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百年前的成都

 孙德仁 2024-01-27 发布于上海

好一副美丽容貌

© 徐敏|文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杜甫笔下的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是李白描述成都的诗句。

在诗人眼中,成都无疑是美丽的。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了迷人的色彩。三千年前,蜀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然后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灌溉田畴,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号称天府。

图片

都江堰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人于成都遍植芙蓉,每至秋季,花开灿烂,四十里花团锦簇,成都又称芙蓉城。

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会时时与古人相遇。

北边的驷马桥,会让人想起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

图片

20世纪40年代,老南门大桥与桥头枕江楼。

南边的老南门大桥,古称万里桥。古代蜀人水路出川,此地是必经之道。当年费祎出使东吴,诸葛亮送他到这里,一番叮咛之后说道:万里之途,从此始也。

东南方向的九眼桥,为成都地标。西门的十二桥,景色不输扬州,但川人谦虚, “取扬州24桥之半”命名为十二桥。在十二桥南边,有商代建筑遗址,被鉴定为三星堆文化的延续。

图片

100年前,十二桥正对着成都正西门。法·杜满希摄

成都之桥多矣,只能举其大而遗其细。

一座成都,有太多的文化。南面的武侯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想当年,三国鼎立,蜀占其一,君臣同心,成就一段辉煌。西边的杜甫草堂,安史之乱时杜甫寓居于此,曾经“八月秋风高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城东南的望江楼,楼下有薛涛井,你如果知道这位唐代的女诗人,了解她与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有过那么一段恋情,你就不会单单留意她的园林风景。

图片

成都望江楼

今天的官员,为打造旅游城市,新添了两处景区,一是长顺街附近的宽窄巷子,一是武侯祠旁边的锦里,都成了网红打卡地。

又如果嘴馋之人,成都的美食,在游览的同时,不妨抽出一点时间,品尝一下她的滋味。为了不使你感觉我在误导你,我只列出部分小吃的名称,而不保证它们的味道。原因固然是众口难调,但我自己感觉,今天的小吃,与我过去吃过的味道,有些还大体仿佛,有些已经相差甚远。

所以如今的小吃,像夫妻肺片、叶儿粑、钟水饺、龙抄手、三合泥、赖汤圆、麻婆豆腐,你如果想吃,便去寻找,至于味道好不好,就只有碰运气了。

我们今天发表的这组百年图片,是两位美国摄影师拍摄的老照片。过去的光阴已经不可逆转,但透过百年图片,仍得以目睹从前成都的风采。

图片

成都南城门

成都古城墙形成于宋元时期,雄伟坚固,在当时的西南地区首屈一指。
图片
成都北城门

北城门城墙坚固,城楼高大,巍峨壮观。城门两侧是做买卖的店铺。

图片

成都北城门的商铺

城门口两侧的商铺,摆满了商品。街上人来人往,有挑担的,赶牛的,推独轮车的,还有站在街边发呆的。一幅活色生香的市井图。

图片
北城门附近的旅店

这是一间有点规模的高级旅店,楼上楼下客房不少。成都是蜀地经济中心,周边客商都会来此交易,旅店生意兴隆,商旅的货物都码放在过道两侧,井然有序。

图片

驷马桥

这座石拱桥位于成都北门外5里,是过去进出成都北门的大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相传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赴长安求取功名,途经此桥,曾许下宏愿:大丈夫不乘高车驷马,不复过此桥。后来他果然功成名就,乘驷马衣锦还乡。

图片

蜀王府

蜀王府也叫成都皇城,位置在现在的四川科技馆和天府广场附近。
图片

蜀王府南大门

成都蜀王府南大门,朝南的三孔城门前方,矗立着一座四柱三开的石牌楼。正中牌坊上方镌刻着四个大字:为国求贤;左右两边分别题“会昌、建福”二字。

蜀王府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宏大,是明朝最壮观豪华的藩王府之一。1967年,蜀王府被彻底拆除。

