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中都鼓楼与朱元璋

 名言诗句 2024-01-30 发布于辽宁

明中都鼓楼

端庄宏伟亮人前,

沐雨经风六百年。

遥想当时敲暮鼓,

定知彼日显明天。

几番损毁桂冠在,

又见旅游书海传。

古迹重修何意义,

中华文化厚无边。

观朱元璋展览馆

幼时坎坷放牛娃,

入庙为僧乞百家。

奋起反元旗帜举,

冲锋战敌政权拿。

建章立制国安定,

薄赋轻徭民富华。

洪武翻开新盛世,

传奇皇帝史书夸。

明中都鼓楼,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中心“鼓楼广场”内。之前并无所闻,只是自驾游路过此处,我们便去观赏了它的风采。

(此片为行车中拍摄的凤阳街景)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凤阳素有帝王之乡、改革之乡、花鼓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明中都鼓楼是凤阳县诸多景点之一。

(此片为行车中拍摄的凤阳街景)

当我们来到高大雄伟的明中都鼓楼前,仰望高楼,顿感震撼。

凤阳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

朱元璋称帝之后“一国三都”,应天(今南京)是南都,顺天(今北京)是北都,老家凤阳是中都。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开始在凤阳修建明中都。“明中都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是明中都的重要附属建筑,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东西宽34.25,高15.8。台基下还有三个券门。台基上的楼宇“九五开间”,是皇家才有的模式,它的规制在国内属于孤例。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被誉为“华夏第一谯楼”。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

清朝以后,“谯楼归市”更被列为【凤阳八景】之一。清末时,鼓楼被毁,仅存台基。现在的鼓楼是1998年重建的。

引人深思的是镌刻在鼓楼门洞上方朱元璋亲自题写的“万世根本”四个大字匾额,字体刚劲有力、豪放万分。秦始皇有“万世基业”,那是指望他的子孙后代永远拥有统治权。朱元璋的“万世根本”到底何意思,至今尚无统一解释。

明中都鼓楼是在商业旅游文化广场内,广场周围都是仿古的门店建筑。

典型的街道叫做古花铺廊。这里的建筑很有特色,小楼顶上都是四面三角形的瓦盖建筑。

登上鼓楼,放眼望去,只见西街各种仿古建筑整齐,行人熙熙攘攘。笔直的街道中间,另一端一个较高的建筑就是钟楼。

明中都钟楼(凤阳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明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钟楼和鼓楼相距6里,遥相呼应,使得中都城显得更加壮丽森严。据方志记载,钟楼和鼓楼同一规制,明中都鼓楼体量为全国都城鼓楼之最,同样,明中都钟楼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大的钟楼。

鼓楼红灯高挂,大鼓排列。

鼓楼与钟楼同是向全城报时的地方,鼓楼旧时楼上设有“铜壶滴漏,铜点更鼓,以警朝夕”。钟楼内也有一座最大的钟,遥想当年,明中都古城晨钟暮鼓的情景。

鼓楼中是朱元璋展览馆。两边外联是:鼓震天威惊醒古今英雄圆梦知多少,楼藏地气炳彪中外和尚登基第一人。门两侧楹柱对联:功业起南天封疆统一三百年来明数;佛缘重东土僧俗不二两千载外帝王身。

正对着大门屏风前是朱元璋的塑像。

朱元璋展览馆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朱元璋与凤阳》两大主题,用图片、文物、沙盘和仿制实物详实介绍了朱元璋的生平,全面展示了朱元璋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对家乡的深情厚义。

一楼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展览。前言介绍了朱元璋的生平。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

朱元璋生于元朝庆历元年(1328年),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于洪武三十一(1398)年,在南京病逝,死后葬孝陵,庙号太祖。

朱元璋少年时代生活十分艰辛,17岁时因天灾人祸出家当了和尚,8年后,参加返元农民起义,经过17年的鞍马征战,终于削平群雄,推翻元朝97年的残暴统治,统一了中国,开创了长达277年的大明王朝宏伟基业。

