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兵营

 老房子图书馆 2024-01-27 发布于上海

美国在上海正式驻军始于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主要为海军陆战队,也有部分陆军,如美军第31步兵团,司令部设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352号。

美军第31步兵团,1932年摄于上海总部

由于曾在西伯利亚服役,第31步兵团被称为“北极熊团”。1932年2月至7月,该团被派往中国上海,在1932年“一·二八”日本入侵中国后,其任务是“保护美国人的生命和财产”。

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中“北极熊团”被我军击溃,第二任指挥官费斯中校(LTC Don Faith)战死。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乐队队员在静安寺路159号(南京西路1081号,现“梅龙镇酒家”)前合影,摄于1937年

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兵营。驻扎上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是第四联队(团),约2000人。从1927年到1941年,共在上海驻扎了14年。

从1927年3月到达上海,至1941年11月离开,第四联队的驻扎营地不断变换,一般是租用学校、工厂、私人住宅,以及公园等地方。

至1936年,第四联队总部及大部分营地集中在以赫德路(今常德路)、戈登路(今江宁路)、海防路、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为界的一个近似矩形区域中的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西摩路(今陕西北路)、新闸路和海防路沿线。

第四联队各个时期在上海的主要营地分布图

联队总部:

当1927年3月刚到达上海时,第四联队只有一些临时的指挥部,如6月份时,指挥部在新闸路96号,这里也许一开始就被用作临时总部了。

早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总部,地址:新闸路118号(即后来的1216号),摄于 1929年

第一个永久性总部似乎是在新闸路118号。上面的照片摄于1929年新闸路118号入口,门楣上写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总部的英文字样。

早期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总部,地址:新闸路118–128号(即后来的1216-1226号),摄于1929年

这是摄于1929年第四联队总部大楼前广场的照片。

1933年4月,上海的门牌号进行了一次变更。原新闸路118-128号变更为1216-1226号。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新闸路1216-1226号“美国兵营”

从上面的行号图上可以看到当时新闸路1216-1226号“美国兵营”的建筑平面布置,营地有好几栋建筑构成,还有操场。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营地,新闸路1226号,摄于1939年

这张照片是新闸路122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营地的全景,摄于1939年。

事实上,1929年时的新闸路96号,116-118-120号营地都在新闸路西摩路东北角的这块地方。后来这里被称为“Marix营地”或“西摩(路)-新闸(路)营地”

1948年航拍图上新闸路1216-1226号原第四联队营地(红色圈内)

从1927年开始,第四联队第一营就驻扎在此 。1931年,第一营“A”连继续驻扎在此(当时称为“第12营地”)。1936年,邮局,汽车连也驻扎于此。1940年,又有汽车库,维修部,宪兵司令办公室设置于此(此时称为“Marix营地”)。1941年,乐队宿舍也迁到了这里。

第四联队每个营地都有编号或名字,一开始是用的数字,从1940年5月开始,营地的代号从数字变成指挥官或第一任联队外科医生(对医院而言)的名字。

海防路527号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总部,摄于1931年

1930年7月,联队总部迁至海防路527号(“第3营地”)。当时海防路527号的位置是在路的南面,小沙渡路的西面一点。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海防路527号(红色圈中)

海防路营地由几栋建筑组成,路的北面还有乐队宿舍,木工车间。这里原来是一所学校,紧邻一个叫“Green Howards”的英国兵营。直至1938年8月,联队总部一直在此。

乐队宿舍原位于静安寺路和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之间的卡德路(今石门二路)西面(称为“第13营地”),1932年海防路新宿舍建成后搬至此地。

1932-1937年,服务连也驻扎到这里。1937年,汽车交通连、联队总部连、邮局和牧师办公室也在此地。

新闸路1607-1609号“Pendleton营地”(联队总部),从院内望向入口处,摄于1939年

最后的联队总部则在新闸路1607-9号(“第1营地”,“Pendleton营地”),这里从1938年9月起,成为联队总部所在地。

新闸路1607–1609号,“Pendleton营地”,摄于1939年

1940年,联队总部连,邮局,牧师办公室设于此地。

新闸路1607–1609号“Pendleton营地”,联队总部,摄于1939年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上新闸路1607-9号“兵营”图

新闸路1607-9号的老建筑目前还保存着,作为培明女中旧址,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新闸路1607-9号原”美国兵营“(培明女中旧址)今貌

营地:

1927年到达上海时,第四联队只有第一营和第三营,第二营被部署到天津,直到1932年9月18日才加入上海的第四联队。

早期,第四联队的营地经常变换,大部分是临时营地,营地编号也随着驻扎单位而变更。如1927-1928年间,第一营的驻地就有(当时的老门牌号): 南阳路33号儿童广场,聂中丞学校(Nieh Chih-Kuei School),小沙渡路30号,同孚路(今石门一路)13-16号,爱文义路68-88号,戈登路61号,威海卫路(今威海路)116-118号,静安寺路184-186号,新闸路116号,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22-24号。

