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好!准备好听100张专辑了吗?(多图)

 南京栖霞百仁 2024-01-31 发布于江苏

百佳专辑一次过出炉!详细名单请见原文链接。

#01 / 年度专辑

Joanna Newsom

Divers

Drag City

1967年,美国诗人James Dickey根据一起空乘人员坠机事件,创作了一首名为《Falling》的诗。他在诗里臆现了遇难者坠落过程中所看到的非凡景象,并将她形容为“A Glorious Diver”。2015年,Joanna Newsom把这首诗用到了《A Pin-Light Bent》这首歌里。她说,短暂的生命来了又走,在时间长河中是如此渺小。但她也说,当时间流逝时,它的一束被捕捉而穿过生命的小孔,在暗盒中形成了一个叫做“自我”的画像。

《Divers》是一张关于时间的专辑。Newsom在其中探讨着时间的不可预见性和非线性:它对历史下着客观的定义,挑战着人与人的情感,消耗着转瞬即逝的生命,但同时制造着历史、情感和生命的轮回。然而有趣的是,《Divers》在Newsom手下又成为了最无关乎时间的艺术品。她疏离着当下的流行音乐形态,在汲取更多声音素材的同时,去达成对自我的继续追寻。她剥下了厚重的形式感,在流动的结构中埋下精心准备的线索,去完成专辑主题与音乐行进的一致。她巧妙拿捏着歌词文学性与主旨表达、节奏韵律之间的平衡,贡献了恐怕是史上对同类话题最具美感的音乐挖掘。《Divers》会是一张常听常新的作品,Newsom在其中留下了私人的体验与思考,用一种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提醒着在时间中下坠的我们去领会爱与生命的意义。

#02 / 最佳Hip-Hop/饶舌专辑

Kendrick Lamar

To Pimp a Butterfly

Top Dawg Entertainment

Kendrick Lamar将成名四年来的所见所闻当做立脚点,将深入黑人音乐灵魂内核的音乐取向当做杠杆,翘起了整整一代人的生存诉求。《To Pimp a Butterfly》是一张在Hip-Hop发展历程中从未出现过的作品,参照系的缺失让其成为能够主导自我命运的先驱。它不仅仅属于这个具体的时间点,更具备超越时代的统筹力量,和它在音乐上取得的突破相比,它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显然更值得人们去铭记和歌颂。它是一首联通希望和未来的诗,更是一符实现自我救赎的咒语;它见证了青年一代的创造力,更目睹了阴阳相隔的两代黑人艺术家跨时空的推心置腹的精神交流。在《To Pimp a Butterfly》的映衬下,人们在这一年里见证了Kendrick个人形象从青涩稚嫩到沉稳沧桑的转变。它不仅让Kendrick的王者宣言不再曲高和寡,更将其卓绝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升华为一整代年轻人的精神图腾。它安抚了少数族裔日益累计的满腔怒火,更以敬重每一个生命的态度谦卑地永存于每一位乐迷的记忆中。

#03 / 最佳民谣专辑

Father John Misty

I Love You, Honeybear

Sub Pop

你有太多理由在2015年记住他,Father John Misty,不喜欢自己名字的男人,坚信“不会在演出中说相声的鼓手不是好主唱”,把一张听起来甚至并不那么欢乐的专辑献给了自己的新婚妻子。从演唱方式超越自我的“The Ideal Husband”,再到风格整体突破的“True Affection”,比起初试啼声的《Fear Fun》,《I Love You, Honeybear》中的 Father John Misty 变得更为复杂而成熟。爱与毁灭在他令人过耳不忘的嗓音里,似乎始终只有一线之隔。世界的虚伪与无望在《Bored In the USA》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白人至上,光鲜无用的教育,让人深陷泥沼的负债消费强迫症,这种离不开处方药物的中产阶级生活在冰冷的罐头笑声里显得无奈刺骨。然而植根本性的悲观,却在为人生旅伴的加入努力改变,或许他从没想到爱的降临如此简单,可以从“有一天我去商店”(《I Went To the Store One Day》)开始。但对Father John Misty来说,比起齁甜的浓情蜜意,一起面对(或者逃避)这个糟糕的世界(或者自己),是更浪漫的事。

