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度长篇小说论坛”发言摘编

 寻梦向天歌 2024-01-28 发布于甘肃

在2024年1月19日“第八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23)”评审会后举行的“年度长篇小说论坛”上,评委们结合本届“金榜”评选结果,对2023年度的长篇小说创作阐述了各自的看法。现将评委们的发言要点摘编如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义勤: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本来很多人可能以为2023年应该是一个长篇小说的小年,因为2023年要评茅奖,很多作家赶着节奏在2022年底纷纷推出了他们的长篇小说。这其实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为了参与评茅奖,很多书出得很粗糙很匆忙,有些书专家提了修改意见也没有时间改,即使存在明显的艺术问题也要卡着时间节点发表和出版。这导致长篇数量猛增,但高质量的并不多。但是,令人高兴的是,2023年却是“小年不小”,出版的长篇其实一部是一部的,个顶个的都挺好的,每一部都可圈可点。我觉得,今年长篇小说整体上水平很不错。《长篇小说选刊》选的这些基本上反映了这一年长篇小说整体的面貌和成就。

《长篇小说选刊》的“金榜”有其特殊性,它是《长篇小说选刊》的视角,主要评选的是《长篇小说选刊》选载、推荐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纯刊物的榜单,有代表性,也有局限性。因此,我们这次评委的选择,有意识地回避了各个杂志社、出版社的主编、总编们。过去是有的,但是这次基本上都回避了。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保证评委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否则评委为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杂志社去争取,虽然是合理的,但难免有主观性和人情的因素。之后我们要坚持这个原则,防止本位主义、主观性和人情的、利益的考量,在评委阶段就把这些解决掉。

我觉得评选的差异性特别重要。这段时间榜单很多,中国小说学会的小说排行榜已发布了,《收获》今天也在评,《扬子江评论》明后天也会评,如果大家的榜单都一样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排行榜的目的,我觉得一是有助于当代文学的经典化,现在作品数量很多,确需不同方式的经典化。二是给读者尽可能多的推荐好小说。对读者的推荐,越多元,视野越宽,其实越好。不同的排行榜应该是互补的,而不是排斥的,现在有的人为了突出某个排行榜,极为夸张地贬低和排斥别的排行榜,其实是完全莫名其妙,也有违文学的本质。

评选要兼顾不同的题材,比如历史、现实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兼顾出版社、杂志社。集中在某个出版社或某个杂志社也不合适。我们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这大概就是我选择作品的总原则吧。

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确实是2023年度无法绕过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长篇小说。我印象深的一是它的戏剧性,一是它的思想性和批判性,一是它的知识性和生活味,一是人物的典型性和深度。一个戏剧家有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但一个好小说家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戏剧家,陈彦确是两者的结合。《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的新探索之作,其意蕴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不是一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作品。有时对一部作品存在分歧恰恰是其价值的体现。贾平凹的《河山传》也很好,小说节奏快了,整个情节、人物、逻辑发展很快,应该说这部小说在作者的小说中是有突破的。两个主人公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结合得很好。肖勤的《血液科医生》,读者人气榜第一名,作品题材本身也有特色,医生群体的表现,有正能量,有温暖,有情有义,令人印象深刻。方格子的《寂静之声》也很不错,家族史、时代史结合,艺术密度大,艺术感受、艺术表达很绵密,情感表达很细腻。周瑄璞的《芬芳》是我们“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正式推出的第五部作品,这部作品我最看重的最欣赏的是什么呢?是小说的名字。我们希望改变人们对“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概念化的、模式化的想象。老是觉得“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主题直给,题材直给,好像怕人看不懂似的。一开始很多人觉得这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好像不太合拍,但从深层来说,小说表现的就是真正的山乡巨变,人的命运,女性的命运,中国农村真正的生活、精神、命运、婚姻、爱情,所有的这些东西最后造就了一个女性,一个从旧家庭冲出来的坚强的女性。小说对村庄里众多女性的表现也很有味道,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伦理、中国的人性加在女性身上的很复杂的东西,令人五味杂陈。我以为,一部小说你读了之后,深受触动又不能简单、直接地总结、概括出什么来,这就是好作品的标志。徐风的《包浆》,写紫砂人和历史,很有他个人风格。前几年已写过几部长篇,也是关于紫砂的,这些长篇自成一体,一个人创造一个艺术世界,作家在里面呼风唤雨、主宰一切,很有意味。另外,陈仓的《浮生》、常芳的《河图》、张翎的《归海》、艾玛的《观相山》、储福金的《直溪》也都是用心之作,都很有艺术上的独到之处,大家的分析我也都同意。

