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史丨茅麓山战役:南明坚持抗清到最后一刻的,是李自成的旧部

 人文之光 2024-01-28 发布于辽宁

清朝康熙三年,西元1664年,此时距离清军入关已经整整二十年了。此时南明永历帝也已经被吴三桂处决。但是,南明在大陆上依旧有一支抗清的武装,而这支武装,其实并非正统明军,因为正统明军在清军入关以后大多投降了清廷,成为了清军。这支武装的前身,其实是李自成的大顺军改编的。

可以说,南明坚持抗清到最后一刻的武装,是李自成的旧部(按:虽然郑经的军队在多年后才被清军消灭,郑家父子统治时期,被视为明郑时期,而非南明时期)。

这支最后的南明武装被消灭的战役,在历史上,被叫做茅麓山战役。

1、农民军助力南明

一切还要从清朝顺治二年,西元1645年说起。

这一年,是清军入关的第二个年头,但是,中原局势却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那就是李自成在这一年神秘失踪,有说法认为李自成被人杀了。也就在这之后不久,清军又陆续处决南明弘光帝以及射死大西皇帝张献忠——南明、大顺、大西,三方势力都遭到了清军的重创。因此这三方势力选择联合起来,一致抗清——可以说,南明中期以后,南明抗清运动的主力,是曾经被明廷视为流寇的农民军。

在大顺军、大西军的助力下,南明朝廷一度有中兴的迹象,甚至还给予了清军一定的重创——比如出自大西军的李定国,就击杀了清军的名将,被后世称为“两蹶名王”。不过,由于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南明朝廷最终还是没能单靠短暂的军事优势实现翻盘,最终南明永历朝廷还是被清军消灭。

2、李来亨抗清

清朝康熙初年,在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山地,存在大顺军余部。随着永历朝廷被消灭,这一区域的大顺军余部成了清廷重要打击目标。由于失去了其他陆上抗清势力的牵制,因此抗清压力激增。很多坚持抗清多年的大顺军将领(比如郝摇旗)都在这个背景下,死于清军的打击和扫荡。形势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南明朝廷彻底被消灭的大背景下,很多大顺军将领也有了动摇心理,开始勾搭清军进行和谈、投降。所以到了康熙三年的时候,四川湖北交界一带的抗清武装,只剩下李来亨这一支孤军了。当时,李来亨的军队在湖北的茅麓山区活动,进行抗清。

清军的将领抵达茅麓山以后,认为整个大陆都被清军占领,如今抵抗力量就剩下一个山区,因此清军的进攻必然如同泰山压顶一样的趋势。所以负责进攻茅麓山的清军将领十分轻视茅麓山的抗清武装。但随着清军开始进攻茅麓山,清军将领意识到自己轻敌了:茅麓山的抗清武装利用地理优势,给清军造成巨大杀伤。经过几轮进攻,清军没讨到便宜。于是清军采取了一个歹毒的手段:那就是封锁茅麓山周围的交通,断绝物资运输,通过断粮的手段,饿死茅麓山的抗清武装。

虽然断粮、封锁这招见效比较慢,但却是最歹毒的。果然,几个月后,李来亨的部队处于粮草严重不足的状态。李来亨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李来亨被迫带队伍突围。而清军早就以逸待劳,修建了防御工事,居高临下来狙杀李来亨的士兵。

李来亨经过若干次突围,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李来亨只好退守山寨。到了这一年秋季,李来亨对前途绝望——因为粮食已经消耗殆尽了,突围又没有希望,而且也有部分士兵出现了潜逃情况。于是选择自杀。李来亨的旧部也在之后和清军交战中大多牺牲。茅麓山抗清据点这时才被清军消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