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维度,谈谈何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新用户7777gQlI 2024-01-29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企业家精神”是杜拉克的说法,他写过一本书叫《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是他76岁时出版的。这里所谓的“企业家”不单纯是指老板个人,也不单纯是高层。但是,必须要从高层做起,因为唯有他们先做到了,才有可能传递到团队当中去,所以今天的话题也更多地聚焦在创业者、创始人、老板和高层的层面。

另外,在杜拉克这里,“精神”一定是基于行动的,而且是要得到时间检验的。晚清学者辜鸿铭写过一篇很著名的演说,叫做《中国人的精神》,他说为什么真正的中国人可以过一种精神的生活,是因为中国人一方面有成年人的智慧,同时又具备小孩子的单纯心理。

成年人的智慧主要来自经验、思考和学习,更多是在理性、经验上的成熟;小孩子的心理就是单纯、细致和敏感。

但我感觉现在的我们恰恰过反了,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小孩子的智慧加上成年人的心理。既不具备对经济环境的正确认知,对企业究竟应该怎么管理的智慧;同时又老气横秋,失去了拼劲和闯劲。

今天我把“企业家精神”这个词提出来,希望我们既能够在智慧、知识和思维上成熟起来,同时我们的心又依然保持单纯,敢于去好奇、挑战和想象。这是“企业家精神”能够带给企业的高价值。

当然,杜拉克说的“企业家精神”的价值远远不止在企业,更多是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有活力。

今天希望通过从事的维度、团队的维度,最后从自己的维度,让企业家群体能够立体起来。作为一个立体,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如果缺了一个维度,不是说只剩下2/3的维度,也不是一个2/3的立体,而是不再是一个立体。

德国人马尔库塞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单向度的人》,说单维度的人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产物,这样的人丧失了几个能力:一是否定的能力,不敢去否定,包括不敢否定自己,尤其是很难否定自己比较成功的过去;二是批判的能力,不敢挑战别人,总觉得与人为善是最好的;三是超越的能力,这个超越不只是超越自己,还有可能是超越这个时代。

简单而言,企业家精神等于“创业+创新”。这绝不只是创始人或老板的事情,它需要创业者加上团队每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共同来构成。下面具体从三个维度来展开。

图片
要事

在杜拉克这里,要事是指First thing(第一位的事情),比通常所说的重要的事情,还要更高一个维度,或者更有绝对性、独立性。

1. 不同角度看要事

首先,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要事是一定要聚焦的。

而判断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要事,就是看你第一位的资源,是不是在做第一位的事情。如果不是,那很可能资源就错配了,聚焦要事就成为了空话。

另外一个判断标准,看企业最重要的成果是哪些事情干出来的。在杜拉克看来,通常这些事情不会超过企业整个事情的10%。

我比较喜欢王阳明的那句话,就是在“事上磨”,才能磨出精神来,才能磨出企业来,也才能磨出一个创始人来

但问题是,小事只能磨出小才,大事才能磨出大才,要事才能磨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而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磨出来的一流资源又要投入到更大的要事当中去,企业就是在事情上完成这种循环。

图片
从时间维度,如果把公司的事情分为过去的生计来源、现在的生计来源以及未来的生计来源,那要事是哪一个?

其实不难判断,企业都要活在未来,资源要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价值。但实际上,我们的做法却不是这样。

对于过去的生计,我们总是习惯去救它。毕竟它让企业活到了现在,有情感因素,甚至现在还在产生价值,也不舍得直接一刀砍掉。因此明显知道它不能带来未来,但仍然希望多给一点资源,甚至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进去,连老板都亲自去救。这是特别要小心的。

对于现在的生计来源,因为它目前产生的效益比较大,所以很容易在这上面过多地投入资源。这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对未来生计投入最优质的资源,否则就会陷进现在甚至过去的生计里,无法把资源解放出来。

对于未来的生计来源,假如没有投入最优质的资源,那它就面临杜拉克讲的“起飞危机”,在起飞阶段,飞机的不稳定性特别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加上又不是一流的飞行员,没有集中精力,很有可能再也飞不上去。杜拉克还有一种说法,叫“灰姑娘”,一开始我们没有意识到她其实挺漂亮,只是没有打扮,没有展现出来,结果最后被别人带走。

从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来说,就看资源的投放。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对于要事做一个明确的判断。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立足于现在,创造未来。注意,这两者绝不是泾渭分明的。杜拉克在《成果管理》里讲了三个维度,首先要让现有业务有效,然后再去挖掘现有业务的潜力,再就是创造未来。这三者之间背后有一条暗线,就是资源怎么分配。

