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文学】边智:【听都江堰水,问青城山道】(散文)​

 三秦文学 2024-01-31 发布于山东


本期编辑:秦岭人家



听都江堰水,问青城山道

文/边智

都江堰.青城山山水相依,翠林环绕,一幅神奇而壮丽的流动画卷,是享有古今中外的宏伟水利工程和道教文化圣地。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在上小学时课本上就选录并学过都江堰.青城山的篇目,对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治水、幽静神秘如画的青城山天然屏障有了初步认识。2002年我购买了余秋雨著的畅销丛书《文化苦旅》,觉得才思泉涌,才情飞扬。认真拜读了其中的《都江堰》篇目写得跌宕回环,大气澎湃。后来又读了夏磊的《千年一堰》,更是写得唯美典雅,韵味悠长。读青城山人文风情,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敬畏自然、感悟人生,感叹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特别是2008年四川汶川“5.12”8级大地震损失惨重,而距离汶川较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山峦叠翠的青城山,都经受住了强震考验,屹立不倒,更加证明了都江堰工程的伟大坚固和青城山山峰耸立、风光优美的景致。所有这些,无时无刻地触动着我的心,总盼着有朝之日,一定去这个不仅钟灵毓秀、而且文化源远的梦幻之地看看,了却心间这桩心愿。



机会来了,这次我作为喀什地区基层干部”守初心、看发展、学先进“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的带队,在参观学习完深圳、广州的“四史”教育基地后,因年龄已近退休便向组织申请,去了一趟重庆、成都,专门安排一天时间加入旅游团体组织,去了都江堰、青城山。

按照与旅游团体的预约,11月6日清晨四点二十分就要在酒店门口等候坐车,把零星散客拉到统一集中的地方,再坐旅游大客车前往都江堰、青城山。住在成都市锦江区樱花路全季酒店的我,三点五十分就起床,准备好要带的东西在路边乘车。说实话,在新疆这时候二点睡觉刚入梦,若有时加班到四点才睡觉。这一夜晚似睡非睡,根本没有睡够,但也得起床行路呀!打上约定的出租车一路拉客足足走了近一个小时,到了指定乘车地点,直到早上六点大客车才出发。一路上还要观赏一些景点,看川剧变脸,快到八点半才进入都江堰大门。车上导游拿个小喇叭,不停地讲解都江堰、青城山的静美、山水、人土风情和丰饶物产,使我更进一步对都江堰、青城山有了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

都江堰位于成都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及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个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十分宏伟壮观。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耗时20年,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建国后,又修建了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保证了都江堰安全运行。它的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风和日丽,气温也在十多度以上,用四川话说,安逸得很。进入都江堰景区大门,看到许多郁郁葱葱的林木笼罩着整个景区。径直沿着导游指引的方向向前走着,眼前看见一块大大的绿地上点缀着“都江堰欢迎您!”的红色大方块字,耀人眼目,我赶紧拍下这幅巨照。又见喷泉像一把举伞撑在水池上面,向四周的绿地喷洒着水花。再往前走,看到许多名人的石像,因导游走的太快来不及一一看他们的名字,而急匆匆赶路。

瞧,看着山峦和河水,只见初升的太阳将覆盖的川野和江面上轻纱般的薄雾慢慢驱散,岷江顿时漾出道道绿色的波澜,大地呈现出一片金黄的世界,就连那些乡间的竹篱茅舍也戴上了金色的光环。滚滚东去的岷江水奔流而下,顷刻间奇妙的化作汩汩细流,在广袤的川野里漾青泛绿,蜿蜒交错,波交激谶,使这铺青叠翠丰腴之地,显得更加蓬蓬勃勃,生机盎然。难怪古人有此佳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神奇的都江堰,不就是“活水源头”么!