图片

阎晶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23年,对长篇小说创作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奖颁奖年,绝大部分关注点都在过去四年的作品上,对它们的评价,对它们的评选以及褒奖。与此同时,这一年同样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看上去并不那么密集推出,然而在引人注目和引起小说讨论话题上面却毫不逊色,而且可谈的点有很多。从中让人感受到中国长篇小说创作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这就是,在总体趋势可以把握、可以评析的同时,每一位作家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个性、独特性以及可阐释的空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反复讨论的话题。也因为这个原因,对过去一年长篇小说进行集中评选,自然就有了特殊的难度,并不比往年更加轻易和容易。所幸,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评选对象,是《长篇小说选刊》在过去一年里选择发表的作品为对象,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是在优中选优的基础上再来遴选。长篇小说的综合优势、集合力量愈加彰显,艺术上的多样化也体现在一部作品当中。这些都是重要看点。

图片

邓  凯: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2023年《长篇小说选刊》所遴选和推介的数十部长篇小说,基本囊括了中国文学在长篇小说领域的重要成果。这些作品,既勾勒了时代巨变的万千气象,又描摹了历史进程每一个体有血有肉的幽微人性;既体现了作家把握广阔社会变革的艺术雄心,也展示了纯熟的写作技艺和塑造文学时代新人的主动意识。“第八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的评选,为广大读者领略长篇小说的丰富样貌推荐了一位好的向导,也为中国文学编年史留存了一份宝贵的记忆。

图片

汪  政: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2023年的长篇创作在许多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气象,无论是主题的开掘、题材的多样还是表现手法与风格上的创新探索都是如此。像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肖勤的《血液科医生》涉及到了医学、医疗领域,徐风的《包浆》、方格子的《寂静之声》、李清源的《窑变》将历史或现实与传统工艺,与中国工匠精神结合起来,都在题材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特别说到《包浆》,徐风专注于紫砂文化、江南文化,久久为功,自成一家。

一些传统的主题与题材也都写出了新意,如乡土题材,比如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这是一部奇异性的作品。作为一部乡土文学作品,它与传统的农村题材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性特征,首先在当代性上,它的题材内容与思考深度就不一样,它将农民、农村与现在法治建设勾连了起来,把乡村治理的难题作为表现对象,直面农村社会矛盾,并于其中思考基层政治的转型,是一部介入性相当强的作品。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在艺术手法上,作者显然是在探索长篇艺术的容量,它的内与外,客观与主观,纪实与虚构,天空与大地,等等,在陈彦的创作中,这也是一部脱离了既有轨道的作品。

还有周瑄璞的《芬芳》,它是在乡土题材里面的女性书写,而且,作品它对女性的思考是整体性的,把历史、文化、女性解放作为一个线索来考虑,形成了三者逻辑的统一,说是逻辑,是因为作品将女性置于特定的历史,特定的时代,在特定的总体性文化中刻画女生形象。与一般的作品不一样,它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是那么一两个人物,而是以代际为背景,既重视个体形象的刻画,又重视代际文化的呈现,对中国农村女性在不同社会时期的形象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着女性社会学史的溢出价值。

我刚才说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是脱离了他个人创作轨道的作品,这一点在不少作家身上也都多多少少体现出来了,这说明作家们一直在思考,在寻找自己创作的新可能。特别是一些“老”作家没按自己的惯性出牌尤其可贵。比如老贾的《河山传》,他是越写越精明,越写越诡秘了,他给人的印象是厚重,是粘稠,但是这部作品却显出了轻灵。还有毕飞宇,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这部长篇不是毕飞宇惯常的路数,既不是他长篇的套路,也不是他中短篇的风格,他很少涉及像傅睿这样的角色,在以往的毕氏小说世界中,对社会精神的症候,对个体精神世界的畸变等等的表现,很少是这种精神分析式的,《欢迎来到人间》之后,毕飞宇不仅是个作家,仅是个“小说课”的老师,也不仅是个傅睿式的外科医生,他同时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医生。

《长篇小说选刊》有选家眼光,年度好作品一网打尽,所选作品都可圈可点。

图片

刘 琼: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

2023年是长篇小说创作和出版的丰收大年,不仅作品量大,文学品质也好,名家和新秀同台竞技、各展风流。总的看来,题材类型多样,艺术品质讲究,体现了长篇小说包罗万象、丰厚深刻的优势。有三个突出特点,值得关注。

