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历了生死离别, 我才知道

 织梦云 2024-01-25 发布于河南

身边的人和事都是来渡你的。 人生的意义在于自我的觉醒和不断地成长。 面对他人的恶言恶语, 如果我的第一反应开始是自我反省的, 而不是着急反驳, 这是不是也是一个小小的成长呢, 虽然情绪上仍旧做不到心如止水, 波澜不惊, 但是我仍为自己微小的进步而感到高兴。来到这个世界上, 我可能比大多数的人都多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 从最早经历了外婆的离开, 那个时候心里更多的是有点怨恨的,心疼外婆那少有的天伦之乐。 后来经历了外公的离开, 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心疼难过。但是总感觉自己的世界好像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创伤, 因为爸妈还在, 他们把属于我的那片蔚蓝晴朗的天撑的好好的,所以在母亲世界产生巨变的时候, 因为她的坚强, 保全我的世界纹丝不动。 直到母亲快要离开的那段日子, 我才惊觉外婆离世带给母亲的伤痛延续了她整个后来的生活中。

陪着母亲治病休养的时候, 经常听到母亲说,“当初没把你外婆照料好啊, 我只知道给她买衣服, 不会管她吃, 我自己都不在意吃的。 因为我从小就被教育说胃就是个洞,不管什么,给她填满就行了” “我们现在才明白你外婆之前说的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是什么意思” 我才忽然意识到, 是我那时候因为在外地上大学忽视了母亲心中的伤痛, 那个时候的她应该很难熬吧。 但是在我们面前, 母亲从未表现出来, 她生活里的时间都被家里的琐事和她的绘画事业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中间的衔接似乎连坐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数年如一日。 结婚之前, 母亲因为家中兄弟姐妹过多, 而且家中贫穷, 资源匮乏, 而早早的成熟, 婚前婚后都为了自己的父母, 兄弟姐妹付出良多, 甚至在她得了一场大病疗养期间仍对和我同辈的表弟照顾有加, 表弟是小舅家的, 因为他爸妈离婚,无人管教, 年纪轻轻就自己在外面漂泊,又在姥爷去世后失踪了两年, 再回来的时候已是瘦骨嶙峋,满身疾病,不成人样。 一声不吭的从广州来到了凌晨一点的洛阳。 这一待, 就待到了母亲的离去。 为此, 我和生病中的母亲大吵了一架, 因为连自己都照顾不住的她, 根本没有一点点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一个身体也需要治疗调养的小孩,我所有的精力都已经全部都用在了母亲的身上, 一点其他额外的精力都没有, 所以当时的我觉得母亲并不理解我们, 心疼我们, 她骨子里太要强了。 所以当时开着车和母亲大吵了一架, 结果母亲让我下车, 她来开。到楼下的停好车的时候我才发现车身是斜着的, 而且前轮已上了道牙, 不禁出了一身的冷汗。 那一路上我怎么就忘记了母亲是个病人, 而且还是个虚弱的病人。 这件事成为照料母亲的日子里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 其实那个时候母亲有什么办法呢, 面对已经到家门口的孩子, 她怎么忍心赶他继续去流浪? 尤其这个孩子还是姥爷的心头肉。 只是那个时候我不懂, 但是从那天起, 我再也没有因为小孩的任何事情和她再吵过一次。 她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 我尽量配合。 遇到自己觉得心塞的, 索性不听也不问了。 经历了几次生死离别, 感受不同, 伤心的程度不同, 绝望的程度也不同。母亲刚走的那段时间, 总觉得自己浑浑噩噩, 总觉得日子没奔头, 没颜色, 想着要不要去陪母亲算了, 这个世界已经好像没有什么意义存在, 人活着本身也并没有什么意义。 那段时间和父亲也吵了几次,说了些不通情理的重话, 总觉得身边哪哪都不对。直到那一天的到来,在母亲刚过完百天的时候,我准备给父亲做个体检, 我再安心离开。 刚好父亲身体那几天也不舒服,结果查出了和母亲一样的病。 那一刻, 我才知道原来糟糕的日子是可以更糟的,原来天是会全塌下来煸在你脸上的。 只是,那时候原本求生意志薄弱的我好像被重新拉回了现实世界, 重新开始生活, 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 今天是母亲离开的第188天了, 父亲刚刚结束第五个疗程的治疗。 近期父亲的体力明显下降了很多, 食量也有下滑。 希望这是用药的反应, 过几天可以好转。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离别和命运的无常, 反而现在内心比较平静了一些,这是面对生命的无常经历过无可奈何的挣扎所换来的,我学会了接受命运, 珍惜和爱的人相处的每个时刻每个瞬间,人终究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来去的, 只能尽力每一天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不留遗憾的度过。 一定的经济能力是幸福的保障,没有任何经济能力是一场灾难。以自己可以的方式去爱人,去挣面包。 如果灵魂真的存在,我希望母亲可以看到我们欣慰的笑, 而不是因为觉得我们可怜而满眼泪水和放不下。 未来的挑战依旧很大, 困难依旧很多, 我只能尽力, 余下的交给因果命运。 终究是没有人可以活着离开这个世界, 那就顺着命运的轨迹, 保持眼膜的清亮, 内心的丰满,往前走。 不害怕任何事情的发生, 不担心任何关心的关系的破裂, 让所有的一切顺其自然,守好本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