2. 摆脱昨天

面对要事,特别要注意的是如何从昨天当中摆脱,甚至与现在有关的很多东西,也应该摆脱。这里和前面谈到的单向度的人有点像,不敢否定,不敢批评,不敢超越,很多企业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摆脱昨天”在杜拉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五章里有谈到,如果不能摆脱昨天,即使可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也一事无成。

不能摆脱昨天有三种表现:

第一,很容易低估要事需要的最低程度的资源,包括时间、一流的人才等,比如要开发一个未来的战略新市场,现在也挣不了太多钱,谁去负责?一定是优质的甚至一流的资源。但这时候很容易把一流的资源留在现有业务中,甚至去保卫过去。

第二,知道哪些是要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虽然未来很多事情我们确实不知道,但也完全没有去学习,没有去做必要的有效的决策,只是在办公室讨论要干这件事情,不知道行动应该怎么开展。

第三,一个企业可能有两三件要事确实需要同时进行,于是分配同一个团队特别是高层团队去做,这样很容易一事无成。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特别是老板和创始人。

因为这些东西,做不好很容易归因于外,如条件不允许、环境变化等,但最终结果就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都没能做成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希望大家关注摆脱昨天这块,明明自己有强烈的渴望,也不乏清晰的头脑,都看到了,也思考清楚了,但最终要事还是没有干成。也许过去这三年,有一个天大的理由——因为疫情,但以后再也没有这个理由了,又该怎么办。

其实,恰恰在这种极端的环境里,特别值得创始人以及高层团队去反思,这三年究竟干成了什么。暂时把公共的原因放在一边,因为我们也看到有很多企业确实干成了事情。

那些在企业里长期存在但我们摆脱不掉的东西,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大家都将这个东西视为永恒,认为不需要变了。比如我们就干这个事情,只能打这个市场,只能靠某个天才一样的神级领导等。

第二,把它变成法定或是一个最高的制度,甚至是红线,谁也不能去碰。有时候已经没有明文规定了,但实际中还在遵循,变成了束缚我们内心的一种无形法令。

第三,一定是某些人或者某些团队的既得利益。不是说这些人中饱私囊,而是这个部门就是因此而设立的,企业就是靠这个打下了江山,那他们就认为自己应该要享受荣耀和崇拜。

第四,一定得到了公司很重要的力量的支持。

大家可以对照自身来看,会发现一环扣一环,一个企业靠自身的能力很难摆脱。而且,有时候自己很难摆脱的东西,最束缚我们的东西,通常都只有几步,慢慢就成了它的囚徒,但这个囚笼是自己设的,很牢固,说不定还觉得待在里面挺舒服。

但企业家精神就是要面对变化,去开创,去挑战。道理大家都懂,而且至少有这个意愿,但为什么后来却常常做不成,也没有真的在要事上下狠功夫。

其中有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摆脱昨天做得不够。最优质的资源被束缚住了,甚至思维模式都被套在里面,又如何能往前走。

3. 确定要事的四个原则

在杜拉克看来,确定要事可以从很多维度思考,但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不变的,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事一定是具备未来性的,一定是往前看的。杜拉克非常反对企业闭门造车进行中长期规划,5年、10年过后企业会怎么样,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等等。有这个想法也可以,但对于未来性,一定要和现在采取什么行动进行连接,未来的目标和愿景能够引导现在做什么事情,对未来能有直接效果的。如果没有,那就只是想法和意愿,甚至是一种美好的麻醉剂而已。

第二,要聚焦于机会,而不是处理乱七八糟的问题。杜拉克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喂饱机会,饿死问题”。如果问题与机会相关,一定要面对;如果与机会无关,一定要饿死它。

第三,独特的知识。在众多机会中,怎么判断这是不是我的方向。主要看我们有什么独特的知识,机会必须和我们具备的独特的知识结合起来,否则就没有办法抓住机会。

第四,确定方向后,一定是高目标,差异化。就是要把它做出来,做得卓越,做得和别人不一样。

以上四个原则用通俗的话来说,就叫干出来。这样干出来的就是自己的方向,可以夯实或者重新来检验它。假设创始人自己成长了,团队也不错,但要事没有做出来,那企业是很难持续经营的,就会变成一个公社食堂,而不是一个事业体,迟早都会解散。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对于要事的判断,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经验?专业?勇气?