#04 / 最佳另类专辑

Susanne Sundfør

Ten Love Songs

Sonnet Sound Limited

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爱情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话题,合成器是最容易显得廉价的乐器,舞曲是最容易被认知为肤浅的音乐形式。《Ten Love Songs》囊括了这三种流行音乐最危险的因子,却制造了今年最具杀伤力的情歌专辑。

在这十首歌里,Susanne Sundfør从不同角度对“爱”这个字进行了饱含恶意的拆解。在她的笔下,爱情的美好是无法实现的一厢情愿,两个人的关系是头破血流的殊死战争,所有的投入、执着、渴望、付出和挽回都在制造爱情的伤口。这样的主题创作,在其他女歌手口中或许会成为赚取眼泪的Power Ballad,但在Sundfør这里却成就了带有女性自觉性质的观点引导。回溯80年代的合成器使用并没有沾染那个年代的陈腐气息,它们铺陈于Sundfør亦正亦邪的演唱之下,可以成为《Silencer》中轻盈如薄雾的陪衬,也可以当作《Delirious》中锋利如尖刀的帮凶。舞曲在这里也不再是寻欢作乐的载体,在诸如《Accelerate》《Kamikaze》这样的作品中,节奏的撞击不是为了迎合脚下的舞步,而是制造陷入爱情当中的末世狂欢。这场起于《Darlings》黯然情伤,止于《Insects》混乱失控的暗黑旅程,最终让人见到了一个在女性视角下用常规手段搭建的反骨姿态。

Photo courtesy of the artist

#05 / 最佳摇滚专辑

Courtney Barnett

Sometimes I Sit and Think, and Sometimes I Just Sit

Mom + Pop

那些有趣、自信而坚毅的女性音乐人,在如今随时可能变得更为乏味的独立音乐界,变成了最值得期待的美好景象之一。有那么点不一样的澳洲口音、潇洒有力的舞台表现,渐渐成了Courtney Barnett的标志,她身上那种“年轻代言”“时代发声”的气质也是那么浑然天成,被媒体附加上某种身份似乎无可避免。然而我们根本不应该用所谓“异域风情”框住欣赏的视域,“只见森林、不观树木”对于她同样未免有点太过可惜。无论是专辑封面上那看起来像祖母房间一角的简单图画,还是歌词里的电梯、割草机、咖啡壶、游泳池,看她对生活的视角,让人不由感叹:这简直是短篇小说家的水准!确实,Courtney Barnett讲故事的水平,是尤其可资玩味的。《Elevator Operator》里,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子蜷缩在车站一角,看着来往美女脚上的高跟鞋:充满“希望”的快节奏城市生活,让人产生“众生平等”的幻觉,然而像这样的不公与嫉妒,却始终在暗暗上演。《Pedestrian At Best》里有更上一层楼的总结:总在通勤奔波的“行人”就是耳机那头的每一个我们,停不下脚步的同时,对金钱与物质又渴求、又憎恶。

#06 / 最佳电子/舞曲专辑

Róisín Murphy

Hairless Toys

PIAS

成功升级为母亲的Róisín Murphy终于吐出了这张八年来经历数次难产的《Hairless Toys》,然而专辑发行时想必很难不让乐迷咋舌:“我们等了八年就等来了八首歌?!”事实上,《Hairless Toys》有史以来最精悍的长度,却能够给予听众超越前两张专辑的超丰富体验。

