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色彩的装饰性与自然色相变幻

 中土闲鹤堂 2024-01-29 发布于河南

中国画的色彩是装饰性的。所谓“装饰性”不是自然色彩的还原,而是改变了自然色相,不受光色和环境色的影响,独立地发挥色彩的作用,因而中国画的变象、变色,格局是一个体系。

变象是指形态方面,格局是指构图方面。变色,从颜料来说,它大量选用矿物质,极少部分植物质,如朱砂、石青、石绿、石黄、赭石等。

明代杜琼《南村别墅图》

这些颜色不透明,比光色要纯,有粉质感,因而显得沉着而有分量。这种颜色是从自然的矿物质里提炼出来的,在自然表面的物色中是少见的,与人们常见的红、黄、蓝、绿,差距甚大。

仇英国画山水图(局部)

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这就是说,国画不同于油画、粉画、水彩,其色彩变化不是在使用时的调合上,而是着重在颜色物质的提炼上,色的纯度,色相的变异,色的混合,都在颜料性质的严格选择、衡量、微差方面,这是国画色彩的特性之一。

贾广健《荷花》

陈枫工笔重彩:牡丹

其次,是胭脂、花青、藤黄,取之于植物,有透明的可变性,但相对稳定性很强,它在调合的变化中,也不是在自然色相的还原上,而是在画境的要求上。由于墨的混合作用,变色变调的幅度很大。总之,它的色彩不取自然形态,而着意于装饰形态。

万一宾国画人物:花样年华

陈少亭国画人物

中国画是以墨为主的,黑是它的主色。黑与白是对立的,同时也就非常重视白的处理,“计白为墨”,也就是白色当黑色来运用,它将白转化为黑,黑亦可转化为白,这这美学上有质变之理。

由于墨与水的关系,黑就发生了变化,“墨分五色”,黑的浓淡深浅也就变化万千了。据实验,人的视觉,由白到黑的变化可以察觉到150余种。这就是中国画除了黑与白之外,还有淡墨的“灰”。

王根生国画人物

灰是中性色,具有调合功能,画面上的黑白对比,灰能起调济、滋润、缓和矛盾的作用。

工笔画虽然重彩色,墨线对色彩的矛盾冲突进行分割间离,使画面统一,黑也是起了主要的作用,因而工笔重彩非常强调线的表现力。

周彦生《富贵凝香》

黑、白、灰、金、银,不是“色轮”上的色彩,故在某些色彩学上称为“无彩”色。其实黑与白和淡墨的灰,在国画中是非常“有彩”的,这种光彩(水墨画)有时甚过其他色彩。“无彩”是不确切的。值得研究的是,黑、白、灰、金、银,对其他任何色彩所起的调合的作用。

国画中称为“彩墨”,这就点到一半它的实质。以墨为主体的黑作为色彩体现之一民族绘画的特征,这在其他画种中是少见的。所谓浓墨、焦墨、干墨、湿墨、淡墨,都是黑色的变化,金、银在工笔重彩中使用(所占的比例极小)。其他的色彩除赭石、花青所占的比例稍大些外,其他的色彩都是少到最小的限度,而且是小心谨慎、精而又精地使用色彩。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为什么这样?这就是在美学上观念上,中国画的色彩,不是为了表现景物的逼真,也不是造型的手段,而是为了意境,点醒、深透到画的意蕴、情致中去,例如石青、朱砂、石绿、白粉,常常不是为了表现生活形态,而是为了表现一种抽象的情致。

石青点在浓墨上发出一种幽蓝的光彩,其意深沉、幽静、有奥秘的青黛之感。因而才有可能出现朱竹、黑牡丹、蓝蕉、金荷花、绿花白叶的情景,这种主观的色彩,主要是反映作者的思维,传达意境而变色的。在画面上,色彩的用量,以最小的量度来达到质变,色量虽小,却起到醒透的作用。

兰佐作品《嵩阳书院》

白光《香妃雨后》

刘葵彩墨画人物:角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