杜拉克认为,判断一件事情是不是第一要事,最重要的是勇气。相信大家也有这种意识。当然,经验、专业、方法也需要,这是基础。
图片
但是,假设今年我们最重要的要事就只有一个,把它干成,这个时候,面临这种极端假设,我们有勇气来判断并且决定吗?其实是很难的。如果这一点做不到,要事就是一句空话了。

同时,前面我们谈到的第一流的、第一重要的资源,现在在哪里?在保卫昨天吗?还是让现在过得更舒服一点?还是真的投向未来?这些都要靠勇气。

判断要事时,是极需要勇气的。而这个勇气,绝不只是说胆量大,我干过、见过,就有勇气了。《论语》怎么谈勇气的?勇者不惧,但前提有两个,仁者不忧,智者不惑,最后才是勇者不惧。

你不是一个仁者,你心里没有一个正向的东西,你就会到处忧虑的。智者不惑,我们需要具备知识,也需要经验和方法,这样我们才不困惑,才有敢于去判断去抓住要事的勇气。有了这些,企业家精神就不是一个空的、虚的东西。

图片
团队

很多企业一开始很可能是一人当家,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一人当家未必是件坏事,比如在企业遇到危机,大家都没有担当的时候,确实需要人站出来。

杜拉克有一个比喻,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船马上要沉了,难道这时候还要讨论吗?这时肯定是需要有人站出来说哪些人该怎么办。

但是,企业的常态不应该是这样子,所以它一定需要团队。

1. 担当要事,匹配渴望

在杜拉克这里的高层团队,绝不只是一个职位、资历上的区分,而是根据要事里某些重要的事情或者一些目标来决定。也许企业目前有两三件要事,但都会分成各自的专业或者市场等,这些都需要有人来担当。也就是说,不能由老板一个人承担,否则团队没有办法长大。

那么,每一个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个人能力够不够,包括知识、经验等。杜拉克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长处,因为这是知识、经验、方法的汇集,而这些都是从事情当中干出来的。

第二,看个人在这方面有没有渴望,这是我们常常忽视的一点。能力更多是现在能不能做,做不做得出来,而渴望是能不能做到未来,更多在于能不能够把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业,来注入自己的精神。

现实中很多高层团队,包括老板个人,到最后不想做这个企业了,即使企业已经发展得比原来好很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常常不是能力的下降,而是内心渴望在下降,对事业的渴望没有重新得到激发。

毕竟高层团队需要独立负责一个领域,同时要担当起相应的责任,很显然绝不只是现在的事情。假如没有对事业的渴望,是无法持续到未来的。

在杜拉克看来,一开始打造一个完美、健全的组织结构没有必要,比如将“产销人发财”一并设置,就像事先准备十个瓶子,然后再来一一装水。他认为最应该思考的是要不要这个瓶子,这个瓶子对于整个事业来讲究竟有什么价值,究竟在担负什么要事,或者要事下面什么目标。如果没有,那这个瓶子就不应该要,这个负责人自然也没有必要存在。

2. 避免成为监工

特别要提醒的是,管理人员很容易没有真正去负责一个要事,反而成为了杜拉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讲的监工。

什么叫监工?如果管理人员对自己带的团队的工作的四个方面不了解,或者根本没有跟下属达成共识,那就无法领导下属,只是把团队成员当做一个材料,把人看好就可以了,就像看管一个仓库,保证材料没有人偷即可。

工作的四个方面包括:1.工作方向。2.工作内容。3.工作质量。4.工作的方法。

高层团队要尽量避免成为监工,就让其带着团队将自己独立负责的这一块事情真正干出来,承担最终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签一个责任书,盖一个手印。
图片
3. 避免草率决策

什么叫独立负责,承担最终责任?其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每一个高层团队成员必然要过但又不太容易过的关,就是最终决策。

杜拉克认为,做这种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的决策,一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逆转”。做决策的人,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很容易草率做决策,想着反正可以调整,反正老板还有钱,反正企业还玩得起,反正凭自己在企业里的资历也不会把我怎么样等等。

不可逆转的重点是这个决策本身一旦做出,一旦开始行动,就已经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不管是市场上顾客对我们的看法和认知,还是在内部团队的打造上。一个草率的决策,很可能花十倍的补偿都补偿不回来,因为当时的情景已经不在了,再也没有那个机会了。

我们辅导过很多企业,我的体会是当企业家团队去拍这个板,如果他真的意识到这个决策对企业有不可逆转的影响,他是极其孤独的,这个孤独感是对人极好的锻炼,但很多人都容易在这上面退缩。

图片
自己 

如果前面两维都还OK,我们已经做出成果,事业也成立了,团队也重整了,但我发现“我”不见了,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团队里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意味着自己这一维塌掉了,那企业家精神也不再是立体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创业型的企业家,我内心很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

当然,每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你可以隐居到山里,也可以去做学问,都没有问题。但后来发现,很多人最终还是舍不得自己这份事业,只是在对自己的认知方面出了问题,但又不敢面对,于是不得不逃避它。

当然,有时候我们一些轰轰烈烈的做法,也是一种逃避,逃避自己真实的面目,逃避成为更好的自己,他总是在否定自己。

那么,假设我们要继续在这个事业上塑造企业家精神,那就必须要面对自己,该怎么办呢?