不一会,我们来到“离堆”。这里是李冰父子当年为疏导灌水而凿开的石山,因离开对面的母山——玉龙山而得名。在这晴朗的天气里,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浏览了伏龙观、宝瓶口、沙飞堰、鱼嘴、安澜索桥、二王庙、秦堰楼,各类迥异的工程建筑物、风趣传奇的故事、多姿多彩的景色,成队如织的游客,携伴一路风光,风姿绰约,映衬趣雅,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如伏龙观是都江堰北堰离堆北端古典建筑群,在建筑设施中体现人文景观,成为综合类的纪念、宗教、祭祀活动场所,也是纪念李冰父子的庙宇,蔚为壮观;宝瓶口是起“节制闸”作用的河口,为岷江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到宝瓶口观景点,从高处看形如瓶口,故而得名;飞沙堰集排沙、泄洪为一体,发挥水的分流和排沙作用,利用河流弯道的离心力将泥沙排泄出去,保证内江的通畅;鱼嘴分水堤,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首于岷江江心,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内江和外江,东边的内江用于引水灌溉,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这是都江堰的杰作;走上安澜索桥,桥上人多摇摇晃晃,让人心惊胆战,不敢走动。我却没有被吓倒,还开心地蹦来蹦去,想让索桥晃得更厉害些;过桥后,沿着岷江右岸的山坡爬去,山高坡陡,一层一层的台阶往上窜升,走了一会,便上气不接下气,浑身冒汗,休息片刻,顺台阶继续爬行,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的顶端。这就是“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寺,齐建武(公元494至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年至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建筑群依山建造,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来到秦堰楼,它是一座现代仿古建筑,建筑风格与附近的二王庙很相似,是都江堰的制高点,站在秦阳楼上眺望,可将都江堰、青城山全景一览无遗。

都江堰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也称“生态工程”,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和统一,至今还发挥着生态作用。创造这项工程的代表人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李二郎。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他们的功绩。直到如今,仍确如万里长城一样千年不倒,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因此,这里有句名言叫“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我就用“拜水”、“问道”的方式,读懂这山水,感悟天地、感叹自然,感谢古人!好在眼睛看的远,耳朵听得清,内心藏得深。似乎都江堰的水声浸润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能独自尽享这流淌了数千年的大音,已是几世修来的福份了。步入南桥桥廊,静立远眺,清凉的空气泅润着鼻翼,闭上眼睛,便感到了一种直抵心间的安宁。水声来自脚下桥廊的桥墩之间,水流至此处,好像蓄足了力气,如跳水运动员一样,四肢一缩,身子一纵,一个猛子扎了下去,桥墩之间便留下了一个神秘莫测的旋涡。从南桥,到宝瓶口、到飞沙堰、到鱼嘴分水堤,水声始终不绝于耳,时大时小,时急时缓,一会似万马奔腾,震魂撼魄,子规夜啼,如泣如诉,一会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我喜欢看水,更喜欢听水,常想水是有生命、思想和灵魂的,那滔滔不绝、变化万千的水声,不就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吗?我这儿看看,那儿听听,随水声而动,脚步显得沉稳放慢了点,时不时掉队,疾步紧赶,还是跟进了团队。在这水波荡漾的浸润中,我听懂了水声在讲述着自己日夜不息流动的过去和现在,同时也畅想着未来,我的灵魂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洗礼。

水是都江堰之魂,围绕着水而产生的典故和传说,形成了极富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因为有了水,这座千年古城便有了历史不衰、蓬勃旺盛的生命穿越时空、古今交融的恒久记忆,有了兼收并蓄、多元合一的开放思维,以及纯清自然、恬淡从容的无穷魅力。

正是都江堰这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阳、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这才是吸引大批游客的奥妙所在。



离开都江堰西南行十公里,就是所称“问道”是青城山,它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山上林木青翠,诸峰环峙,曲径通幽,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据说,青城山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多了三点水,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所居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道家借助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为青城山了。

由于青城山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人们更向往山岭的古木森林和山路上的清凉幽静,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来青城山的。

