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普通人不是没机会,而是有机会一直在错过!

 谋略那些事 2024-01-21 发布于江苏

不一样的视角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 汉纪五十五
东汉·汉献帝建安五年(庚辰,公元200年)

【原文】

功曹骆统劝权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权纳用焉。统,俊之子也。

【译文】

功曹络统劝孙权尊敬贤才,接纳各地士人,勤于征询对自己的意见;在宴会赏赐的日子,个别接见,询问生活起居,以示亲近;鼓励发言,观察他们的能力与志向。孙权都采纳了。骆统是络俊的儿子。

【解析】

功曹骆统,会稽郡人,当时很有名气,二十岁出来就做官。
当然,这个也和他的家族在当地有一定势力有关,所以人家妥妥官二代,起点自然不是常人可比。
这个扯远了。
都知道《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
彼时司马光属于旧党,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被皇帝接纳,就跑去西京写《资治通鉴》。
汇编史料肯定会掺杂个人意见,甚至对其中内容有略微调整,司马光也不能免俗。
但史书太多,并不是所有内容都会进入《资治通鉴》,但能够进入的,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代表司马光的意见,尤其是《资治通鉴》就是写给当时皇帝看的,掺杂私货肯定有
比如说上面这段材料,其实就是司马光想给当时的皇帝看的。
严格来说,骆统对孙权说这些其实都属于正确的废话。
骆统如此说,内涵有三点。
第一,表忠心,即骆统愿意为孙权做事,所以劝谏表示。
第二,希望孙权能够如此来拉拢人心。
第三,以此选材。
第一点很简单,第二点礼贤下士,第三点其实是在原有的察举、举荐之外开一条新的人才渠道。
观孙权一生,其实都是在压制与妥协江东士族之间的根据局势需要摇摆。
而江东士族对孙权而言,并不完全都是一种态度。
就好像说日本帝国主义内部,也分善良被裹挟的老百姓和帝国军国主义分子和财阀。
统战,就是要把敌人不断切小,不断去找那些可以求同存异的,然后再对付那些不能妥协合作的。
江东士族,有顾、陆、朱、张四个大姓,但同时也有如上面材料中提到的络统的小姓。
孙权要掌握江东,必须搭建官僚体系。
官僚哪里来?淮泗集团来一点,流亡士人来一点,剩下的肯定要大量任用江东士族的人,毕竟你在人家地盘上,必须如此妥协让渡部分人事权才能够获得支持。
按照以往的察举制、举荐制,江东士族举荐上来的人肯定是和他们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大概率会重用四大家的人,那么小家族的机会是不是就少了?
所以,基于这一点去看上面的骆统对孙权这样说,算不算是在原有的人事渠道之外开了一条你孙权可以自己掌握的?
就算是下面推荐上来,你也可以通过自己了解来决定用不用、用谁,在那些江东士族中挑选倾向、符合自己利益的。
再退一步来说,多和下面聊一聊,兼听则明,也是你孙权了解信息的一个方式途径。

【闲扯】

其实上面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咱们换个角度从孙权的角度去看骆统的这个建议,其实很值得深思。
职场中如何把握机会?
我估计可能很多人都错过了不少。
就是上面骆统提到的
功曹骆统劝权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飨赐之日,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
咱们从领导角度来看,领导和你随意聊天,其实就是对你的一次小考察。
可能就是闲聊,甚至聊你的生活家庭,但对你的判断、评价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完善,最后你能不能用、能否重用就定下了。
你平时工作的表现可能就是换来某个瞬间领导和你相遇,他愿意和你聊几句这样的机会。
我们很多人都抱怨自己不被重用、抱怨自己没有机会。
殊不知,我们可能都错过了很多机会。
你要记住这样一个规律。
机会来临,他不会告诉你这个是个机会,甚至会伪装成日常琐事出现在你面前。
而往往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你才会恍然大悟自己错过了机会。
常人对机会抓住的理解是什么?
机会给到你,告诉你这个是个机会,然后现在要考验你、考试什么的,看你够不够格,还给你时间机会。
这就是典型的学生思维,还在用考试那一套逻辑看机会。
现实生活哪会给你时间准备、更不可能告诉你考什么。
你能做的只有什么?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每天都是临战状态,时刻准备着,对待每一件事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态度,说不定有一天你还真就碰上了个机会。
相比起家里有背景的能够铺路、布局、运筹走关系。
普通人什么屌玩意都没有,只有用一种捡漏的心态去做事,认认真真做好、时时刻刻准备,然后等待机会来临那一刻。
也只有时刻处于临战状态,你才能够在机会出现那一刹那有准备的抓住。
除此,别无他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