Murphy在《Hairless Toys》中过足了戏瘾,为我们呈现《Gone Fishing》里向经典《Paris Is Burning》致敬的摩登聚会、《Evil Eyes》的魔性舞池音乐、《Exploitation》黄金时代的女演员挽歌、《Exile》的放逐洒脱与《Unputdownable》里痴迷的爱。另外《Ruby Blue》的Nu-Jazz与《Overpowered》的Synthpop流派城池被拓展成为了《Hairless Toys》里Acoustic、Synthpop、Micro House、Indie Pop交织穿梭的宏伟版图。她并不回避Pop的字眼,然而《Hairless Toys》里Murphy也在竭尽所能地拓展Pop的定义,八首歌跨度巨大的曲风中,她充满魅力的嗓音一出来,便把每段故事顺理成章地连接了起来。最后你可能会在封面上注意到,曾经《Ruby Blue》的油画肖像、《Overpowered》的出格时装秀,在《Hairless Toys》里收敛成为了简单的秋冬大衣目录,这不是因为Murphy成为了母亲就玩不转了视觉系,只不过她这次把更多想法发挥在音乐本身上罢了。

Photo by Daniel Sannwald

#07 / 最佳骚灵/节奏布鲁斯专辑

Miguel

Wildheart

RCA

《Wildheart》是属于2015年夏天的炽热日光,它是Miguel一场春梦在现实生活中的倒影,更是在错乱的时间线和亘古不变的生殖欲望在交媾终点喷涌而出的一腔热血。它是全副武装后的《Kaleidoscope Dream》,贯彻前作中的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并继续对迷幻音乐的改造不过是它的基本任务,它的终极目标则在于彻底将Miguel从一切人伦和艺术的枷锁中解放出来。Miguel还是那个Miguel,只是对自己对乐迷都更下得去手。这一年里,他让无数女人拜倒在他雄壮的男性魅力脚下,用深邃的欲望把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之后,他掏出敏感的童年伤疤,让人满心怜惜地将他拥入怀中。在这份摇摆不定的态度中藏着的,仍然是一颗摇摇晃晃的寂寞心灵。和同年龄段的灵魂乐歌手相比,Miguel更懂得推销自己。听众很容易便在强大的代入感中产生情感交流的错觉,而《Wildheart》中近乎完美的曲种融合、异常急促的旋律构建和不留后路的创作态度,都让这种“就此别过”的心惊肉跳感觉显得格外真实。

#08

Tame Impala

Currents

Interscope

《Currents》明明是Tame Impala履历上最私人化的一张专辑,传递给的听众的情感却前所未有地平易近人。Kevin Parker不是那种强势得使人感到压迫的性格,歌词中写满了他的柔情与谦逊卑微的心绪,以及面对突然爆发的名望而不知所措,仿佛你我身边的那么一位默默努力着却永远不敢上前掠夺锋芒的小透明,轻而易举就能引起众人的共鸣。在原有的迷幻摇滚的平面上,他叠加了Synthpop甚至是R&B的复古波纹,如此柔滑顺耳的增益自然令人无法拒绝,甜美的连击造就了《Cause I’m a Man》《Eventually》等一首首完美适用于午夜电台的流行小调。至于《Nangs》《Gossip》几曲间奏中放肆弥漫的迷蒙仙气,也在专辑流行化的转变中适时地把迷幻的雾气补满,提醒着你,Tame Impala并没有离去,只不过这次以更轻巧的姿势登场了。

《Lonerism》也好《Innerspeaker》也好,迷幻摇滚标签中的摇滚二字无可争议地站在了主要的位置,但是当Parker在《Currents》中把激进的吉他撤下退居二位、Pop涌流而出之时,他这些柔软又细腻的灵魂便成为了《Currents》最吸引人的秘密。

#09 / 最佳乡村/美式根源专辑

James McMurtry

Complicated Game

Complicated Game

若说以前的McMurtry是唱出大伙儿内心对政局不满的Americana英雄,让大家一边唱和发泄一边拍打桌面高呼“再来一打”,那么如今的McMurtry就是那个在你耳边唉声叹气、无时不刻不说出些正中你痛处的唠叨鬼,让你默默地摇头、一次又一次把酒添上……时隔八年的《Complicated Game》有我们熟知的关于McMurtry的一切,他对人物细节的神捕捉、他靠编织歌词而带来的强大通感,也有让人始料不及的变化,例如McMurtry把视线从指名道姓的政坛大人物转移到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物身上,靠日常琐碎片断带来小故事大共鸣。这里有让人冒出一身冷汗的家庭纠纷(专辑起首著名的歌词“亲爱的,别在我擦枪时朝我嚷嚷”),也有看似平淡实则暗涌的婚外情诗(《She Loves Me》),更有退伍军人人回家了心却回不来的无助无奈(《South Dakota》)——围绕“养家糊口”“爱情”“自我”等等油盐酱醋话题,McMurtry写下了一部步调轻松、内容沉重的有声故事集。或许就像他常在台上说的段子一样——音乐人,说白了就是啤酒推销专员——听罢《Complicated Game》,你会真的很想出去喝一杯。