1. 深度学习

没有深度学习,成长就是一句空话。特别是事业已经成长,团队已经成长的情况下。

对于学习,一定要紧密结合企业、工作还有自己,千万不要把自己忘掉。如果没有重新看到自己的独特性,或突显出来的成长,你会觉得有一种异化,觉得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越来越与自己无关,甚至还成为压垮自己的力量,整个人就会觉得越来越分裂。

俗话说:“不学等死,乱学就是找死。”这不是骂人的话,在企业里挺普遍。跟企业、工作和自己相关的,至少要避免乱学。因为大家的时间都特别有限,也特别宝贵,精力也十分珍贵,所以哪些东西必须学透,这是作为高层一定要回答的问题。

最近,新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出现,就非常火热,这很有可能对教育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坦率地讲,我认为,纯粹知识性的图书馆式的学习,不需要去花太多时间。

我的建议是:第一,作为企业管理者,既然我们在企业里做事情,一定要把管理学透,至少应该把杜拉克学透。因为杜拉克对于企业管理的整体性、底层的东西已经回答得非常清楚。
图片
很多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高层团队,真的读懂了杜拉克,读进去了,又跟自身企业联系起来了之后,都有发出为什么我不早点读的感叹。当你读透了杜拉克,由此再展开学什么工具方法,你自己就能够判断了,而不是倒过来去追求工具方法,反而忘掉了根本的东西。

当然,我不是说一定要来听我们的课。学杜拉克,我特别希望大家多去看他的书。因为杜拉克书里绝不只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化的知识,杜拉克是一种思维方式。

很多人听了我们的课,觉得我们讲杜拉克讲得挺好。这里我还是要补充一下,真正精彩的是杜拉克本身,这一点不要忘了。我们只是一个桥梁,希望搭建企业跟杜拉克的桥梁而已。

第二,你的行业、专业要学透。学透专业,绝不只是企业里面的知识,而是与企业相关的上下游都要学透。这个无论是杜拉克还是迈克尔·波特都有讲过,作为竞争,让自己的体量、能力增大过后,能够让我的竞争力更大,通常有两条,前项一体化或者后项一体化,前项是往市场,后项是往供应链。如果没有把整个经济链条学透,你很难做得到,也抓不住机会。

另外,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人文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要理解人和这个社会。为什么很多老板在最后会产生一种异化的感觉,其实是没有真正理解人在这个社会当中究竟有什么价值,究竟应该怎么活。这个我不是说一定要学透,但做一些了解,特别是对于高层团队,是极其重要的。

学人文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能从中汲取很多的力量,特别建议大家学学中国的传统文化,两千多年来,我们很根本的一些追求其实没什么变化。如何理解文化,文化里面究竟有哪些方面值得挖掘,很可能就是企业的未来。

2. 关注心理

除了深度学习,心理建设也有必要攻克。当然,心理学过于庞杂,下面只是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心理建设可以分为三步走,弄清楚之后,自己就能做简单的心理建设,未必一定要依赖心理医生。

一是理解。理解就是理解环境,视其所是,把它看成它本来的样子,把原来的假设、理论、经验都暂时抛开。用另一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话来说,先悬挂起来,把它本来的样子看到,你就真正能理解它了。最终要回到理解自己。

二是接纳。理解更多的是理智、智慧、经验、思想和格局上的,而接纳更多是心理层面。接纳是不管我喜不喜欢,先接纳下来再说。这一点要学足球守门员,先接住球,不让对方的球进球门就可以了。这代表我心理上不排斥,可以容纳,最终是接纳自己。

三是改变。有了前面两步,才能导致真正的改变,也叫积极的行动。改变更多就是行动,怕的是没有前面两步,而急于去改变,就会陷入到无端的指责、没有意义的评价中。

用杜拉克的话来说,改变就是建设性行动,这是他第一本书《经济人的末日》的序言里谈到的。不管我们过了三年,还是未来如何,各种国际环境比较恶劣等,那就是现实,那就是我们的国度,那就是我们必须存在的环境,所以最终一定是建设性的行动,这才是企业家精神的最终落脚点。

如果不能落到这里,那些企业家精神就都是虚的,都是我要求别人的,都是可以用来指责、炫耀的,而不是对这个社会、企业、个人和团队能够带来真正建设性意义的东西。如果不能从这个点开始,那我们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空话。

今天主要分享了从要事的维度,从团队的维度,从我自己个人的维度,来理解怎么去塑造企业家精神。同时我特别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三个维度的平衡,如果打破其中一个,就不再是一个立体,企业家精神就会垮塌。
图片

来源:高维学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