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实话实说的主页

 见青黄 2024-01-26 发布于河南
世代行医的爷爷说:耳鸣,就是胃火把胃气灼烧得上逆了。当我消除600名患者的耳鸣后,我发现:医院大门朝南开,有病没钱莫进来。
 
我家里祖辈都是中医,爷爷更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大夫,他看病从来不看对方身份,有时遇上穷人,还要倒贴生活费,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一名医生。
 
但在我学医前,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怎么回事呢?
 
我爷爷虽然医术很好,但性子却很倔强,为人古板,母亲经常和他吵架。母亲说她生我那年,村里闹瘟疫,全村大部分人生了病,母亲生完我又需要人照顾。
 
不巧的是父亲也中了瘟疫,母亲就想让奶奶来照顾,爷爷坚决不让,说一村子病人等着看病,哪有时间照顾我们,从那以后就闹得不愉快。
 
但在我7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医院都说治不了了,让准备后事,最后硬被爷爷几剂中药治好,之后母亲便让我便跟着爷爷学中医。
 
一次,爷爷有事外出,我一个人看诊,来了一位耳鸣患者。我记录情况后,按照书中所写开了方子药。
 
等爷爷回来看了医案,一拍桌子说:坏事了,耳鸣不能这么开药!
 
好巧不巧,那位患者是慕名而来,不是村里人,也没有留联系方式。为此我懊悔了好长时间,本以为没机会弥补这个错误了,谁知过了一个月后,那位患者又来了。
 
他生气的问:你这开的是什么方子,吃了屁用没有。
 
爷爷上前解释了一番后,询问患者的情况,患者说自己经常发生头痛、头晕重的情况。此外,他还从小爱吃肉,喜欢煎炒烹炸厚腻之品。
 
于是,爷爷在看过患者的舌脉后,说:你这耳鸣,就是胃火把胃气灼烧了。
 
随后,开方:大枣、黄连、紫草、升麻、生石膏、蔓荆子。
 
结果如何呢?患者服用半个月,头痛、头昏重减轻;接着又服用一个多月,患者耳鸣也得到改善。
 
原方稍做加减,患者又服用两个月,最终诸症平息,耳鸣消失;为巩固疗效,让给患者继续服用两个礼拜善后。随访,一切正常,未见复发
 
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
 
其实在中医看来,患者的耳鸣、头痛,都是因为胃气上逆到头部了。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器官的活动,都是为了身体整体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如果一个器官出了问题,那势必会影响到其它器官,以至于全身的新陈代谢就不能顺利进行。
 
患者喜欢煎炒烹炸厚腻之品,而这些都是热性的,不容易消化,胃里积攒过多,时间长了,就会滋生热邪,形成了胃火。
 
胃火灼烧胃气,胃气就会上逆。当胃火上逆到口腔,就会牙痛、口干舌燥、口腔溃疡;胃火窜到心里,就心烦、失眠、易怒、焦躁。
 
胃火到了脑袋上,就会出现头痛、头重的情况,胃气与耳窍原本的气机,发生冲突,就会出现耳鸣的情况。所以说,患者耳鸣、头痛的根源,就出在胃。
 
那怎么办呢?来看方中的用药思路:
 
1、黄连、升麻——去胃火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可以直折胃火;升麻清热解毒,可以升散胃火。这两味药一升一降,胃火就消去了大半。没有了胃火的灼烧,胃气也就不会上逆了。
 
2、紫草、大枣——滋阴养血
 
紫草凉血清热,以解胃火入血,伤及血分的问题;大枣甘温,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两药配合在一起使用,可以滋阴养血。
 
3、石膏、蔓荆子——清胃热、清利头目
 
石膏辛甘大寒,是清解肺胃气分实热的要药,可以大清胃热;蔓荆子辛散苦泄微寒,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
 
爷爷在世时就经常跟我说,我们的中医由传承而来,也要随传承发展下去。中医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经验与理论药方,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很多人觉得如今中医想要继续发展,必须摒弃以往,引入科学。我觉得这就是一场笑话。失去了传承的中医,还是中医吗?
 
当代中医名家李可先生也曾说:“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把张仲景医圣的这些方法、衣钵,全部踏踏实实地传承下来,那中医的前途是无量的。中医会恢复到古代那种辉煌的状态。”
 
作为一名中医人,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就是用爷爷的这张方子,帮助了不下600名患者的耳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