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写给儿子的书法范本,曾是家族“最高机密”,却被唐太宗公之于众!

 三余字画 2024-01-25 发布于山东

当代书法家无法超越古人,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笔法的缺失,赵孟頫认为,结字、章法可以随时变化,而“笔法”则是“千古不易”的,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要临摹古人字帖。笔法缺失会导致书法用笔的单调,比如书写时直来直去,没有丝毫小技巧,就像是机械重复,人们习惯把它们称为“打印体”。

在古代,学书法的方式主要依靠家族传承和师父传授,而前者往往更能保证笔法的纯正。不过,一代一代传下来,笔法也肯定会有所简化,复杂性会被削弱。琅琊王氏家族是书法史上的“第一家族”,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创立的法度,更是视为“魏晋正脉”。

王家虽然人才辈出,但后人学习时,还是会首选羲、献和智永,尤其是王羲之,毕竟“书圣”就代表着“尽善尽美”。其实,王羲之看到家族以外的人也学自己的字,未必会觉得欣慰,因为他始终把“笔法”作为家族“机密”,很忌讳外传。

据史料记载,他在临终前将自己所写小楷《乐毅论》和《笔阵图》传给儿子王献之,并叮嘱:“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因此,唐代以前此作一直在王家手里,从不展示给别人。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大力搜集王氏真迹,《乐毅论》因此被收尽内府,并由大书法家褚遂良亲自临摹,而这些临本被李世民赏赐给了手下大臣和外国使节。后来,《乐毅论》真迹不知所踪,有两种说法:一是它被殉葬昭陵;第二种说法是它流出宫外,被咸阳一老妇毁于火中。

总而言之,原作已经不存了。万幸的是,褚遂良临本《乐毅论》流传了下来,人们依然能目睹魏晋小楷风采。褚遂良是后世名家最得王羲之精髓者,与李邕、赵孟頫相比,他还原了王羲之用笔的丰富性;与虞世南、冯承素相比,他的字又得到了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的神韵。

褚遂良称赞《乐毅论》是“王氏正书第一”,也是我们学习小楷最正统笔法的范本。王羲之在钟繇小楷基础上有所发展,他的字用笔细腻精到,起笔顺锋而入,入纸后有提有按、衄挫调锋,笔画刚柔并济。结字上变钟体宽博横扁为中正匀整,体势更为婀娜。

《乐毅论》是楷书史上一件“里程碑”之作,用笔、结字、章法处处到位、笔笔精湛,后世颜真卿、柳公权、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都学过这部作品。如果能把它临摹通透,小楷水平将有质的飞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