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删改经典的大浪滔滔,从此断了中华前程(八)

 若悟369 2023-03-10 发布于安徽

上回说到:

宋儒们学问广博,擅长思辨,对汉儒和唐儒十分看不上眼。

他们自信满满的脑子里,对经典的注释充满了“质疑”。

于是,一股如同狂飙巨浪一样的“疑古思潮”,在南宋的时代天空上,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迅猛流转。

为了追求“圣道”的最高真谛,宋儒们纷纷拿起“超级自信”的如椽巨笔,坐在堆满书籍的高斋大院之中,

以自己的心为师(师心自用),奋笔疾书,

来推翻“学问不佳”的汉唐前朝,重新注解他们心目中最真实、最接近“圣贤之道”的经典。

于是,删改的大浪滔滔,滚滚翻动起来了!

文章图片1

二程、朱熹开始改《大学》,朱熹又改《孝经》,

王柏改《尚书》、《诗经》,欧阳修开始批评诗序,

郑樵大骂毛郑(郑玄,为《毛诗》做注释的汉儒)“村野妄人”,

朱熹干脆将“序”都扔了……

就是这样,学问渊博无比的宋儒们,

展开了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经典圣战。

文章图片2

和前面讲到的,汉儒们对经典的阐释出现隔膜一样,宋儒们同样有一点,是自己意识不到的。

那就是时代的严重局限性

宋儒们同样意识不到:宋代的天空,和周代的天空,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汉代和周代之间,“去古未远”,多少还有一点承继关系,比较能够接收到周代华夏思想的一点准确信息,

又隔了千年之后的宋代,其实和周代文化更加隔膜

政制体制的完全不同,注定他们对文化、观念的理解,也会打上“自我”的烙印。

但是这一点,宋儒完全意识不到。

文章图片3

在这样的时代风潮中,作为儒家经典的《诗经》,能躲得过“被质疑”的浪潮吗?

应该是:首当其冲!

上文已经说过:

卫宏窜入之后的《毛序》,多出来许多“大夫妻”、“妇人”这样的、莫名其妙、不知其来的女性;

郑玄的注释,也和卫宏的路子类似,拐弯抹角,曲折凸凹,背离原意,穿凿新意,让人难以苟同。

还以《关雎诗》为例,看看两个人的“别扭之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么欢快美好,简单易懂的诗句,汉唐两家是这样讲的:

《毛传》(汉):“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郑笺》(东汉):“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以之共己职也。”

《孔疏》(唐代):“说后妃心之所乐,乐得此贤善之女以配己之君子;心之所忧,忧在进举贤女,不自淫恣其色。”

文章图片4

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毛序》表达的意思,还是比较稳妥的。

到了东汉郑玄这里,变了大味。

思念的人成了后妃,“辗转反侧”竟然是为了“求贤女”,奉献给君子。(严重呕吐)

到了唐代,顺着郑玄的意思说,没有另辟其他道路。

平心而论,汉儒能把《诗经》讲成这样,也真不能怪宋儒去“讨伐”他们。

经过汉儒这样的歪解乱说,让《诗经》的注解,变得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好像是为了“圣王之道”,故意捕风捉影,捆绑上去的。

宋代开始“质疑”的时候,宋儒们首先攻击的,就是《诗序》。

文章图片5

一代文豪欧阳修,开始批评《诗序》。

欧阳修多牛啊!他是北宋文坛领袖。

他对《诗序》下刀,那有改换天地的风头!

所以《四库全书》说:

“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虽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日增,旧说几废,推原所始,实发于修。”

欧阳修开了风气,后面的儒家就更大胆了!

郑樵大骂毛郑(毛公和郑玄,为《毛诗》做注释的汉儒)“村野妄人”。

到了朱熹这里,干脆将“序”都扔了。

朱熹开始登场了。注定《诗经》在此,将遭遇一场大的灾难。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文章图片6

文子国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1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