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

 远山天共色 2024-01-2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医6大健康标准,吃喝拉撒睡以及寒热,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医基础——阴阳。

阴阳是物资和能量的人体观

阴:指有形的物资,如血液、谷歌、皮肤、肌肉、体液等

在中医诊治的过程中狭义定义多指水液

阳:指无形的能量或功能

在中医诊治过程中的狭义定义多指体温以及气力的有无

    人的生老病死的过程是必然的,过程的变化有快有慢,变化过程慢的就有可能长寿。生命力也是生生不息的,中医的阴阳一般指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其中,阳一般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而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包括血液、津液等。人体内的阴阳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如果某一方面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对于任何疾病,无论其病情如何复杂多变,都可以用阴阳学说加以诊断。

阴阳虚实之阶段:

图片

中医阴阳和其他应用

中医的时间医学和阴阳的关系

阴中之阳:春天、下半夜

阳中之阳:夏天、上午

阳中之阴:秋天、下午

阳中之阴:冬天、上半夜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人亦应之

气血和阴阳的关系

阳性物质上所产生的阴证是:气虚(表示不足)

阳性物质上所产生的阳证是:气滞(表示太多)

阳性物质上所产生的阴证是:血虚 (表示不足)

阴性物质上所产生的阳证是:血瘀 (表示太多)

气虚严重之后会转化成阳虚(身体感到发冷)

血虚严重之后会转化为阴虚(感到发热,口干舌燥)

     人之一生不在乎阴阳,阳性物质产生的是气,阴性物质产生的是血,在中医里面,阴指的是具有滋养作用的物质,阳指的是一种能量。气为阳,血为阴的意思是气为阳气,血为阴血,气血的正常运行,能够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能够使机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阳气会赋予阴液能量,而体内的阴液会推动阳气的运输,所以阴阳能够相互作用,阴阳平衡能够促使体内阴液和阳气的运行,阴液的正常运行会使五脏六腑得到充足的滋养,阳气的运行能够为五脏六腑提供能量,从而使五脏六腑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血是气的载体,气是血的作用表现。气血的正常运行,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够抵御外界的邪气入侵。

阴阳之间的关系

图片

阴阳消长变化

基础知识:

1.    是量的变化

2.    阳实、阴虚、阴阳两虚、阴实,都是阴阳消长

3.    热邪可导致阴虚,寒邪可以导致阳虚,代表阴阳的消长

阴阳转化的关系

图片

阴阳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

1.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2.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举例:

重阴必阳——病久突然有了精神

内热过盛而怕冷——热极生寒,比如感冒发烧不能洗冷水澡,而需要用棉被焐热处使发汗

老年人阳虚脚冷,用冷水冲脚,脚会热——寒极生热,比如冻伤、冻疮

     阳中涵阴,因而阳依存阴而存在,阳以阴为源而生;阴中寓阳,因而阴依存阳而存在,阴以阳为根而化。若阳中无阴,阴中无阳,就变成“孤阴”、“独阳”,其相互依存关系也就被破坏。如四季变换,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这是“阳长阴消”的过程;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这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四时气候的变迁,寒暑的更易,反映了阴阳消长的过程,但从一年总体来说,阴阳还是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的。

图片

阴阳互根互用

图片

基础知识:

阴阳互相依存

阴病引阳,阳病引阴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举例:大出血导致四肢冰冷——阴损及阳——温阳补阴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基本物资的精与气而言,精静藏而属阴,气运动而属阳。精能化气,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气能生精,气的运动促使精的产生;气还能摄精,使精藏于脏腑之中而不妄泄。

阴阳对立制约

基础知识:

阴阳站在对立面,一方强则另一方弱;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举例:口渴心烦,手脚心发热——滋阴清热

    自然界的一切实物或现象都存在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能制阳,静则制动。阴与阳之间的相互对立制约,促使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春夏秋冬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这便是自然界中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表现。

阴阳虚实阶段

     人体就像一根蜡烛,随着烛液慢慢燃烧,烛蜡会慢慢融趟,烛火会越来越小,到了生命的终点,风中残烛,变成烛光消散而终,就会变成一潭石蜡,人的阴阳之转好比蜡烛,从病情轻到病情重,最终走到生命的尽头。

阳实:无形能量、功能亢进

阴虚:身体有形组织、血、体液不足

阳虚:无形能量、功能不足

阴阳两虚:有形的无形的均出现不足

阴实:身体有形组织、血、体液过多

解释说明:

     一杯水,温度过高为阳实,温度太低为阳虚,被喝了一口为阴虚,放很久有沉淀凝聚称为阴实,水少温度低称为阴阳两虚。

图片

阴阳的应用

基础知识:

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阳;

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五脏又可分阴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按位置划分);

心肺又可分阴阳,心属阳,肺属阴(根据功能划分);

阴阳可无限划分

肝脾肾又可分阴阳,肝属阳,脾肾属阴;

每个脏腑也有阴阳之分;

经络分阴阳,气血分阴阳;

时间分阴阳,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举例: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冬吃萝卜夏吃姜

气血与阴阳

基础知识:

气虚严重变阳虚

血虚严重变阴虚

脏腑与阴阳

基础知识:

阴阳理论:心肺——阳,肝脾肺——阴

五行理论:心肝——阳,肺肾——阴,脾介阴阳之间

脏腑功能:心肝——阳,肺肾——阴,脾介阴阳之间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调理。阴阳的辩证关系又用于中医的养生,注重养生是保持身体健康无病的重要手段,而其最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体中对的阴阳与四时阴阳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