#10 / 最佳流行/成人抒情专辑

Florence + The Machine

How Big, How Blue, How Beautiful

Island

在为返场音乐奖商讨每一个“最佳××专辑”入围名单及奖项归宿的时候,编辑部其实是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而2015年我们头上最大的一个问号是:“究竟谁能干掉Adele?”

相信对于我们的这个疑问,不同人会有不同观点。其中一部分人当然是觉得,作为阅历无数的乐评机构来说,干掉一张毫无突破的低门槛乐种专辑是理所应当的;而也会有另一些人觉得,作为一家“外国人开的”欧美音乐推广媒体,一张周销300万并已提前载入史册的专辑是不得不提的。然而,我们的态度并不倾向于这两者中的某一者或是折衷于两者之间,相反我们侧重了在乐评中最难量化的Songwriting的优与劣、提炼了在无人声实验专辑频获好评的时代中Vocal的重要性,反思了流行音乐之所以为音乐、为大众艺术的宗旨。这些让我们决定,在不忽略Adele新作的同时,谨慎地将Adele从最佳流行专辑的提名名单中抹去,而用同样把成人抒情做得彬彬有礼但我们对他尚无期待的Tobias Jesso Jr.代替(依据提名专辑互不撞型原则)。这意味着另一件事,那就是我们需要一个不让Adele拿最佳流行专辑的依据,应该有一个更有底气的人在这一类目中胜出,而Florence + The Machine几乎是唯一的人选。

先不说Florence Welch和Adele在资历、人气、口碑、成绩等方面的诸多类似——她们都入围过BBC新声、都拿过全英音乐奖、都熬过了二专之痒、都在水星陪过跑、都在美国拿过销量冠军、甚至都没有花功夫在曲风曲式上做大的突破,但《How Big, How Blue, How Beautiful》却是一副羽翼的丰满,一副人格的建立。从《Lungs》不整齐划一的风格猎取,到《Ceremonials》过于宏大的音乐体量,Florence Welch在新作中却做到了统一、做到了节制,她的音乐中依然有神、有水、有受伤的女人和寡情的男子,但她的内在却是渺小与伟岸的倔强结合,正如她在《What Kind of Man》中赤裸的身躯,既是伤口自然的袒露,也是流行世界中最边缘的影像。

换句话说,Adele在《25》中把一碗好酒多酿了四年,卖到全球各地,而Florence Welch则改进了自己的酿酒工艺,酿了更好的酒,并有了自己的酒庄,如果“流行”一词中必将包括艺人的独特性和其作品的商业性,那似乎这回我们撇掉Adele是对的——Florence + The Machine扎实了这么多年,是时候了。

#11

Vince Staples

Summertime '06

Def Jam

《Summertime '06》是2015年最为可贵的Hip-Hop专辑。一是因为,作为处子作品,它爆发了Vince Staples积存的巨大能量但不过分激进,延续了此前所塑造的音乐作风而避免了保守和迷失;二是因为,作为自传性质的呈现,它挖掘了一个私人但不狭隘的视角,拥有鲜活的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三是因为,作为街区生活的缩影,它由真实的经历出发来探讨“生存”母题,剥下假大空的口号而展现出一种残酷的社会和群体关照。