第三营则最早有了固定的营地,1927年5月,他们就在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卢永祥旧居(今茂名北路39号)及进德女中旧址(今茂名北路40号)驻扎下来。这两处营地都被命名为“第10营地”(或“学院营地”)。

被用作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营地的卢永祥将军府第,摄于1927-1928年

第三营所属“L”、“M”连及营部驻扎在卢永祥旧居里。为了更方便海军陆战队的日常生活,旧居已经进行了一些改动,但建筑物和场地的外观丝毫没有改变。鱼塘和蜿蜒的岩石小路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茂名北路39号卢永祥旧居今貌

卢永祥是皖系军阀,曾任中部五省总督。这栋豪宅是典型的老派军阀的住所,建造的时候,想使之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整个住宅由花园、湖泊和不同寻常的建筑构成。

茂名北路39号卢永祥旧居今貌

但1925年卢永祥因受奉系军阀排挤而下台,至第四联队到达时,房子已经空置了几年,几乎成了废墟。经过多次清扫、整理、修缮,第三营使这里成为整个联队中最好的驻扎营地。

被用作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营地的进德女中旧址,摄于1928年

街对面是进德女中旧址(St. Jeanne d’Arc),这里曾经是一所年轻女子的修道院。

第四联队驻扎进德女中旧址中,摄于1930年

第三营所属“I”、“K”连,食堂,娱乐室被安排在进德女中旧址中。

第四联队官兵在进德女中旧址合影,摄于1932年

下面这张照片是第四联队的士兵为贫穷的俄国儿童在“学院营地”举行圣诞晚会的情景。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队员为贫穷的俄国儿童举行圣诞晚会,摄于1928年

进德女中旧址现为“威海路第三小学”,主体建筑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

进德女中旧址今貌

1929年起,除了“学院营地”外,第四联队的营地开始扩充至小沙渡路、新闸路、西摩路沿线。

小沙渡路营地:

小沙渡路30号、196号、225号、256号、293号、400号、489号、551号都曾设有营地。

小沙渡路30号(1933年前的旧门牌号),曾是美国球员食堂,第一个联队俱乐部和第一营营地的所在地。位置可能是在400号再北面几个街区,原建筑不可寻,基本上肯定已拆除。

小沙渡路19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摄于1931-1937年

小沙渡路196号(“第16营地”):1931年时这里是医院,1936年起,第一营“D”连驻扎在此。原建筑已拆除。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小沙渡路196-256号“美国兵营”

小沙渡路25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摄于1931-1933年

小沙渡路256号(“第15营地”):1931年起,第一营“B”连驻扎于此。

第一营“D”连在小沙渡路256号营地合影,摄于1940年

1932年起,第一营“D”连也驻扎到了这里。第一营“D”连是机枪连。

第一营“D”连在小沙渡路256号营地合影,摄于1940年

1936年起,第一营营部设于小沙渡路256号营地。

日军接管小沙渡路25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营地,摄于1938-1942年

上面这张照片是1941年1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撤离上海后,日军接管小沙渡路256号营地的情景。

小沙渡路256号原建筑已拆除。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小沙渡路225号营地外合影,摄于1932年

小沙渡路225号(“Lyman营地”):这个营地包括小沙渡路196、293号,也许还包括256号。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小沙渡路225-261-293号“兵营”

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第四联队与第六联队合并组成“第二旅”。此时,第一营“C”连驻扎在小沙渡路293号。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在小沙渡路225号的营地,摄于1930-1935年

小沙渡路225号和293号之间有一块开阔场地可用作训练。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在小沙渡路225号的营地,摄于1931年

下面这张照片是摄于1932年的小沙渡路293号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照片最左面是位于新闸路和小沙渡路西北角的原“沙利文饼干糖果厂”的厂房。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在小沙渡路293号的营地,摄于1932年

1939年7月,第一营“总部连”、“A”连都驻扎在小沙渡路293号。

小沙渡路225号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摄于1938-1939年

1940年5月,小沙渡路225号为第一营营部所在地。

小沙渡路(今西康路)225号建筑今貌

小沙渡路225号建筑如今尚存(见上图)。小沙渡路225号和293号之间的开阔场地,现在是“西康公园”(见下图)。小沙渡路293号原建筑已拆除。

西康路255号西康公园

西康路255号西康公园

小沙渡路400号(“第18营地”):位于小沙渡路武定路东南角,1931年第一营“C”连驻扎于此,原建筑已拆除。

小沙渡路489号(“第5营地”,“Russell营地”),1931年起,军需官及维修人员驻扎在此,原建筑已拆除。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小沙渡路489号“美国兵营住宅”

上面的行号图中,小沙渡路489号虽然写有“美国兵营住宅”,但是房子平面图没有印出来。

1948年航拍图上小沙渡路489号处

从1948年航拍图上看到相应位置上有一白色建筑(红色圈内),可能是该“美国兵营住宅”。

小沙渡路551号(“第17营地”,“Williams营地”):1936年起用的营地,1940年邮局,服务连,联队乐队驻扎于此,原建筑已拆除。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小沙渡路551号“美国兵营”