第一,积累丰厚、“出道”相对较晚、创造力特别惊人的作家,以陈彦和老藤为代表。他们的作品有大气象和大格局,艺术呈现一部比一部好。包括陈彦和老藤在内的这类作家,我称为“文坛当红小生”,虽然生理年龄不小,但文学创造力青春勃发。2023年,他们各贡献了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和《北爱》。《星空与半棵树》是对于现实主义精神的重张,是近年来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它既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回应现实,对现代性的探索令人称道,也是陈彦迄今为止最好的长篇小说。陈彦获得茅奖后,持续不断出新作、佳作、力作,令人感佩。《北爱》的作者老藤,也是一年创作一部长篇,甚至还不止,一部比一部出色。《北爱》气息圆融、气势如虹,是对东北乃至中国当下的真实、真切、真诚的艺术表达,非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而不能为也。艺术富匠心,形式与内容结合有机。

第二,出道很早、成名既久的“文坛老生”依然有好作品,如贾平凹的《河山传》和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无论是相对于2023年长篇小说,还是相对于作者本人而言,这两部作品都有创新和独到之处。贾平凹这两年是越写越松驰,越写越回到小说本位。《河山传》切口不大,经验和体验却形象、深邃、真切。《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积累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毕飞宇”,贡献了新型形象和生活。

第三,新近几年长篇小说创作比较活跃的女作家,可以称为“花旦”,作品可圈可点。以医疗领域和医患关系为题材的《血液科医生》,作者肖勤是近年来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发力较猛的少数民族作家,“新人新作”,值得关注。其他如常芳的《河图》、张翎的《归海》、周瑄璞的《芬芳》、阿舍的《阿娜河畔》也都有突破、各擅胜场。

图片

陈汉萍:

《新华文摘》编审

2023年长篇小说:日常、温暖、多元

相对于2022年长篇小说反映新时代山乡巨变和百年红色历史两个拥挤的主题出版,以及同样拥挤的长时段地方史抒写,2023年的长篇小说似乎没那么大野心,显得日常、温暖、多元,但别具精彩。

日常,指的是今年长篇多注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书写,不少作品关注普通人的身体疾患与精神疾患、精神困境,如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肖勤的《血液科医生》、艾玛的《观相山》;一些描绘个人命运与改革开放大历史相交融的作品,也着意为卑微的小人物或不被看见的女性作传,如贾平凹的《河山传》和周瑄璞的《芬芳》;更有对传统器物工艺及其内蕴的民族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书写,如李清源《窑变》和徐风的《包浆》。今年的长篇升腾着浓厚的日常生活的烟火气。

温暖,是今年长篇小说的总体基调。比恶斗狠一度是某些长篇小说人性刻画的一个奇特现象,但今年的长篇小说在人性描写上,大多对人性弱点更为包容、宽宥,注意发掘人性温暖之火和闪光之处,如甫跃辉《嚼铁屑》中的小城老年互助群体,艾玛《观相山》中回去照顾抛弃她的失能前夫、放弃自己与“爷爷”安享晚年生活的李阿姨,以及周瑄璞《芬芳》中自觉挑起家庭重担的杨烈芬,等等。

多元,指的是题材的多元化。既有描写大国重器的研发、改革开放史、史等重大题材,也有关注个人琐碎的日常生活题材;既有长时段的家族史谱写,也有战争强加于女性身上幽微的隐秘史揭发;既有当下百姓关注的医疗题材、老年群体的书写,更有当下及今后现代人将面临的精神与心理隐疾及其自我疗治问题的关注,等等,2023年长篇小说题材类型多元、丰富。

此外,今年长篇值得一说的是,不少作品体现出艺术上的成熟通透、从容恬淡和探索创新。

首先是三位名家陈彦、贾平凹和毕飞宇的新作,勇于突破自我写作惯习,有探索,有创新。特别是陈彦的《星空和半棵树》,将上访、生态与坚实的日常生活伦理、现实批判性与浪漫精神、形而上与形而下融合一体,拓展了现实主义长篇创作的边界与创作手法。贾平凹的《河山传》写得老到通透,举重若轻,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化境。毕飞宇的《欢迎来到人间》,打破自我叙述成法,为当代文学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尽管本人认为这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但其创新的勇气和对小说可能性的探索值得肯定。