大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步步地把封建中央集权推向了顶峰。他在政治上严惩贪官,抑制豪强,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在经济上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军事上实行卫所制度,修筑北部边疆长城保障了国家安全,在外交上与邻国友好交往,互利合作,营造出良好的周边环境。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使明初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出现了一个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国富民强的“洪武盛世”,成为一代有为的封建帝王。

少年坎坷。

朱元璋生于13 28年,从小帮地主放牛,常常缺吃少穿,挨打受骂。1344年春,父母家人相继病亡,生活完全失去依靠,只好到於皇寺(后名皇觉寺)出家,后出寺云游乞讨,加入了白莲教,1348年仍回原寺当和尚。

朱氏祖先。

朱元璋的祖籍在江苏省句容县朱家巷。祖父朱初一因交不起租金,迁到江苏泗州。祖父病故后,父亲朱世珍为生活所迫,又辗转迁移到濠州孤庄村(今凤阳廿郢村),以租种耕地为业。

明太祖朱元璋家谱的展示。

少年聪慧。朱元璋从小机灵,聪慧过人,在家乡留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幅戏演皇帝的画作。

一组图片展示了朱元璋化缘乞讨的过程,朱元璋父母双亡后无法生活,入於皇寺为僧,50天后外出化缘乞讨,在此期间加入了白莲教。

当时元朝暴政,元朝政府对汉人、南人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按民族和职业把人分为四等十级,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歧视性的法律法规。

军事奇才。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江淮流域爆发了农民大起义,起义者大多为明教教徒,因为他们头包红巾,所以被称作“红军”,郭子兴部“红军”占领了濠州(今凤阳临淮关),朱元璋闻讯后投奔郭部,经过17年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削平群雄消灭援军,统一了全国。

最初,从军濠梁。濠梁即今凤阳的临淮关,自古就是军事要地。1352年,朱元璋在好友汤和的鼓动下,还俗从戎,投奔到“红军”中的郭子兴部,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然后,攻占集庆。郭子兴胸无大志,朱元璋感到跟随他成就不了大业,便以扩大队伍为由回乡招兵。他很快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精兵,并采纳冯国用、李善长等人的计策,于13562月攻占了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

又建立根据地。朱元璋占据集庆后,派徐达攻占镇江等地。自己亲率20万大军占领皖南和浙东一带,扩充实力广揽贤才,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消灭陈友谅。朱元璋在应天建立根据地后,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强敌,对其形成东西夹攻之势,形势十分严峻,他听从刘伯温等人的意见,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经过三次大战,首先消灭了势力最强大的陈友谅。

击败张士诚,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东攻张士诚,他采取“先除枝叶,后取根本”的战略,于13679月攻克平江(今苏州)活捉张士诚,“东吴”灭亡。

洪武盛世。朱元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了天下,于1368年,在南京正式称帝,他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注重“以民为本”,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内政外交政策,有效地解决了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边防巩固,他勤奋治国31年,出现了“民人安乐,四海升平”的洪武盛世。

安民为本。朱元璋认为治国应以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民富则国强,他大规模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引进物种,广种经济作物,发展工商业,并以重典治世、减轻赋税等措施,保护百姓的利益,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等50余种法律,为防官吏营私舞弊创制了10个汉字大写数字和骑缝印章,沿用至今。他对待贪官污吏,即便贵为丞相、大将军,也照样严惩不贷,贪污60两以上的官吏立即斩首示众,还要剥皮实草,并允许百姓捆绑贪官上送,赴京面奏。

强化皇权。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严厉打击所有危害皇权的势力,洪武十三年杀丞相胡惟庸,二十六年杀大臣蓝玉;并施行族诛,一人犯罪就株连全家,两家前后共4万多人被杀。

军特并重。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了庞大的常备军以及体系严密的特务组织一一锦衣卫,以保卫国家和镇压人民反抗。

