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玩消费电子模式玩汽车,欧美日要扛不住了

 扫地僧一一 2024-01-25 发布于江苏

以玩消费电子模式玩汽车,欧美日要扛不住了。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突破500万,达到522万之多,出口金额已经突破7000亿人民币,达1016亿美元,汽车产业出口超过了手机。在中国汽车爆发性出口情况下,欧美日韩媒体开始惊叫不已。

图片

其实,今年欧美日韩车企出口基本上都还好,特别日德韩三大汽车出口国在2023年出口是增长的,所以还没有那么歇斯底里;要是2024年他们出口下降,估计会开始各种喷。日德韩他们三家加起来出口还有900多万辆,所以中国企业出口空间还很大,我们完全可以到达出口千万辆的地步。下来每年上一个百万辆空间也是正常的。毕竟亚非拉很多不会制造汽车的国家没有抵制中国汽车的必要。我们的新车价格公道,物美价廉,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现虽然中国新车贵一些,但是有6年10万公里维保,比买二手车划算。

针对中国出口,欧美日韩媒体确实紧张,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得不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离不开民企的努力。日本广播协会(NHK)1月11日报道称,“虽然日本2023年汽车出口数据尚未公布,但去年1-11月,日本汽车出口量仅为399万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数字(日本2023年全年汽车出口量)不会超过中国。”,指出中国汽车在电动车优势等。

德国媒体经济周刊此前就发表了题为“汽车工业一场空前残酷的竞争的开端”的报道,报道中肯定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同时国内的价格战异常激烈。尤其德国媒体的跟帖都是非常忧心忡忡的。

现在欧美日韩媒体还处于相对忧心忡忡状态。相信,到2024年,他们出口被挤压后,各种激烈的污蔑诋毁报道一定会到来。

虽然我们出口占2/3是油车,中国更有优势的新能源车还没有全面打出去,但是因为在东南亚多国,中国新能源车已经在设厂,欧美日韩车企压力山大了。

在汽车,以前欧美日靠的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的技术优势来实现对中国车厂的技术碾压,进一步造成品牌溢价,中国车厂苦苦挣扎。但是到新能源车和智能车后,中国车厂突破,对方就傻眼了。

比如发动机和变速箱,中国车厂用电动机和电控等三电合一解决了。而电驱的加速线性体验、加速速度和加速模式、行驶噪音都天然有优势。

底盘本来是欧美日车企的另一个很大优势,因为油车时代如何调教底盘,是需要多年、多款车的积累经验,才能调好的。但是,现在华为推出的途灵智能底盘,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一下子就把欧美日积累的底盘技术颠覆了;这就是类似电动机对发动机颠覆一样。

由于汽车走向智能化,汽车的IT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让以前欧美日一个底盘吃5年的模式在当前完全不合适了。中国车企变成了玩消费电子,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完全颠覆了以前欧美日韩车企的套路。而且这些“小变”甚至比欧美车企“换代”的变化还大。

现在欧美车企还没有感知到智能驾驶对他们的碾压,再过一些时间,他们还要以诺基亚功能手机面对中国智能手机一样的困局,快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