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说不定就成为你日后的贵人!

 aaaaa11111 2024-01-27 发布于山东

大家好,我是微微。今天,是微微读《资治通鉴》的第19天。今天和大家一起读:《资治通鉴》卷第十四·汉纪六·汉文帝章节中关于绛侯周勃得狱史点拨,免于牢狱之灾故事。

一、周勃得狱史点拨,终免于牢狱之灾

吕后死后,刘氏铲除了吕氏一族,迎立代王刘恒,是为汉文帝也。周勃曾在这场政治风云之中立了大功,后来文帝以其官至丞相。

周勃告老还乡,返还封地后,总是心里不踏实,只要有巡视各县的地方官员到了他的封地,他都害怕晚节不保,皇帝会顾忌他权势太大而谋反,要来捉拿他。

所以,每当河东守尉巡视到绛县时,他都穿上厚厚的铠甲,让家人拿起武器陪同在侧,面见巡视的官员。后来有人因为这个缘由告他谋反,文帝听说以后,将周勃下狱。廷尉逮捕了周勃,要治他的罪,“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

在他惊恐万分之时,他慌乱向狱吏行千金之贿,狱吏在公文木牍的背面写着“以公主为证”这几个字,拿给他看。

原来,他儿子周胜娶了文帝女儿公主为妻,经此点拨,公主的奶奶薄太后出马了。太后见到汉文帝,激动的用护头的帽子丢到文帝身上说:“周勃在诛灭吕氏一族的时候,手持皇帝玉玺,身统重兵,他在那个时候都没有谋反,现在居一小县,难道还会想反吗?”

汉文帝这时候也见到了周勃的狱中供词,于是赶紧跟太后说:“马上就可以放他出来了”。周勃出狱后,仰天长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二、为什么一个小小狱吏竟成为周勃的贵人?

狱吏地位虽然比起周勃,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但是,在小小的狱吏权限之下,他也是能够起着可大可小的作用的呀!

要想安然地脱身,必须熟悉洞察其中的关窍。对于官员下狱这种事情,在狱吏的眼里来说,当然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了。见得多了,作为小小狱吏,自然就洞察了其中的关键之处了,在古代那种生死全凭皇帝一句话的情境,想必这位狱吏看到了太多想方设法找皇帝说情的鲜活案例了!

在古代的历史之中,官员落马了,结局可能是满门抄斩、也有可能是安然无恙的回到家中,甚至可能还在狱中就已经被对手利用各种手段杀死了,比如中毒而死、害瘟疫而死……那么,在古代,虽然是一名小小狱吏,却也能被敌我双方,作为充分的利用啊!

因此,周勃的性命,被狱吏所救,也是不足为怪了!

三、周勃的故事中,我们要吸取两点经验。

其一,做人不要太高傲,要与人为善。不要以对方的地位高低去看人,也不要以对方的长相好坏去看人,更不要以对方的贫富去看人。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和智慧,世界可以很大,但圈子有时候也可以很小,术业有专攻,指不定哪天,你就有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要请教对方的时候。而在情急之下,谁能够来帮助你?当然是你平时积累的人脉和关系呀!与人为善,那么所有人都能和你成为朋友,关键时候,就能够有人来拉你一把。

其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不如你的人,连蜜蜂蚂蚁都能害人。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不仅关键时候,你会遇到一个不如你的人,成为你的贵人,能够给予你帮助;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也可能是你得罪了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人物,而让你没有翻身之地!

西楚霸王项羽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中,乌江自刎之前,也是栽给了一个种田的小小老翁啊!项羽带着他的八百名精锐在被汉军追赶的时侯,“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田父骗他说:“往左”。

正是这一句老翁的欺骗,使得项羽的队伍陷进了大沼泽地之中,汉军才因此追上了他们,西楚霸王最终走到了他人生的终结。

所以,在日常之中,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人,学会与人为善、不要看轻了别人,因为你不会知道,在什么时候,你会遇见生命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贵人!亦或是在困境的时候推你一把的人!

古人的大智慧能够流传千年,也是有着历史之鉴的。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国与为人处世,很多道理也有着相通之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下期精彩再见。

我是微微,热爱读书,坚持写作,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意义。让我们一起阅读,成长为更好、更有智慧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