同样是从个体经验出发而延伸到社会议题,Kendrick Lamar最终把关注点聚焦在寻求自我救赎与解决群体问题的精神力量上,而Vince Staples则选择以更强硬的姿态直面黑暗的现实,激起对权威和压迫的反抗。与之相匹配的,No.I.D.等制作人利用压抑晦暗的合成器与暗藏杀气的鼓点,把专辑主题建构在了统一的幕墙之下。这样的主题与制作,加上双CD的内容设置,使《Summertime '06》与《To Pimp A Butterfly》形成了今年Hip-Hop图景中的一种有趣呼应,为听众提供了个人成长与社会认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所有这些因素集中在一起,让Staples用一张兼具创造力与厚重感的作品,在今年的Hip-Hop新人里一骑绝尘。

#12 / 最佳复出专辑

Sleater-Kinney

No Cities to Love

Sub Pop

《No Cities to Love》既没想创新也没想食老本儿,它只是彰显了一支老炮乐队在经过岁月磨砺而重组之后所能呈现的最佳状态。按照Sleater-Kinney自己的话说,“It's not a new wave, it's just you and me.”

“You and me”指的是Corin Tucker和Carrie Brownstein。不用说,Tucker的The Corin Tucker Band很棒,Brownstein的Wild Flag也棒,但就像摇滚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拍档一样,当这对老伙计聚在一起,她们才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于是,The Corin Tucker Band和Wild Flag的布鲁斯及Indie Rock色彩退散了,两人又重拾起Sleater-Kinney早期的朋克根源与上张专辑的Hard Rock探索,并由此奠定了新作的基调——以经典摇滚的制式来玩转朋克。是以,《No Cities to Love》剔除一切慢板,从始至终火力全开,却又保持开放姿态,通过硬朗的吉他Riff和利落的鼓点来诱人起舞。是的,除了一贯的社会批判,Sleater-Kinney这次也发了许多关于自身经历的感慨。毕竟Riot Grrrl早晚会变成“Riot Dama”,她们不再年轻,不再那么尖锐,但她们沉淀下来更多的智慧,因而也变得更酷。按照Sleater-Kinney自己的话说,“If we are truly dancing our swansong, darling, shake it like never before.”所以,躁起来吧。

#13

Julia Holter

Have You in My Wilderness

Domino

2013年那张加入管弦乐团、改变制作手段的《Loud City Songs》是Julia Holter对自身音乐形态探索的一次巨大突破,而《Have You in My Wilderness》则是她在前作基础之上,对以往一切非常规声音元素、器乐编排及抽象话题指涉的重新规整和踏实落地。在这张专辑里,Holter的创作方向不再是无限制向外发散的,她暂时放弃了对新声音的探索和融入,把常规的器乐规模控制在相对统一的框架当中,将歌词的灵感源头安排在更私人化的生活场景里。突出的人声旋律、直接的情绪传达,让《Have You in My Wilderness》成为了她至今最容易被人接受和消化的一张作品。

但这些并不是这张专辑的全部,Holter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即便在这样的模式当中也仍然保持着无法预见的创造性。她可以在《Sea Calls Me Home》两段简单的旋律动机之上衍生出口哨演绎、萨克斯即兴Solo再加上一段Outro的结构,也可以在《Betsy On the Roof》中抛弃叙述的功能性,完全由情绪来调动旋律的起承转合。她可以用《Everytime Boots》中的和声与弦乐和乡村音乐打个照面,也可以用《Vasquez》里抽象化的人声与爵士擦肩而过。Holter在这些创作中所表现的能力,已经不是外在音乐形式所能限制的了。

#14

D’Angelo and the Vanguard

Black Messiah

RCA

D’Angelo的声线更加执着,他和The Vanguard乐队的演奏风格更加“酸”更加即兴,他写下的词更加大胆直白。原意以白人警察杀枪黑人青年的事件为契机进行音乐上的发酵,最终都融化在大家等候了14年的炽热目光中,纠缠之下成了一团火:这团火温和——D’Angelo仍然最懂现代骚灵中人声与器乐编排平衡,在时光流逝下互相磨合抗衡,成了如今浑然天成的极致模样;这团火霸道——D’Angelo仍然深谙骚灵音乐中抽丝剥茧的情绪共鸣,当他要我们领教已经失传多年的Neo-Soul魅力时,我们无处可逃;这团火雄烈——早已从“身体综艺”的神坛上走下来的D’Angelo前所未见地自在无束缚,他接下了《Voodoo》时期未竟的事业,让《Black Messiah》凌驾于一切时代特征之上。是的,14年等来的不是一份改变历史轨迹的成绩单,而是D’Angelo作为音乐人过分漫不经心、过分耐得住性子的沉稳成长。他任意妄为,他不在乎,但他热忱依旧。

