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发现黄庭坚“唯一手稿”,已完胜苏轼、米芾,如今估值超10亿

 三余字画 2024-01-28 发布于山东

针对“宋书第一”名号的人选,世人大多围绕于米芾、苏轼2人争论,很少谈及黄庭坚,因为在大家眼中,苏轼开创“尚意书风”,写出“天下第三大行书”,堪为“划时代”的人物。

米芾则把“二王”学到极致,摹本能以假乱真,古代的书法家、收藏家都无法分辨,亦曾研发“刷字”笔法,迅疾痛快、酣畅淋漓,风格十分个性。

然而,反观黄庭坚的书法成就,虽然一改草书“古法”,独创长枪大戟、一波三折的“荡桨笔法”,如今却遭到当代专家“嘲讽”,被抨击“丑书”。

那么黄庭坚的书法功力、创造性,真如当代人所说一般不堪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例如近几年在日本发现黄庭坚“唯一手稿”,彻底暴露了他的真正实力,已完胜苏轼、米芾,此作就是《王史二氏墓志铭》。

卷中由《王长者墓志铭稿》和《宋卢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稿》合成,全文共计700余字,经专家鉴定,大约成书于黄庭坚40~50岁,或者55~60岁。

彼时已达“人书具老”之境,行笔老道苍劲、浑实自如,以腕力运笔,起笔若向右行,先往左回,之后藏锋逆入,让手腕有所依托,笔画不会颤抖、呆板。

这一用笔方式,可以坚守刚健气力,笔势饱满,筋骨洞达,支撑外在血肉,尽显畅然灵动,结字上,黄庭坚依然采用“放射状”,中宫紧结,四周开张舒展。

不仅让视觉效果强烈,给人大气雄伟之感,还跟运笔充分搭配,一派劲峭朗逸之象,时而出现的涂抹修改,更是凭添几分自然天成的效果。

犹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一般,激发强烈的艺术气息,无愧于宋徽宗评价曰:“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康有为也在《广艺舟双揖》中说:“宋人之书,吾尤爱山谷,虽昂藏郁拔,而神闲意浓,人门自媚。……吾以山谷为行篆,鲁公为行隶,北海为行分也”。

时常临摹,可以从畅意、生动的墨迹中,参透黄庭坚的用笔气力,强化控笔的平稳性、力量感,预防行书迅疾流宕,而产生的油滑散乱等弊病。

同时,卷中点画“由心而发”,笔笔率性自然,蕴含最纯粹的黄庭坚书风,以及“尚意”气韵,能开拓思维广度,强化艺术修养,日后参透深奥的魏晋法帖。

而且相较于黄庭坚早年的作品,卷中行笔开合幅度偏小,笔画醇和精到,当代学书者基本功薄弱,容易把控、参透,降低临摹难度。

可惜《王史二氏墓志铭》纸本真迹,清朝末年流入日本,现在收藏于京国立博物馆,曾有专家给出超10亿的估值,值得大家人手必备一件。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