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水火角度看圆运动规律

 ZHENGNS331 2024-01-30 发布于湖南
水火圆运动规律

人体除了有阳气升降的圆运动外,还有水液的升降圆运动。虽然黄元御及彭子益都以五脏及阳气的圆运动规律为其理论的中心,但在他们的著作中,可以观察到他们对水液圆运动规律的观点,尤其是在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杂病解》之中。

人体本应是水火互根,水火在人体透过五脏升降出入,形成水火在人体运行的圆运动规律。水性本静主润下,但透过气的作用而产生流动,在五脏在流动不息。黄元御认为,气和水分别属于阳和阴,本应是互根的,其气水的循环在于中气及四维的配合。下焦的水靠肝脾主升的配合,使水液运转于上;上焦的水靠肺胃之降的配合,使水液运转于下。而肝脾运转上升的动力源自肾,因为肾为“气之根”,其坎中藏阳;而肺胃运转向下的动力源自心,因为心为“水之根”,其离中藏阴。

虽然如此,黄元御认为水液代谢最重要的是肺、脾胃、膀胱、肾和肝。《四圣心源.杂病解》曰:“水生于肺而统于肾,藏于膀胱而泄于肝。肾与膀胱之府,相为表里。”又曰:“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枢。”气属阳而水属阴,水虽居下而气亦根于下,肾中一阳生而肝脾主升,下焦之水气化而升于上,气虽居上而水亦根于上,离中一阴生而肺胃主降,上焦之气降而水亦降。

上中下三焦的水液有不同的状态。下焦则为水液,上焦则如雾,中焦则为气和水液相交之处。在阳气的作用下,下焦液态的水气化上升,在上焦形成雾;上焦的雾水凝聚而下成为水液;中焦为雾和水转化相交的地方。这正符合《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枢,下焦如渎"的看法。这个水液气化的转变需要依靠阳气的配合和运行,故黄元御指出肺脾肾这三焦之脏的参与外,还需要肝气疏泄有度,使阳气运行通畅,也要下焦膀胱气化有度,使水液气化排出体外。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杂病解》中指出肺主气,统领人体中半以上的气分,而肾主水,统领人体中半以下的水分。从阴阳的二分法定位来说,气主上而水主下。气从上焦降到下焦变成水,水从下焦升到上焦变成气,此气水的循环是阴阳变化及互根的表现。然则气水的循环关键在于中气,因为“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

上焦的水在肺气的统领下如雾露,在下焦的水在肾主水的统领下如川渎之注泻,而水在肺肾气水之间的变化则如枢。由水化气需要肝脾之温升的配合,水遇温则化气;由气化水需要肺胃之凉降的配合,气遇凉则化水。水不化气是肝脾不升引起,气不化水是肺金不降引致。他的论述中可见,人体以水火立极,水火的升降是人之本,气液互相转化,需要中土脾胃的枢转,加上金木的敛降和升发,火水的运行才能枢转于人体。

另外,黄元御指出相火藏于肾水对水液代谢的重要性。三焦主水道,而三焦之相火需下潜于肾,使肾水得温,下焦水液的气化才能正常。《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曰:“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内经》中对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参与有明确的论述,而黄元御就以三焦主相少的角度,认为三焦相火在圆运动中右旋下降,潜降于下焦肾水之中。而肾与膀胱相表里,同主下焦水液的气化,两者都依靠相火的温煦。《四圣心源.杂病解》曰:“其虚而遗溺者,相火之下虚也……以肾主垫藏,肾气能藏,则相火秘固而膀胱清。”

因此,水火圆运动的规律在黄元御的著作中有间接的论述,提出水火互根,以气主水的思想。《四圣心源.杂病解》曰:“气不离水,水不离气,气滞则水凝,水积则气聚。气病于下者,其水道必不利;水病于上者,其气道必不通。“水液在圆运动五脏中的运行依靠着阳气的作用,其气化的规律与五脏圆运动的规律彼此相合。

从阴阳角度看圆运动规律

从五行的角度看圆运动规律

彭子益挺直脊梁做中医

中国中医药大会——李可与张仲景跨越时空的世纪交接,仲景之光耀泽千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