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凡四训系列:朱熹《不自弃文》

 旭日东升999 2024-01-26 发布于河北

读朱熹《不自弃文》 做有用的自已

我释饶信文化系列

建  平

朱熹是上饶的骄傲,是儒学集大成者,是把孔孟思想推向高潮第一人,其创立的理学更是儒学的升级版。《不自弃文》是他写的一篇庭训。该文以“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为论点,认为只要该物有一点可取之处,便不会被世间丢弃,然后由物及人、推己及人,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读《不自弃文》,让人增强自信心

文曰:“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

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秽矣,施之发田,则五谷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浣,则衣裳赖之以精洁。食龟之肉,甲可遗也,而人用之以占年;食鹅之肉,毛可弃也,峒民缝之以御腊。推而举之,类而推之,则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

五行以性其性,五事以形其形,五典以教其教,五经以学其学。有格致体物以律其文章,有课式程试以梯其富贵。达则以是道为卿为相,穷则以是道为师为友。今人见弃而怨天尤人,岂理也哉!故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反求诸己而自尤自罪、自怨自悔,卓然立其志,锐然策其功,视天下之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岂以人而不如物乎!

今名卿士大夫之子孙,华其身,甘其食,谀其言,傲其物,遨游燕乐,不知身之所以耀润者,皆乃祖乃父勤劳刻苦也。饮芳泉而不知其源,饭香黍而不知其由,一旦时异事殊,失其故态,士焉而学之不及,农焉而劳之不堪,工焉而巧之不素,商焉而资之不给。当是时也,窘之以寒暑,艰之以衣食,妻垢其面,子衅其形。虽残杯冷汁,吃之而不惭;敝衣破履,服之而无耻,黯然而莫振者,皆昔日之所为有以致之而然也。

吾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弟荡覆殆尽,斯可鉴矣。又见河南马氏倚其富贵,骄奢淫佚,子孙为之燕乐而已,人间事业百不识一,当时号为酒囊饭袋。及世变运衰,饿死于沟壑不可数计,此又其大戒也。

为人孙者,当思祖德之勤劳;为人子者,当念父功之刻苦,孜孜汲汲,以成其事;兢兢业业,以立其志。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迁之,我独不移。士其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粟:工其业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者,必至于盈资。若是,则于身不弃,于人无愧,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于困辱,永保其身,不亦宜乎!

意为:凡天下之物,均有其物性。只要该物有一点可取之处,便不会被世间丢弃。难道堂堂之人反而不如物吗?!比如坚硬的石头而有琢玉的作用,比如剧毒的蝮蛇而为配药所需求。粪物是够污秽的了,用来施肥发酵田土,则五谷作物能依赖它抽穗结粒。草木灰已是冷寂的残物了,用来洗涤,则衣裳就能靠它得以清净洁明。食用龟的肉,其甲壳可以扔了,而人们能用它来占卜年景。食用鹅的肉,其毛羽可以扔了,而侗族人把它缝在衣服上用来抵御腊月之寒。推举实例,如此考究下去,则天下没有可弃之物了。而今天人们有被遗弃之感,仅是自己放弃自己而已。

以“五行”之说论定事物相生相克之属性,以“五事”之理关注事物的各种情形,以“五典”之教义来教化需教化之人,以“五经”之典来学习应当掌握的知识。拥有风格气韵及体察、推究事物之理的认识以用于考究文章,懂得考核政绩的法则及相关程序以用于富贵晋级。人生通达时要以这个道理身居高官显位,穷困时也应以这个道理拜师交友。当今世人因无事可用而怨天尤人,哪有这个道理啊?故而,常埋怨上天的人并不勤快,总怪恨别人的人是没有志气。应反过来找找本身问题并怪罪自己、怨悔自己;要卓然不群地树立志向,毅然决然地努力用功。看看天下之物,但有一点可用之处就不会被世人丢弃,哪有人而不如物的呢!

今日高官名士之子孙,衣着华丽,饮食甘美,言语谄媚,傲空一切,只知游逛景物、恣乐于酒宴管弦之中,且不知自身之所以如此显耀滋润,均来自他祖辈、父辈的勤劳刻苦。渴饮甜泉而不问其来源,餐用美食而不知其来由,一旦时过境迁,失去旧日光景,为求取功名而开始读书已来不及,去务农而又承受不住劳苦,去做工匠而又没有平素的技艺积累,去经商而又缺少周转资金。真若到了这种境地,寒来暑往都承受着窘困,衣食住行艰苦不堪;妻子蓬头垢面,儿女形貌猥琐如同囚犯,虽是残羹冷饭,吃的时候不觉羞惭;衣服鞋子破烂了,穿着时也不觉得耻辱。如此衰落而一蹶不振,都是往日所作所为导致的结局。

我知道唐代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平生勤劳辛苦,还仅能撑得住门户生计,竟遭到不肖子弟的挥霍几乎倾家荡产,这可做为鉴戒的例子。又知道河南马氏家族依仗其富贵,骄奢淫逸,子孙唯能酒宴寻欢而已,此外人间事业一概不知,当时被号称“酒囊饭袋”。当世道变迁、运数衰落,饿死于沟壑的就不可计数了,此又是一重大鉴戒。

