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内心对事情的固有认知,是退休后唯一重要的事情

 指月軒 2024-01-24 发布于湖北

最近与家人在海南旅居,跑了大大小小许多景点,而这些景点,大多数都在海边。

所以,我常常看到的一个场景是:一堆人在沙滩上铺一个大垫子,要么坐,要么躺,就这样闲闲地躺着或坐着,有时候,大半天都耗在沙滩上。

每次看到这种场景时,我内心都有些发慌,似乎把这么多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会成为一个时间的罪人。

我知道,有这样一种心理反应,来源于一种固有的认知。

随着年龄慢慢增大,我越来越意识到,生活中,比吃苦勤劳,努力上进更重要的,是学会给自己创造快乐,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

退休后,我开始改变内心中一些不合理信念,去成长改变自己。

在我看来,退休后,打破内心对事情的固有认知,是退休后唯一重要的事情。

这几年学习心理学后,我开始喜欢观察生活,经常写反思日记。

我发现,限制一个人快乐的因素,很多是来自生活中,自己给自己制定的规矩。

按照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这许多规矩,是在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中形成的,周围一些重要大人的观点,最终被内化成自己判断事情好坏的标准。

同时,成为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要求。

就像我,脑子里有许多标准:

早起的人一定有前途;晚起的人,大多难有出息;

每天把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才是不浪费时间;

勤劳吃苦是好的,受人尊敬;沉于享乐是坏的,受人唾弃;

能牺牲自己利益而成全他人的人,才受人尊敬。

有了这样的评判标准,当我早上起不来床时,脑子就会出现对自己的嫌恶感。

当我在最好的时间段听音乐,锻炼身体,或做其他事情时,潜意识就告诉我,这是在浪费宝贵的光阴。

所以,以前的几十年,我的内心常常会有一种罪恶感。

学习心理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这是个人的超我与本我发生了矛盾,超我要求自己做符合道德标准范围的事情,可本我,却希望有更快乐的生活。

超我与本我之间发生矛盾后,脑子里就会有两个我在打架,这也造成我常常处于情绪的内耗当中。

我曾经见过一个大姐,退休工资高,却很少在自己身上花钱。

买衣服时,总是挑款式过时的衣服,用的护肤品也是大宝之类的牌子。

最让我不解的,是家里平常买的香蕉苹果等,新鲜时,她很少吃,只有大家都不吃,开始腐烂时,她才一个个地把坏的地方挖掉,自己吃了。

在她看来,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她不想成为自私的人。

所以宁愿苦一点,也要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这让她的内心取得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生活中,我们很多行为,都受到内心中一些道德规范的约束。

这些道德规范,并不是真理,它常常源于我们对事情的偏见,来自于我们从小受的教育,以及环境中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可长大后,它就成为束缚我们言行的绳索,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阻碍。

在我看来,退休后,想让余生过得精彩幸福,一定要了解我们的思维中有哪些误区,我们常常被什么东西所限,让我们无法自由快乐的生活。

这其实是指一个人的认知。

多读书,读好书,经常性地自我觉察,是提升认知最有效的办法。

退休后,愿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不断成长,突破自我,在余生岁月中过得随性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