青城山的游山道上散布着许多的桥、亭和牌坊,与林相配,因山取势,形成意趣不同的风景图画。山亭多取枯树为柱,以树皮盖顶,树根为凳,枯枝古藤为装饰,符合道教的清静无为,回归自然,与青幽的山景浑然一体。

走近青城山绿意盎然,顺着林间小道往上走,两边尽是俊俏的岩石,四周生长着枝芽繁茂的松柏树,粗壮的树枝伸向四周,遮蔽天日,格外幽深。再往前走,瀑布飞溅,撞击岩石,碰出万朵珍珠向我们飞来,让我们神清气爽。不一会,耳边传来阵阵戏水声,只见一只只小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如痴如醉,欣赏着湖光山色。一看便是“翠英湖”,湖依山而居,清澈见底,似明镜,若碧玉,微波粼粼,似害羞少女依偎在群山怀抱中倾诉美丽情怀。

渐渐看到山体高傲耸立,林间小路已到尽头,变成了起伏的攀山石阶,越来越陡峭,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长满青苔的峭壁。随着阵阵微风吹过,“哗、哗、哗”的流水传入耳朵,远远望去,山顶瀑布一泻而下,犹如一匹白绸悬挂在峭壁的山石之间,清纱般的水雾笼罩着眼前的一切,显得朦朦胧胧。我吃力登着台阶,向顶峰白云寺攀登,石阶悬空,高大挺拔的树木伴着欢快叽喳的小鸟声,让我加快了速度,再走近一看,无数撙佛像镶嵌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哦,这就是“万佛洞”,走进万佛洞便到了一线天,只容得一人过去,用木板搭成的楼梯直通上面,一面扶手,一面陡壁,小心翼翼爬上楼梯,终于到了白云寺。神奇的自然风光,深厚的道教文化,让我心生敬畏,感怀天地。登上最高处,极目眺望,云雾缭绕,景色秀美,我大声喊到:“无限风光在险峰,胜利属于勇攀高峰的人!”


听都江堰的水,听的是悠然山水、古堰奔流、良田万顷,是水灵妹带给成都平原的千年地籁!问青城山的道,道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是对自然界和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刻洞察。

都江堰,蜀之水,天上来,奔腾万里不可挡,是广袤成都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城山,玉峰险,碧浪翠,万里西来第一山,是地球东方一颗耀眼的宝石!


图片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边智:笔名知之,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研究会副研究员,中华散文精粹编委,中国北方诗人学会会员,新疆喀什地区作协会员,喀什诗词学会副会长,喀什诗歌报副主编。曾在《解放军报》《亚洲中心时报》《新疆都市报》《雪国诗报》《散文选刊》《中华散文精粹》《博闻》《现代作家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杂文、小品等作品近百件,散文《笑傲盘橐城》《栀子花开了》分别获2014年、2015年《中华散文精粹·世纪经典美文》一等奖,散文《冰山映衬林海翠》获2014年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杂文《晒一晒》获2014年《当代经典文学荟萃》优秀奖,诗歌《暖》《岸》》获第四届“清风世界杯”全国文学大赛二等奖。本人入选《中国诗人大辞典》。


往期精选


【三秦文学】边智:【红色故居纪行——冼星海故居】(三)

【三秦文学】边智:【红色故居纪行——黄埔军校】(二)

【三秦文学】边智:【红色故居纪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一)】(散文)

【三秦文学】边智:【西安人的文化自信】(散文)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稿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问: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史  波       杨  强
策划:李书忠
宣传推广:鼎文   豳草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 子   王迎旭       晓   峰       慧   质
总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编:谢亚红   处 寒     谭文群
编委:刘旭平    唐桂英   吴远红    梦而诗
          王宝群    张晓强    孙传志   刘马陵
          喝   茶    南友锋    马永清    徵   蔚
          张兴军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秋日私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