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界最后一位大师,写出行书“天花板”,这字远胜赵孟頫,能与王羲之掰手腕!

 墨品书法网 2024-01-24 发布于北京

书法发展到明清两朝,整体呈现出衰落趋势,虽说这几百年也有不少名家,虽然明代草书繁盛、清代五体复兴,但都只能称得上“回光返照”,与晋唐宋元相比,相差很大。不过,这段时期书坛也有宗师级的人物出现,比如董其昌。

董其昌和王铎是明代影响力最大的两位书家,尤其是董,他的字深受清朝皇家喜爱,其书风也因此渗透进了馆阁体中,并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流行。要知道,古代百姓保证生存就很不错了,根本无暇识字,就更不用说写书法了。所以,这门艺术的审美风尚一直由“上流人士”主宰。

而董其昌的书法便“征服”了这些人,并通过延续进一步影响到了今天。当代书法家启功就说:“我们落笔就是董其昌的书写方法,张嘴就说董其昌说过的话”。如今的书法家,尤其是写行书者,几乎摆脱不了“赵董书风”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质疑董其昌的人品,或者认为他的字用笔简单,这都是误解。关于他作恶之事只见于野史,而如果细究他的作品,就会发现董氏深谙古法,笔法丰富多变。近代书法家沈尹默就评价董其昌是“书坛最后一位大师”。他与赵孟頫,堪称“帖学”的“续命者”。

董其昌“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一生转益多师,“二王”、李邕、颜、柳、杨凝式、米芾、赵孟頫等人作品他都进行过细致临摹。他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学谁像谁,还在于他能把各位名家笔法融为一体、化为己用,这一点通过他那些临摹之作可以看出。

董其昌传世作品较多,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天马赋》,这部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董氏一生最雄健洒脱,篇幅也最长的鸿篇巨制,堪称400年来的行书“天花板”。《天马赋》纵41.9厘米、横1831.2厘米,共134行、350余字,单字大小足有10厘米。

有专家评价此作书法胜过赵孟頫太多,原因是董其昌用“二王”、米芾笔法写出大字,且字字精湛细腻。在这一点上,董胜于赵,赵孟頫传世作品以小字为主,而董其昌则大小皆可。董其昌一生写过《天马赋》四次,有小字也有大字,此作无疑是巅峰之作。

《天马赋》以米芾用笔为根基,起笔逆锋而入,落笔后稍驻,先调锋再行进,动作丰富明晰,这与如今很多书家直来直去的简单处理不同,足见董氏功底之深。行笔中锋为主,笔画牵丝引带、飞白枯笔自然。结字欹侧险绝,章法纵逸潇洒、一气呵成。用墨淡雅萧散,颇有几分禅意。

这部《天马赋》笔画、结字处理深得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精髓,而墨法、章法又融入个性,处处精到、字字到位,而且由于是大字,我们更能清晰看到最细微的笔触,是学习行书的上佳法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