1948年航拍图上小沙渡路551号处

上面的1948年航拍图上可以看到小沙渡路551号“美国兵营”影像(红色框内)。

海防路:

海防路372号(“Miller营地”):第二营营部,也称“海防(路)营地”。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海防路372号营地入口处,摄于1938年

1938年4月,第二营从“成都(路)营地”(成都路460号)迁往海防路372号营地,即“海防(路)营地”,包括其所属的“E”、“F”、“H”连。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海防路372号营地,摄于1938-1940年

“海防(路)营地”有四栋建筑,第一栋建筑里驻扎“F”、“H”连,第二栋建筑里是“E”连及营部办公室,第三栋是食堂,还有一栋是门卫。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海防路372号营地,摄于1938-1940年.

在营地的东面还有一个靶场(见下面行号图所示)。靶场被称为“普莱斯靶场”(“Price Field”),是用普莱斯上校(Colonel Charles F.B. Price)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936年5月7日至1938年10月23日期间任联队指挥官。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海防路372号“美国兵营”和“美军靶子场”

1948年航拍图上可以看到该营地建筑及靶场的影像(见下图)。

1948年航拍图上海防路372号“美国兵营”和“美军靶子场”(红色圈内)

目前这里是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江宁校区)。

西摩路:

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今貌

西摩路375号(“第4营地”):在“怀恩堂”建造前的1931年10月起,这里曾经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医院所在地。1937-1938年间还是第一营所属两个连(“总部连”,“A”连)的营地。

西摩路141号(今陕西北路375号)联队医院门前的救护车,摄于1930-1939年

从下面1938年版行号图上看到西摩路375号还曾设有“工部局小学”和“工部局女子夜校“。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西摩路375号处(红色圈内)

据《申报》资料,因闸北宝兴路怀恩堂战时被毁,1941年,在西摩路375号新建了“怀恩堂”(见下面《申报》报道)。

1941-12-05《申报》

对比下面1948年版和上面1938年版行号图上的建筑平面形状可以看出,怀恩堂和旁边的小礼拜堂都是拆了原来的两栋楼后重建的。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据《申报》资料,1947年“怀恩堂”又添建了二楼(见下面《申报》报道)。

1947-11-08《申报》

“怀恩堂”添建二楼之前的照片没有找到,下面的照片应该是添建二楼以后的照片。

西摩路(陕西北路)375号怀恩堂(Grace Baptist Church),摄于1947年

1945-1947年间,在教堂边上的附楼(小礼拜堂)里还曾开设“上海怀恩广播电台”,传播福音。

小礼拜堂内设置的XMGC广播电台,摄于1945年

小礼拜堂内设置的广播电台,摄于1947年

隔壁西摩路369号宋家老宅,1940年5月前,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的三名中尉曾经住在这所住宅里。

西摩路(今陕西北路)369号宋氏花园住宅今貌

另外,西摩路354号西摩公寓(现陕西北路354弄1号小皮裘公寓)也曾经是海军陆战队及其家属的宿舍,414号、430号也可能曾为海军陆战队所用。500号犹太人教堂南面的一栋房子1929年期间曾是美军NCO(士官团)俱乐部。

西摩路660弄3号:这里曾经是美国海军的一个俱乐部,从下面的照片上看到当时这栋房子很气派。

西摩路660弄3号美国海军俱乐部,摄于1940年

西摩路240号(后来的西摩路660弄3号)美国海军俱乐部,摄于1928-1939年

现在这里是“沪纺大厦”,原建筑已不存。

戈登路:

戈登路243号(“第29营地”,“Jones营地”):1937年9月,第四联队与第六联队合并组成“第二旅”后这里是医院。

戈登路243号美国海军陆战队医院,摄于1937-1939年

1937年9月10日,在戈登路243号建立了新的医院,医疗设施也大大改善。

戈登路243号美国海军陆战队医院,摄于1937-1939年

新医院有4栋楼:行政楼、食堂、医务楼、医务人员宿舍楼。

戈登路243号美国海军陆战队医院,摄于1937-1939年

直至联队撤离上海,这里的医院没有再搬迁。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戈登路243号“美国兵营医院”

从行号图上看到,戈登路243号建筑不在沿路一边,而是靠近陕西北路太平花园一边。所以,现在江宁路245号建筑(见下图)与原戈登路243号建筑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而且从外形上看也不同。

江宁路245号建筑

戈登路906号营地:此营地位于戈登路近槟榔路(今安远路)东南角,原建筑已不存。

戈登路102号(后来的906号)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摄于1928-1932年

193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戈登路906号“美国兵营”

1941年11月27-2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四联队奉命撤退到菲律宾,结束了在上海14年的驻扎,后来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向日军投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