四逆汤。炙甘草二两,附子用大的一枚,大的生附子一枚大概是25克,生的附子,干姜3两45克。如果人比较高大,可以用4两60克,这都是很危险的情况了。
如果病人津液还很虚,也可以加人参。现在有一个独参汤,用东北的人参,给病人熬了喝下去,病人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以内,赶快想想办法,好好的辨证,合理的用药,看能不能抢救回来。如果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病人就不行了。如果病人身体太差了,用药后免疫力也不能恢复,那就只能随缘了。
由此可以看出治病主要还是靠人体的免疫力,而不是靠医生,也不是靠药。治好病的只有身体自己,用药都是顺势而为,帮身体一下,做帮助的工作,而不是做主导工作。身体是第一位的,恢复正常运行靠的是身体的免疫力。
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热利下重指肠道里面有湿热,身体要把湿热排出去,所以会拉肚子。这种热利的拉肚子,大便肯定是臭的。下重,感觉肛门坠胀,想拉却拉不出来,肠道里面有湿热。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都是根茎类的苦寒药,苦能清热,寒也能清热。传统的说法,苦能燥湿。白头翁不但能够清热,还可以去除肠道的积滞。如果大便溏,而且很臭,这是肠道有积滞,可以加白头翁。黄柏味很苦,我的药柜里面有黄柏,买了以后基本上没有用过,都在那放着。黄柏很苦,味道厚重,可以清三焦的热,尤其是清下焦的热。有人下身潮湿瘙痒,就用黄柏。黄柏和苍术两味药组成了二妙散,用于下身湿热。
黄连味道很苦,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黄连,我在尝药的时候,就用手撕了一小丝,放嘴里面确实很苦。在煮甘草泻心汤的时候,那个药又甜又苦又辣,是这样的,反正是很苦的。秦皮的性味苦寒,还有一个收涩的势能,因为病人一直在拉肚子。
煎煮方法是用七升水煮到两升,1400毫升,煮到400毫升。煮的时候要沸腾蒸发掉1000毫升的水,这个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应该会煮一个小时左右。药材煮的时间长了,味道比较厚重,更容易入里,有向下走的势能,向里向下走。
如果是解表的药,煮的时间就比较短,取它的气,比较轻浮,主表。如果是肠道里的病,一般可以煮的时间长一些(白蔻是后下的)。

人人学医,天下无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