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败局:阿根廷、菲律宾、伊朗与南非,何以从繁荣走向衰败?

 hercules028 2024-01-30 发布于四川

经济兴衰沉浮,自有其周期规律。但为何在兴衰沉浮的周期中,有的国家能快速走向复苏,而有的国家需要数十年的走出复苏,而有的国家却将衰败进行到底?因此,观察与分析那些曾经繁荣过,却走入衰败泥潭的国家,极具借鉴意义。

一、阿根廷之败

一战前,阿根廷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传统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并且连续43年经济增长率高于6%!

富起来的阿根廷,也开始把钱投向改善民生方面。1913年,阿根廷就开通了第1条地铁,当时日本和欧洲都要去阿根廷学习观摩。阿根廷的识字率,在一战前就达到了65%,它的大多数邻居在50年后才达到这个水平。

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4个国家,其一就是阿根廷。欧洲甚至用一句话来形容有钱人:你富得像个阿根廷人。

接下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把欧洲锤烂,但阿根廷远在南美,几乎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布宜诺斯艾利斯一跃成为南美的“巴黎”,阿根廷人均拥有汽车和电话的数量,分别超过了法国和日本。

作为曾经能够和美国掰手腕的国家,为啥忽然经济就一路俯冲向下了呢?

1930年代,阿根廷爆发军事政变,自此开始了10多年的动乱,直到1946年,贝隆上台成为阿根廷总统,结束了10多年的动荡。

而阿根廷的经济,也就此进入了“贝隆主义”的时代。什么是贝隆主义呢?简单说就是民粹主义。贝隆上台后,面对着好几个棘手的问题:

第一,阿根廷的经济严重依赖出口,但是两次世界大战把欧洲砸的稀碎,欧洲作为曾经最大的买主,已经无力从阿根廷进口商品了。

第二,阿根廷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新的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第三,受到出口减缓,经济转型的拖累,阿根廷的国民福利在逐步下滑,群众怨声载道。

面对困局,贝隆开出的药方首先是国有化,把大型工业企业、公共设施全部收归国有,以举国之力推进阿根廷工业化。

其次,为了保护国内的工业发展,贝隆把外国资本全部赶了出去,并且不许进口国外的工业产品。这种保护主义,和后来日韩等国的保护主义还有区别。日韩等国是为了保护某个产业,让产业发育起来后在世界上和他国一争高下。而贝隆的保护主义,则是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完全靠阿根廷自己的内循环。导致的后果是,虽然阿根廷的冰箱、电话等工业产业起来了,但是企业运作效率极低、缺乏市场竞争,根本没法和其他国家的产品抗衡。

再次,贝隆主要靠工人和贫民上台,所以上台之后就对资本主义重拳出击。他大力推行国有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反对资本主义。并且,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基本盘”,贝隆推出了空前的社会福利政策。比如,在第一任期内,他就盖了50万套房子,给低收入群体保障居住;同时他大搞基建,兴建学校医院,提高最低薪资。

贝隆提高民众福利当然是好事,问题是以阿根廷当时的财政状况,根本兜不住这么大的投入,结果为了维持财政,就不得不疯狂印钞,导致通货膨胀爆发,民众怨声载道,贝隆下台。贝隆下台之后,反对者上台又全面实行极端自由主义,把国有企业改为私有企业,同时降低福利、减少公共开支、财政紧缩,又导致经济快速衰退,民众又开始呼唤贝隆主义。

这就导致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一直在贝隆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之间不断切换,一直在走极端,即便偶尔有所改善,但是总体还是不断衰退的,到了20世纪末,人均收入只剩日本人和意大利人的一半不到。而进入21世纪,阿根廷仍旧是左右摇摆,经济始终没有持续稳定的增长。

回顾阿根廷的百年历史,其经济从高峰迅速跌落有太多原因,但是经济政策的左右横跳,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伊朗的转向

在回顾伊朗经济史的同时,不得不提及那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时刻——巴列维时期。1979年之前的伊朗,自由、开放、富裕、世俗,这是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印象。

1925年巴列维王朝的成立后,让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大大减弱,而这也证明了伊朗在当时环境下虽有瑕疵但却是最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巴列维王朝的特点就是“全盘西化”的发展道路,巴列维王朝趁着英俄势力的入侵将卡扎尔王朝推翻建立了伊朗帝国。

而新上台的礼萨汗巴列维雄心壮志地在伊朗大力发展工业,完善国内的基础设施,意图将一穷二白的伊朗建设成现代化的国家之一。

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众多所公共学校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留学学习先进知识,将卡扎尔王朝制定的司法机构和医疗政策全部进行改革,效仿西方先进国家的制度,可以说是“亲西派”。

最主要的是,在文化思想上,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大力削弱了伊斯兰教在伊朗地区的影响力,但是效果却很明显,那几年的伊朗国力强盛,工业化水平在世界前列,铁路交通健全,并且医疗教育都比之前有了很多改观。

