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丽青山,大美宽城——科学家在宽城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壮丽青山藻”

 老羊铲史 2024-01-27 发布于河北

宽城夜景

上一次是两个月前,宽城板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一次是两天前,在宽城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
河北宽城又一次被世人瞩目。

昨天,国内各大媒体很热闹,都在转载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官网上发布的这条消息:《燕山地区发现迄今全球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发现的地点是河北省宽城县翁家庄剖面长城系串岭沟组上部。

因为我的老家是宽城,所以,朋友圈转发这条消息的人就很多。

这个“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是干嘛的呢?比热河古生物化石还厉害吗?


地质考古过于专业,与更多的人所关心的升官发财距离太远,为了能使更多的人看得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这篇文章尽可能地写得通俗易懂:

     2024年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这些保存精美细胞结构的微体化石被认为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这是继2016年在燕山地区发现15.6亿年前全球最早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之后,该团队在早期生命演化领域中的又一项重要突破,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7千万年。

当今地球上我们熟知的所有复杂生命,包括形态各异的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因此真核生物的多细胞化是生命向复杂化和大型化演化的必备条件,被认为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关键事件之一。然而,真核生物最早何时发生多细胞化?即多细胞真核生物何时在地球上开始出现?截止目前,学界对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无明确的答案和证据。

串岭沟组中发现的壮丽青山藻.化石保存为有机质壁构成的多细胞丝状体,显示细胞大小和形态的变化引起的丝状体形态变化丝状体直径向一端收缩(A-D, F-I, K),丝状体直径不变(J),保存有完整端部的丝状体(E, L.比例尺对于F-HK代表100微米,其余的代表50微米(Miao et al., 2024b

2016年,朱茂炎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了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Zhu et al., 2016)。这一发现突破了学界以往的认知,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从以前认为的6亿年前提前了将近10亿年,并由此推断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

为了论证这一推断,团队成员苗兰云自博士研究生开始,就将在燕山地区早于16亿年前的古元古代晚期“长城系”地层中寻找多细胞真核化石记录作为研究课题。在长达近8年的时间内,对燕山地区多个剖面点上采集了数百件长城系页岩样品。通过氢氟酸和盐酸等实验处理,获得大量微体化石标本。在发现大量多种类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的同时(Miao et al., 2019, 2024a),终于在河北省宽城县翁家庄剖面长城系串岭沟组上部,发现了本次报道的微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Miao et al., 2024b)。含本次报道化石的地层顶部曾报道有一层火山凝灰岩,其中的锆石铀-铅同位素定年结果为16.35亿年,为新发现的化石提供了直接的年龄约束。

查1983年编辑的《宽城地名资料汇编》,宽城有两个翁家庄,一个在缸窑沟公社,一个在下河西公社,四十年过去了,现在应该都和县城连一起了。另外,琢酒集团附近,也有一个翁家庄。

昨天有宽城的朋友和我说,找到翁家庄了,但没找到“串岭沟组”,所以还无法确定化石发现的具体位置。因为按常规理解,翁家庄时村,下面的“串岭沟组”就该是村民小组了。

其实不是。

各级的“两会”正在召开,在我接触过的政协文史委中,做的最好的是兴隆县政协文史委,他们编辑了很多文史资料,其中有《兴隆古地史论文汇编》,在我们很多人连“历史”都在看电视剧的阶段时,人家连“地史”都汇编了,非常有意义,也有用,找个金矿铁矿啥地。

这本汇编里收录了中国地质大学徐德斌等人撰写的论文《河北兴隆地区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沉积环境与相模式》,论文开篇就是解释什么是“串岭沟组”。

串岭沟组原称“串岭沟页岩”,意指下部为薄层砂岩夹页岩,上部有数层硅质石灰岩。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时改称为“串岭沟组”。1975年,华北前寒武系座谈会正式将上部硅质白云岩地层从“串岭沟组”划分出去并建立团山子组。修订后的串岭沟组指分布于燕辽南麓和赞皇等地区,岩性组合以页岩占优势,次为少量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与下伏常州沟组为过渡关系,与上覆团山子组呈整合。含丰富的球形藻群、船形藻群、线形藻群等微古植物化石和少量叠层石。

地质科学家有时候“不讲武德”,到一个地方考察时,几乎不给地方党委政府找麻烦,所以,有时候科研成果发表了,当地人还一脸懵圈。

比如,这次新闻发布的消息里,朱茂炎团队联合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先生,就多次发表与宽城有关的课题论文:

2015年第9期《地质通报》:河北宽城地区中元古界高于庄组微古植物群》(作者 刘欢; 孙淑芬; 朱士兴)

2006年《“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华北宽城长城系常州沟组(1800 Ma)多细胞藻类化石群的新发现》(作者:朱士兴; 孙淑芬; 黄学光)

而看到朱士兴先生最早与宽城有关的论文是198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上的《燕山区震旦亚界下部迭层石中微生物化石的初步研究》,距今已四十多年了。

这篇论文就提到河北宽城崖门子的“有柄燕山藻(新属、新种),这个地方距离翁家庄很近。

崖读“聂”,不读“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壮丽青山藻’可以确认为是营光合作用的真核藻类,那么真核生物最后的共同祖先应不晚于16.3亿年之前的古元古代晚期,比当前学界普遍接受的时间提前了近6亿年之久。”

朱茂炎称,这为进一步揭示复杂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的奥秘以及元古宙地球环境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考。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这次发现的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该不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始祖吧?

千万不要推论出“人类的发源地在宽城”,宽城的板栗、山楂、核桃、花椒、香椿、琢酒还不得卖疯了呀。

开个玩笑。

最后,请看我们的家乡,大美宽城蟠龙湖。

戴逸:避暑山庄和康乾盛世
王景山:“三道长城”,每一道长城都是经天纬地、震古烁今的大文章。
孔令春:三道长城  新时代的新理念 新发展的新引领
章立新:三道长城,应该更多的挖掘其文化当代价值、精彩阐释、合理利用,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如何用一句话讲清楚承德几千年历史?这些人做了这样的概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