Photo by Zoran Orlic

#15

Wilco

Star Wars

dBpm

前段时间的一个视频里,头发花白、冷面幽默的Wilco吉他手Nels Cline竟然穿着“最红公务员”熊本熊的卡通头像T恤接受采访。不光在穿衣品味的流行敏感度爆表,这支成军二十余载的老牌乐队在宣传行销上也没有落后,免费下载配合黑胶发行,时隔四年的第九张专辑《Star Wars》让人直呼良心。与此同时,从上张《The Whole Love》建立起的那种轻松自在,反而使他们免于成为遭人嫌弃的老人家。专辑以一段老道的机械感Krautrock开场以后,紧跟着《More…》中键盘、原声吉他、电吉他的交杂,各种器乐仍被Wilco玩得得心应手,就好像不费吹灰之力的抛球杂技。主唱Tweedy在《The Joke Explained》里的嗓音更是放松到慵懒的程度,像极了David Bowie。不过正如深情的流行民谣《Where Do I Begin》会以意外的扭曲结尾一样,《Pickled Ginger》中那听起来钝钝闷闷、让人不安的吉他线,也有并未背弃朋克精神的创新意识。就像星球大战,Wilco之于美国独立乐有着国宝地位,而这似乎恰好就建立在他们对流行与实验的完美把控之上。只是这一次令铁杆歌迷更为激动的是,他们在整张专辑中,竟数次有幸见证怪异程度可以媲美11年前《A Ghost Is Born》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噪音激流。

#16

Donnie Trumpet & the Social Experiment

Surf

Self-released

作为芝加哥说唱里的一股清流,Donnie Trumpet和以Chance The Rapper为首的乐队The Social Experiment反其道行之,整张专辑没有出现一次关于药物和帮派的词汇和意象。他们没有思考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种族问题,也不需要来一次道德沦丧后的自我救赎,从头至尾犹如玩闹般配合的器乐交响,几个人自得其乐地编织着自己的小格局。

《Surf》很容易被接受却并不简单,它大量杂糅了90年代的R&B和Funk元素,以及乐队成员浸淫已久的福音音乐和前卫摇滚,这样不符合年龄气质的老练手法不时令人莞尔,其统一内核是几个以为“玩了乐器就酷毙了”的青葱宅男的自信和对生活的强烈乐观。《Surf》的亮点在于器乐的配合,唱词则是附和在旋律上的调剂,当观众进入演奏者营造的氛围,MC或歌手才开始发声。歌词也是结构化且有节制的,有的歌曲或者干脆大片留白,由旋律直接穿递歌曲的信息和精神。Chance给所有成员安排了任务并细心监督,The Social Experiment的成员们也都怀着莫大的热情思量着给同学和喜欢的姑娘展示出最好的自己,所有的客座嘉宾的筛选都做到了精确对应歌曲主题——《Surf》即是这群年轻人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而调度得当的才艺秀。


#17

Viet Cong

Viet Cong

Jagjaguwar

《Viet Cong》聚焦于死亡和恐惧,或者说就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使其犹如一部肃杀的黑色电影,浑身散发着逼人的寒气。无法忽视的是,这片阴郁的黑色却是由异彩纷呈的音乐元素混剪而成的。