唯一受到损害的只有宗教势力,我们上面说过,伊朗共和国的成立是在1978霍梅尼推翻了巴列维王朝,而这也是伊朗错误发展道路的开端。

一个朝代的结束,代表着一个“神权共和国”的成立,“全盘西化”损害了宗教的利益,现在轮到宗教势力当家作主了,于是“政教合一”的理论又席卷了整个伊朗。

而霍梅尼同样采取了立宪制,可是其他国家的立宪都是以人为核心,霍梅尼的理论则是以真主为核心,认为一切的权利出自真主,只有真主才能立法,可执法权却由宗教控制。

霍梅尼理论的重点就是反对西方化,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同时也反对共产主义,虽然他们国家叫做伊朗共和国,但是他们仍然反对共产主义,而且他们只信奉“政教合一”这一个理论。

他还号召所有伊斯兰教徒要发起圣战并且反对任何的压迫者,换言之,他的野心想把伊斯兰教推广到世界上各个国家,而这也导致了国家的官员都是伊斯兰教,所以霍梅尼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思想来控制整个国家。而这最终导致了伊朗各个行业的倒退,因为工程师技术好不好不在于有多么娴熟,而在于他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有多深,伊朗好不容易在巴列维时代创造的辉煌又被霍梅尼的“政教合一”倒退回几十年前。

三、菲律宾的悲哀

1900年,菲律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落后于日本,成为亚洲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之一。

而基于另一种文化的到来,菲律宾也开始接触先进思想和技术,同时国内也掀起一股股大刀阔斧的政治和教育改革,基础建设也得到巨额资金的支持。到二战前夕,菲律宾大部分年轻人都接受了现代教育,这为菲律宾的崛起奠定的基础。

直到二战爆发,日本入侵菲律宾并大肆掠夺后者战略资源,菲律宾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粮食短缺,民不聊生。但所幸,在经历了7年的毁灭性打击之后,1946年,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归还主权,菲律宾终于得以从几百年的动荡中脱离,正式走向独立。

菲律宾独立之后,在国内改革叠加美国的投资援助下,菲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状态,还加速进入了快车道——工业、农业和金融业发展迅速,由此也吸引了诸多世界级大企业将总部迁往马尼拉,马尼拉也一度被誉为“小纽约”,而菲律宾也凭此始终处于东亚的领先地位。

从硬数据来看,1960年菲律宾的人均GDP已飙升至254美元,而同期的韩国只有156美元、泰国仅为97美元,菲律宾是仅次于日本的、发展极为迅速的国家。

但美国的“关怀”转眼也烟消云散——由于其开始将重心转移至日本、韩国等地,其在菲律宾的投资、现代化制度和高素质人才也发生转移,菲经济开始出现巨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由于前期过度依赖美国资本,菲律宾民族企业发展缓慢,而随着美国资本的撤出,菲不得不转向农业和劳动力,这也是后来菲佣风靡全球的一大重要原因。

美国的转向让菲律宾开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自主发展。1965年,马科斯上台并发起了一系列改革,使得菲律宾迅速从60年代初的经济滑坡中走了出来,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6.4%,并在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入“中等收入国家”。然而,表面看起来一片繁荣的菲律宾经济,实际上却是危机重重。

其中一大问题就是菲经济增长太过依靠债务。1970年至1975年,菲律宾政府的短期公债已经翻了一番,外债更是猛增214%,从8.22亿美元增加到25.86亿美元;之后的1975年至1980年,外债再度增长三倍,达到了105亿美元。

靠借债发展经济的菲律宾最终迎来了其“天花板”——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菲经济增长势头便开始逐年下降;80年代初,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导致初级产品需求和价格全面下跌,这使得菲律宾的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迅速恶化;再加上国内经济动荡,1984年至1985年,菲律宾经济开始逆增长,国内经济体制和工业模式开始全面崩溃,通货膨胀率迅速攀高。

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菲律宾的经济衰退加速——曾经的繁荣景象不再,经济还迅速被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超过,甚至比邻国越南和印尼还要差,彻底由“经济中心”沦为了“二流国家”。

时至今日,菲律宾依旧没能挤进东亚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行列,亦或者说成为东亚“小虎”或“准小虎”,反而沦为东亚的“病猫”,被称为“亚洲的拉丁美洲国家”——其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拉美型二元断裂性的特征。毫不夸张地说,在宣告独立的74年之后,菲律宾经济至今仍是“独而不立”。

四、南非之殇

南非曾是非洲大陆上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二战结束后,南非得益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国际经济市场的洗牌,而逐渐走向了繁荣。60~70年代,南非是发展最快的非洲国家之一(其他的还有科特迪瓦等国)。而到了70年代中后期,南非已经拥有了比较强大的军力,以及相对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成为了非洲南部的“龙头老大”。但发达的背后,也隐藏着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歧视社会危机与冲突。

