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昵称29819924 2017-06-08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
潇湘蓝
微信公众号:xxlwenji19
诗经玩味:宋代文人的个性解读X

宋代文人诗词话之余,他们也喜欢品读诗经。比如欧阳修、苏辙、司马光、郑樵、王质、杨简、许凯、戴溪、严粲。这些大文豪写的诗话笔记虽然没有像孔颖达,朱熹那样被定为官书,成为历代学子解读的标准答案。但是充满了个人的魅力,其书读之细微,学识之精细,比一般的注释本有意思多了。

比如,杨简是心学派的代表。他在政治上比较平庸,学术著作有《宋史》《艺文志》《慈湖诗传》等很多本。
他用心学学说去解读《诗经》,比如《关雎》一篇。他说“不妒不忌之心,皆道心。”又说“夫人之善心,才是后妃之本”,这样就把毛公等人的后妃之德,朱熹认为的后妃性情之正,都比下去了。因为道心、善心是天地鬼神之心,人之本心无所不在。这种格局“无体无际畔”,其玄妙超脱直指人心,比经学家的道德说其实更有力量。
严粲,南宋后期诗人。精《毛诗传》,但“有所未安乃参与己说”,既尊重前贤,又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如《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遇人之不淑”,一般看做“上错花桥嫁错郎,妇人惨遭离弃的事件。”朱熹解读为“一女见弃,而知人民之困。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恶。”
严粲则着眼于荒年实景的现实境况,“有女见弃与其夫别离,慨然发其叹声,自伤遇斯人之艰难穷厄也,谓见弃者非其夫之得以,特以饥馑不能相养故尔。”这是说,妇人被弃,乃是乱世饥年,憔悴萧索,夫妇相弃,但弃妇并不怨其夫,只因时事艰难不得已而为。
这种解读“深得诗人优柔之意”。是非常有见地的解读。
三、
辅广,师事朱熹,也深为朱熹看重,但他解诗善于艺术分析,很有品诗的味道。
比如《小雅·采薇》“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辅广解读为“始去之时,二月。来年得归之十二月,路之长远,身之饥渴,是劳苦之甚而伤悲之极,而尤曰:莫知我哀。可见其体悉之心无有穷极也。”比起朱熹的“此章设为役人预之道其归时之事,以见其勤劳之甚也。”,不知如何入情入理,感人至深。这才是诗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