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天地大“道”的一些思考

 痴梦龙吟 2024-01-26 发布于河南

这段时间一直在学习,学习“道”与百家、与儒的区别。想从中找到一些脉络,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一些他们之间的关系。近期,会把一些思考的内容放到号上,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什么是

是人类之初,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对这个世界进行的总结。当然,按照现在市面的说法,世界文明多源论认为是各个文明纷纷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这个世界进行了总结。但是随着对学习越来越深入,就越来越感觉这个世界其实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

但是,总是强调中华文明唯一论可能会被小人举报,所以,我们姑且采用一些所谓的现代通行的结论。

那么结合世界文明多源说,这个世界对天地宇宙的认知大体有两类。一是宏观型的,一是具体型的。宏观型的有中华文明的道,还有马主义的物质。具体型的其实就是各种宗教,包括中国的道教。

现在说说这里的区别吧。

是讲的物质的大规律,就是衍化的运动的变化的大规律。

而物质则讲了万事万物的同一性,但是没有讲变化的内容,当然,后来马主义用其它方面的言语对运动性进行了解释。但单一的运动性也不足以表达衍化变化的内容。

很奇怪的是中华的为什么没有讲物质这样的概念呢?其实物质也在衍化变化运动之中,也就是说物质也在的衍化变化的大规律里面。

而把世界具体化的宗教,他们把世界本源拟化为各种的神,努力想解释清楚一些的就是神系,简单一些的就是一神教。

第二,裂为百

但是,由于解说权的问题,使宗教产生了分歧。一神教就分裂成为了很多教派。如基督教的天主、基督、东正等等;如伊斯兰的逊尼与什叶。而组成神系的多神教更是分为了多宗,如狒狒的十宗,道教的全真与正一等等。

更为恶劣的是西方的宗教为了争夺宗教的最高解释权不惜多次发动宗教内部的战争(或者争斗)以期通过武力来解释宗教教义问题。这样子的分裂不仅仅是教义的分裂,更是人的分裂,都成为了世仇了,还怎么有握手言和的可能呢?

中华的本是最高最好最完整的解释。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性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不纯粹,道也被肢解了,所以裂为百了。    

道裂为百,一方面是人性恶劣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原本仅在帝王将相之间传承的,随着帝王将相体系不断扩大、不断衍化,有些衰落的人带着祖宗的典籍却不能正确学习和理解,就导致了对的“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从而歪曲误解了的原意,也推动了的分裂。

虽然裂为百了,但是中华文明由于有最根本的一致性,虽百而实一,但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断的弱化

道德仁义礼与道儒法,看上去是越来越严密了、越来越上条理了,但这严密和条理背后就是人的道德的沦丧。从人人自己管自己并能影响别人,成了需要别人用礼法来约束自己才能不犯错的情况了。

裂为百,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又在东汉末年产生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道教在传承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教派。如:五斗米教、全真教、正一派等等。

这里多说一句,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不是为了米,而是不认同五斗米教的教义,而坚持自己,不曲从五斗米教教义的意思。

马主义又细化出了马主义哲学、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分类,还有科学社会主义下的教条主义与马主义中国化的区别,还有马恩列毛邓三科等分别。其实还是对世界和马主义的认知的问题,更有解释权的问题。

其实深层次的问题,是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的全面性和宏观性问题。

我们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认识自己摸到的就是整个的全部的象,并坚信之,同时还都认为别人摸的都不是,别人都错了,其实大家都错了

从故事里,我们知道那些盲人没有一个把大象摸全的,都只摸了一部分,但是他们都把自己摸到的那一小部分的大象当成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真实的大象了。所以,他们都错了。

故事讲的就是这就是对大象整体认知的问题,而放大到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管是对世界的宏观认知还是具体认知,都是自己的理解 ,而且每个理论都认为自己执掌了牛鼻子,掌握了真理。其实认知越具体就越有可能挂一漏万,以偏概全。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些学说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寻那个天地本源,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清这个世界。

第三,道与儒的关系

在天人未分之际,那时候天人合一而不分,人本能的自然而然的循天理而生活。那时候的圣王一般都不教会黎民百姓道理,只是教他们怎么做就行了。当然前提的是圣王教的东西得是对的。

所以,那时的圣王是在事情处于萌芽状态之时,就已经提前解决了,并不会影响到黎民百姓的生活。

所以,老子才说要弃智绝贤,就是把那些耍小聪明的人,把蛊惑人心的人赶尽杀绝。这样人心就会循天而不是循人而生活。

道家遇到危难时会改天换地,就是要直接把产生危难的环境给变了。没有了产生危难的环境,就不会再产生什么危难了。

而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里指出:甚者天地位而万物育,斯学者之极功也。说明,在徐灵胎理解的道家里,不止是要治理天下,而且在必要时还得改造开地宇宙。

天人分以后,当时的圣王为了模拟天道而创造出来的他们认为接近天道的规则。

而儒家是辅佐圣王创立模拟天道而实为人道的规则辅助群体。因为一直是参与了人道的创立,而且一直是辅助的地位,所以出了问题则不会质疑这个人道是不会出了问题,需要更换,通常是对社会进行改良,让社会变得符合那个模拟的天道。

单从儒来讲,儒其实产生的很早,基本是同中华文明发源就开始酝酿了。儒不是孔子首创,也只是发扬光大者。

那么中华文明最高理论是道,那么儒就是中国先贤圣人在传道布道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内容。再说了,孔子作学的时候,还多次向道家的老子求教呢,这其实就是儒衍生于道,并发展于道的例子,也是儒想返回本源,更全面更宏观认知世界的过程。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而已。

儒家经典里一直都有《易经》这本书,虽然后世学的少了,导致儒学更僵化了,但把《易经》这本道家之书作为经典的本义却没有改变。所以,早期的儒其实是儒上有道,以儒寻道。

但实际上,仅仅把易经当做“”也是不够的。可是回过头来讲,“”的简版的易经都没有研究透,都还没有实现了。要想实现“”的层次的东西,估计是难上加难。

更何况,后世之儒把书读偏了。他们由于要服从封建统治阶层奴化百姓的需要,把儒矮化成了封建统治工具了。这种操作就失去了儒的本意,失去了以儒寻道的本意。从此就成了“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官奴和走狗了。    

儒人的志向也从修齐治平慢慢的弱化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了。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目标和路径,失去了初心,忘记了使命,成为了封建统治的一个牌坊了。这个时候的儒就象那些摸象的盲人一样,在本不没有完整认知世界的基础上,更加的退化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