其次,女性作家的创作可圈可点。今年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入围的十五部作品,女性作家占六部。海外华文作家张翎的《归海》,既是战争创伤的揭发、女性命运的探寻,更见出危难之中女性的非凡勇气与“匍匐求生的智慧”。小说结构谨严,叙述层层拆解,情节环环相扣,语言简练、干净,是难得的细腻精致之作。周瑄璞的《芬芳》塑造了一个有责任感、有勇气、有智慧、勤劳能吃苦的乡村女性形象,这也是获取改革开放初期红利的典型的个体商户形象,这样的形象有坚实的现实基础,但在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却几乎见不到了,因此弥足珍贵。而今年最令人惊艳的长篇是艾玛的《观相山》,小说写的是与我们平行的生活,包含了责任与承担、罪与赎、重组家庭人物的心灵创伤及其修复,老年人的生活与子一辈的生活,现代个体普遍遭遇的精神困境及其自我调节,小长篇容量大,且写得节制、恬淡,分寸感把握得极好,是耐人咀嚼的好作品。

图片

王国平: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主编

长篇小说是文学创作中的“大活”,在“形”上有大的体量,不过这也只能是外在的标识,最根本的还是要在“神”上有高远的追求,包括对历史与现实的洞悉力和概括力,对人性深处的体察和勘探,从而扩充思想的容量。“虚胖”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强筋健骨”才是正道,才拥有真正强大的力量。

好的长篇小说彰显出作家的“发现”功夫。什么是“发现”?赫尔曼·黑塞在小说《悉达多》中辨析了“探索”和“发现”的不同之处:“一个人探索的时候,很容易眼睛只盯住他所寻找的事物,结果就什么也找不到,什么也不吸收,因为他总是想着要找的东西,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便受到这个目标的约束。探索意味着有一个目标,发现却意味着目光自由,胸怀坦然,没有目标。”作家还是有必要培养发现的能力,放弃一味地“直给”的路数,抛弃以文字“论证”某个既定观念的想法,通过叙事长河的自然流淌,提供更多的滋养。毕竟,新媒介环境下的读者已然是“新读者”,作家也必须是“新作家”,以发现的姿态奉献“新作品”。

图片

杨  辉: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小说评论》主编

从个人的阅读感受出发,我觉得这几部作品值得重视:

《星空与半棵树》是陈彦的第五部长篇,和他前几部相比,视野、格局、气象都有大的突破。作品中呈现了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非常复杂的一些问题,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乡村发展理念的变化,同时打开了传统的、自然的宏阔视野和格局。故事写得非常丰沛,气势贯通,浑然一体,确实是近年长篇中比较少见的。

《河山传》呈现了1978年至2020年40多年来城乡生活的变化,这部作品似乎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从《腊月·正月》、《浮躁》以来,到《秦腔》,一直到《带灯》这些作品的一种总括性处理。这部作品写的是时代主题影响下个人命运的起伏,在对大时代书写的过程中,有一些传奇性的符合世情小说的特点,用笔简省但寓意丰富;而在对市井、邻里、家庭的细致描述背后又有大的家国情怀。这些大和小,广大和精微的对照,是这部作品非常有意味的特点。而且小说写得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又无不合道。这是难得的足以呈现“晚期”风格的佳作。

《北爱》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新东北写作的突破。新东北写作如果仅仅定位在像现在从子一代的视角写下岗工人的悲情的话,我觉得确实这个视野是比较狭窄的。《北爱》写的也是子一代和父辈之间的关系,作品中也有父辈的背景,也有下岗和上一辈没有完成心愿的内心伤痛,但是他不局限于此,是着力去写年轻人不断的开拓,不断克服种种困难,最后打开一片新天地的过程。这个作品是对新东北写作另一种面相的呈现。

还有《欢迎来到人间》《血液科医生》《芬芳》也都不错,我就不做过多阐述了。

图片

崔庆蕾: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

2023年的长篇小说充满创新和探索精神,许多作品在主题深度开掘、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达方式上富含新意。比如,陈彦《星空与半棵树》与周瑄璞《芬芳》都是乡土题材,但陈彦对乡土之中所蕴含着的自然生态问题、基层治理问题的批判性思考与表达,超越了以往乡土叙事的常见模式。周瑄璞则把乡村女性置于表现的主体位置,充分书写了乡村女性的现代命运及多种可能,是一部以乡村女性为主角的富有新意的作品。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有新的精神内涵的主角人物,比如安北斗、杨烈芳。而毕飞宇在《欢迎来到人间》中则将对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观察与思考集中于傅睿这一人物,创造了一个新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贾平凹的《河山传》一改惯常的叙事节奏和风格,在一种简洁明快的叙事中,书写了几十年的时代变迁史,令人耳目一新。这些作品看似选择的都是常见题材,但在内涵开掘以及艺术表达上均有大幅度的探索和拓展,显现了当下长篇小说的创造活力,也是年度长篇小说整体向上态势的一个生动缩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场照片

图片

编辑制作:陈铭

二审:李成强

三审:宋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