图片

督军署

这是当时的四川督军署,大门两侧为岗亭,大门正中上方为督军署标志。这里就是现在成都天府广场毛泽东塑像的位置。

图片

成都青羊宫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初名青羊肆,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名为青羊宫。青羊宫是川西第一道观。

图片

小集市

照片中的小集市,位于青羊宫门前,小贩们将商品直接摆在地上或是挂在架上出售。

图片

成都二仙庵

二仙庵位于青羊宫东侧,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一座著名道观,同祀八仙中的吕洞宾和韩湘子。

这张照片拍摄于二仙庵内,主干道两侧,是小商品市场,出于遮阳的需要,都搭有简易的凉棚。一些到二仙庵的人,可以顺便买些需要的小商品。摊位前游客不少,看见有人拍照,都好奇地朝着摄影者张望。如今,青羊宫、二仙庵已成为一个整体。

图片

书画集市

青羊宫内的一座大殿前,房梁上和台阶上挂满了各类书画作品,其中不乏当地名家的书法绘画杰作。

图片

农具市场

这是依托青羊宫形成的农具市场,大小摊位一字排开,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具,都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商品。

图片

四川高等学堂教师住所

四川高等学堂始创于1896年,清政府参照西方标准分别发布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开始推行高等教育的学制改革,聘请外籍教师,路德·那爱德就是其中一位,他主要教授算学、化学和地质学。

图片

自习室

这张照片,拍摄于四川高等学堂的学生自修教室。当时正是冬季,自修室里生有火盆。学子们似乎完全忘却了寒冷,都坐在课桌前认真学习。

图片

路德·那爱德

美国摄影家路德·那爱德,在成都四川高等学堂任教,担任算学、化学、地质学教师。在成都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的写实照片。

图片

成都少城

清朝康熙年间,成都城内的西边,修建有满城,也称少城,是满蒙旗兵的居住区。

辛亥革命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商人乘机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铺,大量收购旗人家产,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满城的格局。现在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就是过去满城内的三条胡同。

图片

满城(张柏林拍摄)

当年满城的景象,大路两侧是院落,有人家门檐下挂着灯笼。整条街不见有商铺营业,很像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其实却是一座城中之城。

图片

惠陵

刘备惠陵位于成都南门武侯祠内。画面建筑为寝殿,建筑面阔三间,宽11米,进深8米,青瓦屋顶。殿内高悬清人马维骐所书“千秋凛然”四字匾额。

殿后为阙坊,阙坊正中嵌墓碑。弧形碑帽上刻双龙戏珠浮雕。碑身刻“汉昭烈之陵”,落款署“大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三月上浣重建”。阙坊后即是刘备墓。

图片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畔,是唐代诗人杜甫客居成都的旧址。后世多次扩建,现存房舍为明清时建筑,古朴典雅,环境清幽,风景秀丽,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杜甫遗迹。

图片

浣花祠

浣花祠位于成都杜甫草堂旁。相传,唐代节度使崔宁的妻子任氏就住在浣花溪畔,任氏曾帮助丈夫平叛有功,后人便在溪边建祠纪念她。

图片

九眼桥

这是1939年拍摄的成都九眼桥。九眼桥位于成都东南方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此桥横跨在锦江之上,有9个桥洞,是锦江上的最大石拱桥。在成都人心目中,九眼桥是一个著名地标。

图片

薛涛井

距九眼桥东南1公里处有望江楼,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建。明崇祯十七年,望江楼毁于战乱。现存望江楼为后世重建,楼高28米,是一座全木结构的建筑。如今,此地已开辟为望江楼公园,内有薛涛井,相传薛涛曾汲此井之水创制薛涛笺。


图片

中华书局成都分局

中华书局成都分局位于成都春熙路。建筑古雅,屋檐下瀑布般垂下几条遮阳的竹帘,帘子上写“中华书局成都分局”字样。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在各地设有分局,造就了出版业的百年传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