作为人的子孙,应当思虑祖德之勤劳;为人子者,应当念及父辈功业之刻苦。要勤勉不懈,求取事业有成;要兢兢业业,以树立远大志向。他人都蜂涌地追向那里,我独秉志坚守于此处。他人都忙于随波逐流地改变自己,我独依然故我不移本色。以学士求取功名者,须学以成名;以务农为家业者,须做到囤粮有余;以作工为操业者,须练就精专的手艺;以经商为本业者,须争取盈余的资金。如果做到这样,则自我感到有价值,对他人也面无愧色;既对得住祖上曾经的筹划,子孙也免得穷困受辱。因而得以生计长久保全,这不也是很稳妥的吗!(释意参考了百度百科)

二、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第一,朱熹劝人不自弃:“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就是说,今天的人们如有被遗弃之感,不过是自己放弃自己而已。朱熹在文中说,经常埋怨上天的人,自己并不勤快;经常怨恨别人的人,自已肯定没有志气。只有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并坚定不移地树立志向,然后再毅然决然地努力用功,才能成为有用之才。细品朱熹的这篇杂文,表面写废物利用,实际举寻常之例,讲世间之理,阐述“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的道理,发人深省,非同凡响。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物论事而及人,文辞老练且豁达。曾国藩读过朱子此文,他接着朱子的话说:凡成才者,“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为人也好,处事也罢,必须有始有终。无论何时何地,也不管遇到多大的打击,都不可对前途失去希望。对人生充满信心,加倍努力,才能尽快摆脱困局。

第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也没有人永远失败。朱熹自已的人生之路就走得很坎坷:官运不济,遭人诬陷,一贬再贬,但他任凭风浪起,仍然一门心思推崇儒学。该文告诉我们,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自暴自弃,当一个人自我放弃时,你会发现,就算有再多的贵人帮助你,也难以站起来。只有足够自信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才不会对人生充满失望和绝望。我们身边的人形形色色,他们有的带给我们鼓励,有人带给我们帮助,免不了也有人带给我们嘲笑,带给我们无情的轻视。其实我们想一想,能够让别人这样,证明我们自己也是蛮有地位的,毕竟成为了别人攻击的对象。但是无论别人是怎样的态度,我们对于自己都要保持肯定和相信,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受外界影响,去做更好的自己。当别人轻视我们的时候,无非是自己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高度,这个时候,只要潜心的提升自我,超越他人,总有一天,嘲笑你的人会仰视你。

第三,朱熹的《不自弃文》,朱熹面对挫折一往无前的事例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学鉴。即便是身处逆境,也不要放弃自己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如同航船没有了船舵,永远无法自己掌握方向。一些人在经受了挫折之后,会渐渐放弃,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因此,总是会半途而废,而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是那些吃得苦中苦的人。自暴自弃是人生失败的开始,也是一个人堕落的开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知道别人的否定无济于事,想要回击的方法只有站在比他更高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目标,也许胜利就在下一步;摆脱逆境的方法,就在你的手中。人生的低谷只是力量的一种蕴藏,是为了走向另一个更高的顶点。因此,当身处低处时,不要自暴自弃,不要悲观绝望,做好你自已,等待下次机会的到来。人生就像参禅,有三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顿悟之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当走过生命的过程,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人生,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人生中根本就没有什么高处与低处,只是一个不断追求和攀登的过程,即便被人冷嘲热讽一番,被人贬那么一回,亦属正常。

第四,朱子的思想与先秦庄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庄子有句名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一次,庄子和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路旁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庄子忍不住问身旁一位伐木的人,那么大一棵树怎么一直没人砍伐?伐木者回答说,这是一种不成材的树,不能用来做船,也做不了家具等其他东西,砍下来也没啥用处,所以就一直长在路边上,没人砍它。听了伐木者这番话,庄子感慨地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才没有被人砍伐,所以能长到这么大。这不是无用东西的有用之处吗?真是可惜呀,人们都只知道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啊!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是根据具体情况而言的。任何一种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对某些人和事来说是有用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和事可能就是无用的。有的人军事素质不好,当不了训练尖子,但他文艺细胞活跃,可以成为演出骨干。有些装备器材,在这项任务中也许没有什么作用,但在另一项任务中却可能离不开它。有些工作,费了很大劲去抓,一时半会可能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到一定时候才发现这样做非常有必要。还有的人始终处在边缘地带,长期不被人看好,但自己坐得住冷板凳,不甘平庸,专心致志于一项事业或某种爱好,结果成就斐然,成了某个方面的专家权威。若干年后,昔日的“无用之人”成为大用之材,而那些常年加班加点忙于重大应急任务的反倒一无所长。

第五,中国有两句老话,“自古才命两相妨”,“庸人多厚(后)福”。就是说,才华横溢的人,容易风头过盛、遭人嫉妒,最终招致祸端;看起来平凡无用的人,因为与世无争,能够坚持完善自己,反而得到最大的福报。作家周国平曾经说过:“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无用之人,往往欲求更少,知足而常乐;无用之事,坚持日久,终将功夫不负有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