在《Newspaper Spoons》中,Lo-Fi噪音裹夹着工业鼓点,然后一起跌入键盘的温柔怀抱;在《Silhouettes》中,Dance-Punk贝司线缠绕于Krautrock合成器,然后一路回溯至Post-Punk根源;在《March of Progress》中,Industrial Rock的不断敲击最终突变为Psychedelic Pop的轻盈吟唱;在《Bunker Buster》中,Garage Rock吉他Riff与流行化的旋律互利共生;在《Death》中,一切又都被卷入了庞大而深邃的Progressive Rock漩涡。就在以Art Rock的思路来构筑Post-Punk图景的过程中,Viet Cong完成了对Women的继承与拓展。

是的,有太多人玩摇滚,有更多人谈论死亡,但凭着切身经历与不羁的才华,Viet Cong依然交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令人侧目的死亡诗篇,盖因他们在死亡恐惧的表象之下埋藏了更多情绪侧面——缅怀、悲怆,直至戏谑。无论如何,生活还要继续,而Viet Cong还远未到终点。

#18 / 年度新人

Benjamin Clementine

At Least for Now

Virgin EMI

今年的水星奖得主Benjamin Clementine继承了水星得主的一贯属性,一是在风格不易归类的前提下做出一些流行潜质,便于稳住水星奖当前的知名度和地位;二是其本身要有一定的辨识度,让人们在百花丛中一眼就能望到;三是新,最好不要太红,无所谓引领风潮也至少要在短期内无可替代。拼一起的话,《At Least For Now》的赢家相就很齐全了,换句话说,这个选择对水星而言足够安全、也不用费太大脑筋。

纵观《At Least For Now》,融通性较强的歌曲创作是Clementine得以出众的关键因素——民谣、骚灵、古典、甚至是嘻哈的五味杂陈,配上其年少离家的成长经历和巴黎街头艺人的生活背景,铸就了《At Least For Now》身上浑然天成的典雅与浪漫。换句话说,要正确地欣赏Clementine的作品,你需要让自己的情感驾于理智、理想超越现实,才不会陷入盲目排斥或仰慕的一知半解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半推半就地把Clementine拱上年度新人的宝座,因为你不用定义他,只需品味和感知。

#19

Adele

25

XL

很安全,很妥帖,不仗着金漆招牌兜售能注水作品,也不剑走偏锋开辟新的事业路线,《25》是《21》名副其实的续集。在Adele树大招风的当下,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下一个山峦,显然比创造另一张脍炙人口的经典更重要。每一个具备自我判断力的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年轻的癫狂,分手的阵痛,再续前缘时的欲言又止,和若干种“想当初”的遗憾,所以《25》又以老少咸宜、童叟无欺的低姿态攻进每一个人的心坎里。即便刨除一切有关情感共鸣和个人情结的因素,《25》也是一张在词曲创作上严丝缝合滴水不漏的精品,它长达四年的酝酿期和不乱煽情的大将之风使它和仓皇赶制的流水线作品划清界限。即便用看待商业之作的有色眼镜去审视它的存在价值,我们也不能忽视它身上散发出来的王者之气。

#20

Jamie Woon

Making Time

Polydor

在沉寂了四年之后,Jamie Woon拿出了一张在“入室”与“出世”间左右逢源的专辑。《Making Time》是听者在纷繁尘世的浓雾中突然邂逅的一汪清泉,用细水长流的旋律和慢条斯理的器乐编排为每一位聆听者理清乱麻一般的思绪。和近年来频频涌现的以气氛营造著称的实验类灵魂乐专辑相比,它或许过于淡雅,但也不可否认地还原了灵魂乐上妆前的纯天然甜美脸蛋儿。《Making Time》中闲适的器乐编排是对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点头致意,Jamie Woon用最单纯的创作动机创造了一张超出他认知能力的作品,并成功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虽然这张作品没有逃出灵魂乐固有题材的疆域,却用克制到极致的表现手法让人不忍释手。同时,他也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和Miguel所代表另一种创作态度的完美呼应。在后者拼了命地给灵魂乐描眉画眼的同时,前者则用最轻松惬意的姿态引导出深藏于灵魂乐潜意识中的那一丝禅意。是的,在这个时代能让我们“腾出时间”好好聆听的专辑确实不多了,《Making Time》绝对算一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