对外交流。明初采用以德为理论基础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周边邻国和平交往。

科举制度。明建国之初,急需大批官吏,朱元璋针对元朝吏治腐败采取荐举、兴学、科举等形式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政府官员都要从科考中选任,否则不得升官。考试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廷试)。考试文体采用八股文。

生活情趣。朱元璋出生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深知“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一生勤于政事,保持节俭作风,始终勤思、勤学、勤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勉皇帝。

勤奋成才。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只念过几天私塾,但起兵后,日亲诸儒,曾请十三位先生教他学习经史。由于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诗文。

其中:《咏菊花》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勤政节俭。朱元璋一生勤于政事,亲自处理许多政务,保持节俭习惯,平日粗茶淡饭,日用器物也非常简单。有“躬身拣丝”、“四菜一汤”等佳话。

教子成才。朱元璋希望子孙都能成为治理国家的人才,所以对他们管教很严,用仁、明、勤、断四原则来要求他们,精心挑选老师,向他们传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和勤政爱民思想,还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民间疾苦,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处理朝政的经验。留下“削棘教子”、“宫中种菜”、“教子犁田”等传说。

朱氏子孙。朱元璋子女众多,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少子朱楠早死,其余24子封王,到明亡时,朱家直系子孙已有十几万人。江山辈有人才出,朱氏子孙中虽有不少纨绔子弟,但也不乏出类拔萃的人物。

皇权世家。朱明王朝从洪武元年到崇祯17年(1368~1644年)的277年间,前期由于几位皇帝兢兢业业操持朝政,国家比较强大,中后期由于宦官弄权,逐渐走向衰落,明王朝最终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浩浩声势中轰然倒塌了。

从《明朝世系表》可见,明朝277年间共有16位皇帝。

后代名人。明太祖之后,除了那些盛世威明的皇权世袭者外,在医学、戏剧、音乐、绘画等领域还出现了一批颇有造诣的人物。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朱元璋十世孙朱耷,是清初杰出的画家。

历代评价。清顺治帝对朱元璋的评价:“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何也?数君德政友善者,有未尽善者。到洪武所定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毛泽东对朱元璋的评价:“取得民心,得了天下。”“朱元璋是了不起的领袖,是应该肯定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

展馆结束语这样评价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生经历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也是让后世史家对其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朱元璋的一生轰轰烈烈,勤勤恳恳,在长期的战争中,他广揽贤才,广纳良策,借势发端,借力发展,建国后,他创立了一整套有利于国家稳定的典章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安民兴农、恢复经济的措施,为子孙奠定了长治久安的统治根基,大大地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由于历史的局限,朱元璋也做出了一些让人齿寒的事情。比如为保持家天下的绝对平安,他兴文字狱,治罪功臣,株连无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元璋还是功大于过的。

二楼是《朱元璋与凤阳》的展览。

营建皇陵。

皇陵是朱元璋为其父母所建的陵墓,为明代第一陵。

兴建中都。中都城位于凤阳县城西北部,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罢建于洪武八年(1375年)为明初三都之一,是朱元璋精心营建的豪华侈丽的都城。它规划严谨,规模宏伟,为历代都城之冠,是我国都城建设的集大成者。

从明中都城复原模型可见这是一个宏大的建筑群。

展柜中的中都石雕龙。

中都石雕花卉。

当年留下的关于中都鼓楼的诗句。

展馆中还有朱元璋时期所铸的钱币:大中通宝、洪武通宝。

明朝时期民间生活用品、服装等。

现鼓楼内存有世界上最小的微型鼓(直径2cm )

朱元璋相貌之谜,《明史》载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但是朱元璋的相貌如同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长得和蔼慈祥,有人说他长得丑陋凶狠,各种说法不一。这里展出各种版本的朱元璋画像。

展馆精心打造、带有高大屏风的皇帝宝座,金碧辉煌。

游览中,不仅明中都鼓楼让我们大开眼界,而且,真正认识了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少年坎坷聪慧、中年发挥军事奇才,统一全国,开创了洪武盛世,从历史角度看,虽然史家褒贬不一,但朱元璋仍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