从80年代开始,南非却逐渐走向了衰落。自1980年起,南非GDP连续10年停滞不前,社会经济开始呈现出一派萧条的图景。1990年以后,南非同样没能走出困境,并且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21世纪以后,南非面临的问题更加繁多,同发达国家的鸿沟更加难以逾越。那么,南非是如何由富强走向没落的呢?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对于南非这个国家的评价,一直有两种两极分化的看法——一种是称赞南非过去白人执政时期的“发达经济”,一种则是颂扬南非现在黑人当政的“扬眉吐气”。

正是在曼德拉当政后,南非似乎迎来了雪崩式的“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双重滑坡”,这是否真的说明曼德拉或者说是黑人当政使得南非由盛转衰呢?

近年来,南非经济倒退,由发达国家沦落为发展中国家。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三:激进的种族改革、过度的社会福利和庸人执政。

激进的改革:

上世纪90年代,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新政府打破了南非被白人控制的局面,推出了“公平就业法”。

由于很多原因,尤其是政策的改变,很多白人精英阶层和资本家纷纷离开南非。人才和资金大量的突然外流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留下来的普通老百姓大多不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造成了南非的很多医院、矿场、银行停摆,不少机器设备风吹日晒,渐成废铁。经济一落千丈。

新政府以前,农村的黑人必须持证件进入,傍晚必须离开。曼德拉修改了法令。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量进城的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居住之地。他们流浪街头或栖息在废弃的办公楼里,滋生了大量偷盗、抢劫、强暴的犯罪行动。

现在,南非的治安状况差是榜上有名的,尤其是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抢劫是司空见惯的。

善政廉政:

新政府推行了所谓的“善政廉政”,结果导致什么后果呢?

大量的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不能被绳之以法,互相包庇,横征暴敛。

对于恶性刑事案件量刑不够,威慑力不足。南非新政府废除死刑后,这种犯罪嚣张的趋势更加明显。

南非警察队伍的执法能力很弱。南非不限枪,花千八美金就能买到AK,这些AK就成了亡命之徒撬开保险柜的万能钥匙,财产和人身安全都成了无法保障的头等大事。

即使有警察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抓起来,可是量刑很低、运作又有猫腻,很可能过段时间,又要和那些歹徒“重逢”。

简直可以说司法系统崩溃,犯罪横行。据统计,南非每年约有170万女性被强暴,艾滋病感染率在30%以上,抢劫更是频频发生。

扩大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南非曾在上世纪创造过经济神话,1994年,GDP位居非洲第一,世界第29名。社会福利政策也相当好。

当然,南非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广大黑人没有公民权的基础上的。南非那些美丽的风景、优秀的教育环境,先进的医疗保障跟黑人没有多大关系。

这样不公平的种族隔离制度终于遭到南非的反抗和全世界的打压。经过斗争,南非黑人终于获得了跟白人同等的公民权。

白人精英建立起来的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扩大到全体国民。但是,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此一来,不但使南非财政不堪重负,还滋养了大批游手好闲的人。这些人有现成的就吃,没有就抢,成为社会毒瘤。

南非近年来的经济、社会治安和社会活力都确实在下滑,可能社会发展和平衡是需要时间的。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期待南非能够早日实现复兴梦。

由于大量非法移民(其他非洲国家)的涌入和黑人挤占了工作岗位等诸多原因,南非的经济并没有好转,而是持续性地低迷。在新世纪以后,黑人贫民没有减少多少,但是白人贫民却多了不少。

超过1/3的南非白人由于政府性的干预而失业,也落入到了贫困潦倒的生活之中,南非是世界上非常少见的有欧裔白人贫民窟的国家。

最重要的是,结构性矛盾依旧没有改革,大农场、大企业依旧掌握在少数寡头手里,只不过以前是白人,现在是黑人了。白人权贵和大资本家们和黑人寡头们联合,再次形成了利益集团。

人们发现南非现状似乎还没有白人执政时期那么好?政治上,非国大其实只是一个松散的以“反对种族隔离”为纲领的政治联盟,类似同盟会。尽管它持续在南非国会中占多数席位,但是没有一个统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经常左右翼互搏,政策可以说是“朝令夕改”。

经济上,由于缺乏持续性和合理性,南非陷入了不知道该走哪条道路的问题之中。最要命的是,和巴西一样,南非的贪污也十分严重,前总统祖玛就是因为贪污下台的。

现在的南非的种族矛盾和经济矛盾并没有缓和多少,反倒加剧了。2003年,南非《黑人经济复兴法》出台,这是一部典型的黑人种族主义法律,和当年的白人种族主义法没有什么区别。

它规定就业岗位优先供给黑人,只看肤色,不是看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这就使得大批有技术高学历的白人或失业或无法升职。这些高素质高技术的白人无奈,只能移民,从而使得南非仅存的一点可以推进产业升级的人才也严重流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