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 4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四渡赤水的过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拓展资料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的详细过程 高能答主 2019-08-19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关注 四渡赤水的过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 拓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土城作战失利,渡江北上入川受挫。为了摆脱严峻的不利局面,1935年1月29日至3月21日,中央红军在川黔滇交界处的赤水河上,由东至西,由西至东,来来回回作了四次横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渡赤水。 我们先来回眸其主要经过: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2日,其右纵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今云南威信)地区集中。接着,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简称,下同)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机歼敌。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4日,进占桐梓。26日攻占娄山关,击溃黔军两个团,并于27日击溃黔军六个团,再占遵义。28日,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歼其一部。遵义战役“计共俘(敌)人在二千以上,(缴)枪一千以上”,8 遵义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3月4日,中央红军组成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5日,中央红军以红九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敌人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白腊坎、长干山准备突击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之周浑元纵队未果。接着,中央红军主力进至西安寨、泮水地区,再次寻歼周浑元部未果。此时,中共中央和朱德、毛泽东进一步确定了“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作战目标”的战略方针,继续部署对敌作战。就在此时(10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向军委提出了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黔军一个师的建议,首先得到了朱德的赞同,并在随后的军委会议上,与会绝大多数人不顾毛泽东的反对,一起表示支持,会议作出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然而,会后毛泽东通过周恩来又说服了大家。11日,军委遂以朱德的名义颁布命令“不进攻打鼓新场”。12日,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包括毛泽东、王稼祥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