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173】在歙县南乡人的记忆里,翻过稠木岭就要到县城了

 徽州司马狂 2024-01-31 发布于浙江

【行走徽州173】在歙县南乡人的记忆里,翻过稠木岭就要到县城了

司马狂/

我的家在歙县大洲源的武阳乡,孩提时代要想进一次城,可是不容易。车子在盘山公路上来来回回的折腾,早就让我腹内难受得很。那时候又没有司乘人员会给你个塑料袋,只能硬生生挺着,嘴巴里实在熬不住了,就冲车窗外吐一口酸水。因为晕车的缘故,对于沿途经过的村庄就特上心,眼巴巴地祈祷着快一些,再快一些。彼时,只要司机使劲踩油门,车子发出“哄哄”的声响,我就知道,这是在努力翻越稠木岭,只要过了稠木岭,也就快要到县城了。

稠木岭是山岭的名字,也是村庄的名字,这岭很高很陡,尤其是在年幼的我心目中,更是感觉车子似乎爬不上来,我若是再继续坐在上面,就恐怕它随时会溜下去。手掌不由自主攥起拳头,暗暗为司机加油。前几年骑自行车车去绵潭,出发时候体能好,能直接骑上岭。回来的时候,体力不支,骑到那个歙砚工作室上去一点,也就只能下车拖着走了。在没有走进稠木岭村之前,这是我对于它,最为深刻的印象了。

坐一路公交车,到稠木岭岭头有停靠站。下车后走几步,便能看到几株古木,遗憾的是这几株树木,看着年份都不算很久,和不远的王村茂完全不能比拟。你要知道,我之所以说遗憾,盖因为稠木岭这个地名,属于很典型的望文便能生义。稠木岭,树木稠密的山岭,稠密者数量多且密度大,想来最初给此间命名的时候,这里的树木定然是又高又大的。而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这处水口,树木已不能以稠字来形容了。树旁没有水垒,却有一汪池塘,不知道旧时稠木岭人是否以此为水源,解决生活生产所需呢?

自这处水口往下去,依稀有几户人家,远远看着就能知道这些宅子营建时间不久,应当是村里人家愈发多了,自行外扩形成的。在稠木岭,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时光冲击感,这种冲击感是直接在视觉上生成的。一方面,岭头那里便是连着好几栋徽派老宅,一方面过了岭便是一栋栋村民新建的房屋。两者明明是如此不协调,可偏生就相互之间,互不干涉地相安无事和谐共处了。房屋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有你的恪守传统,我也有我的时尚潮流,相互之间各自给彼此一些尊重,不是挺好的嘛?

虽然稠木岭距离县城很近,公交车也能直接抵达,但这里的老宅依旧很多,只是大多集中在岭上路旁。我从水口又折返回来,直接往村子里面钻,发觉村子内里其实老宅并不多。或许当年的稠木岭前人,就是指着稠木岭马路为生,房屋自然也是在这附近一栋接一栋地建起来的。1923年那条连通徽州与杭州的公路,稠木岭是进出徽州府城的重要截点,聪明勤劳的歙县人,自然不会错过这等上佳地理位置。只是如今,我们没办法通过房屋的样式去辨别90年前,每栋房子到底是以什么为谋生手段的。

根据程爱英女士的介绍,村里老人口口相传中说的是,稠木岭在徽杭公路没有开通之前,完全就是一个山岭头上的小村庄。最早在稠木岭定居的是张姓,村民们都知晓,只不过如今稠木岭一隅也就只剩下“张家坝”一个地名而已,张姓族人早就不知去向。我查阅资料发现,迁居稠木岭的张姓是武阳后裔。北宋末年张应周在武阳建别墅,其长子张友淳在南宋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定居武阳,友淳公传5世到张武时候,迁居稠木岭。按照这个时间点推断,张氏定居稠木岭当为南宋时期,那也算是历史久远的了。

如今的稠木岭,是多姓混杂的村落,其中人口最多的是萧姓(新中国成立后简写为肖),来自渔梁和鲍家庄中间的那个琳村,其在稠木岭逐渐衍脉成五房。在萧姓来此之前,另有北岸吴姓在此定居,始迁祖为吴和,是吴氏北岸族始迁祖吴用清的次子。吴家在稠木岭建有祠堂,就在稠木岭小学后面。而来自小溪的项氏,从来的时候就相中了靠近府城的这边,占据地界繁衍生息,并取地名项家路口。另外还有程家人在这里留下程家田的地名,这些都是稠木岭诸姓并立的佐证。

对于我而言,我记忆里的稠木岭,不仅有那座高高的山岭,还有中巴车好不容易爬上岭,往下走的时候却时不时堵车的情形。那时候之所以堵车,一方面是因为民国时期修建的公路本身就不宽,无法适应几十年后的状况。另一方面则是这里道路两旁的人家林立,多多少少总是会侵扰到公路。但除此两点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总是有很多兜售白兰花的妇人,扒着车窗吆喝着让司机买一朵白兰花。要知道,小小一朵白兰花放在车子里,那瞬间整个车厢都是香气扑鼻的。我之所以对白兰花有深刻印象,就是因为每每坐车路过稠木岭时候,本来人很难受,乍闻花香人就一下子精神了。

说起来,稠木岭人种植白兰花也算是历史久远了,不过相比白兰花,更多的应该是珠兰花。稠木岭、鲍家庄、问政山、承旧岭这一线向来是珠兰花、白兰花的核心产地,再加上主要产自深渡、呈村降、北岸、棉溪一带的茉莉花,就是歙县当年非常有名的“三花产业”。民国时期,来自北京通州的客商大多集中在稠木岭,就在当地收购珠兰花,并且直接窨制成花茶。此时此刻,我桌子上正泡着一杯花茶,只不过它产自广西横县。曾经歙县引以为傲的三花产业,如今转移去了横县,俨然成为横县的一张王牌。

程爱英告诉我,稠木岭这位置易守难攻,只要占据此地,由杭州方向而来的队伍就很难进入徽州城。因此,在稠木岭靠近就田方向的山头上,留存有战壕。只不过当地百姓也说不清楚,这战壕到底是什么队伍挖的,只是村民们都清楚知道战壕的所在而已。我查了资料,民国38年的时候国民党7315师驻地就在琳村,稠木岭毗邻琳村或许这战壕便是15师挖掘的吧。既然有了这个消息,下次定然要找机会去稠木岭找找这条战壕。如此,便有了再探稠木岭的由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