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祜是西晋初年的一位杰出军事战略家,伐吴灭吴是其首功

 写乎 2024-01-31 发布于四川

作者:赵心放

羊祜(221-278年),字叔子,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他不仅是西晋初年的一位杰出军事战略家,还是一位文学家,著有《请平吴疏》《老子传》和其奉命修撰的《晋礼》《晋律》等。有关他的故事流传多多。

(一)出身名门,严格律己

泰山羊氏,也称太山羊氏,是古代中国泰山郡的一个羊姓士族,族中的不少人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

羊祜就出自这个家族。据说是蔡邕的外孙(有待考证,因为蔡邕只有一个女儿蔡琰)。父亲为上党太守,其妻为夏侯霸之女,姐姐是司马师的续妻景献皇后。

尽管出身如此高贵,家庭环境令人眼羡,但是他不坐享其成,认真读书,勤奋学习,自觉地恭谨为人,淡泊无为,成功地避开了家族关系中司马懿与曹爽的角力,夏侯霸降蜀等可能出现的引火烧身祸事。虽然估摸离不开身边的高士为其策划,但他本人的先见之明不得不使人佩服。

44岁那年,有姻亲关系的司马氏家族上台了,不争权势的羊祜平步青云官至相国。虽然司马炎有意扶持,但也离不开自身清正廉洁、谦虚谨慎和办事勤恳的美德。

(晋武帝司马炎)

(二)有理有节,与吴共处

羊祜出仕之时,蜀国已经灭亡,吴国成了晋国最后的对手。他担任晋国的尚书左仆射,负责管理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他到任后开办学校,悉心安抚老百姓,受到大家的欢迎。离襄阳七百里的石城由吴军守卫,石城的吴军常常到襄阳来骚扰。

他采取一系列妙计让吴国放松警惕,自动撤掉了石城的守军。环境宽松后,他也及时将自己的戍边部队减少一半,用来搞军屯,几年以后垦荒八百余顷,积粮可供十年军需。同时他在边界险要之处建造了五座城池,天长日久逐步蚕食了吴国石城以西的大片土地。

在非原则问题上,他对吴国的士兵和老百姓采取友善怀柔的办法。过去来投晋国的吴国人想回去,他一律大开绿灯。将士们到两国边境打猎,他三令五申不得越界,同时还派人把吴人在晋国境内打的猎物主动送过去。羊祜管辖的地方政通人和,那时吴国处在末帝孙皓的残暴统治下,很多吴人自愿来归附。

毕竟是两个国家,边境地区也偶有擦枪走火的时候。羊祜打仗很讲“道义”,从不搞突然袭击,阵亡了的吴军将领,他很佩服其为国献身的精神,给以隆重安葬,其家属来迎葬时以礼相待。

有一次俘虏了两个吴国的孩子,他派人将其送回去。部队割了吴国农田的谷子,他总是以绢匹送给农田的主人作为补偿。一次吴国主将病了,他还派人送药去。吴国人劝他们的主将不能吃送去的药,吴国主将说他信得过羊祜,肯定不会下毒。如此很长一段时间,两国保持着相安无事的和平状态。

(三)把握时机,奏请伐吴

末帝孙皓的残暴统治使吴国社会越来越不稳定,加之266年冬吴国将国都自武昌再迁回建业,使得长江中游武昌一带军备松懈。267年羊祜上书司马炎,奏请即时兴兵伐吴。司马炎被说动了,但在贾充、荀勗、冯紞等一些反对派大臣的百般阻扰下,司马炎只好暂缓商议这件大事。羊祜仰天叹息,如不抓紧动手,真是太可惜了。

后来羊祜病重,晋武帝同意他回京休养。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向来看他的晋武帝举荐由杜预来接自己的班。不久羊祜就病逝了。两年后(280年),按照羊祜生前的策划,杜预和副将王浚率领大军20万,分六路进击吴国。次年三月,王浚水上劲旅首先攻破建业,俘虏了吴国末帝孙皓,华夏再次实现了统一。

《三国演义》里有个感人的细节,司马炎到府里来慰问羊祜,羊祜举荐了杜预后,就立马把举荐奏文烧了,司马炎说举荐是好事,何必烧举荐奏文呢?羊祜说,在朝廷上公开荐官若成了,被举荐的人在私下来谢我,这种事我是不愿意做的。

羊祜在襄阳镇守了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政绩。襄阳百姓为纪念他,在他生前经常驻足置酒言咏的岘山上为他建庙立碑,一年四季祭祀,历代后世往来的游人读那碑文无不伤感流涕,故名“堕泪碑”。

岁月不拘,时节如流。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偕友到此地浏览,心潮澎湃之际写下了《与诸子登岘首》一诗:“......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南宋著名文学家陆游在《水调歌头.多景楼》词中,写下了“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的名句。

【作者简介】赵心放,重庆市南岸区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