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视力视光学院】基本外隐斜

 飞雨合然 2024-02-01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基本型外隐斜一般以成人,青少年,和近视眼多见。

主要表现为近距离问题

有与近距离工作有关的眼部近紧张,头痛,视疲劳,视力模糊,视远视近都模糊,复视。

图片

功能检查

图片

图片

1、眼位

远距,近距都是外隐斜,且都是大于正常值的外隐斜,远近外隐斜值大致相等。

2AC/A在正常范围内。

3、正负相对集合

(1)正相对集合(PRC)

远近距正相对集合(PRC)均减弱。

不管是远距,还是近距都是超过正常的外隐斜,说明正融相性集合储备就不足,正融像性储备不能够代偿外隐斜,所以,不管是看近,还是看远,正向的集合都是相对减弱。

(2)负相对集合(NRC)

也是集合近点变远。

因为是外隐斜,要维持双眼单视,他要向内拉的需要的力量就要加大。但向内拉的力量和外隐斜相比,还是要小,不能符合S法则,所以说它的集合近点变远了。

4、负相对调节(NRA)

(1)基本型外隐斜远近距加正镜至模糊的检查结果都降低。

(2)凡是调节放松的测定均减小。所以,NRA减小

检查负相对集合,是加正镜的,也就是放松调节,调节带动集合,所以也是放松集合,相对于外隐斜来说,集合需求就减少,所以,要维持双眼单视,就不会要放松更大的集合的,也就不会放松更多调节,所以,NRA减少。

我们现在的顾客,是外隐斜,所以双眼注视物体时,就不能够对准注视的物体,它会产生复视,那么就会触发融像性反射,那么这时候就动用正融像性集合来代偿由放松调节带来的调节性集合的放松的量,要维持双眼单视,就不可能放松更多调节性集合,也就不会放松更多的调节。

负相对调节是放松调节的,负相对调节就会降低。

简单的说,融合的力量减少了,也是正相对集合这边向内拉的力量小了,拉的力量小了,那么去放松的量也就少了,放松的量少了,所以说测量的负相对调节就小了。

5、聚散灵敏度

远近距聚散灵敏度都降低,使用BO更困难。

不管是远距还是近距,聚散灵敏度都降低了,通过BO时更困难。

因为我们加了BO以后,就等于是把0位向内移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外斜的量,使外斜更大,这个时候他的正融相性储备,相对于更大的集合需求,也就是更大的外隐斜来说,他向内拉的能力就更小,因为外斜力量大了,它融合的力量更小,所以它不符合S法则,所以说,增加BO的棱镜时候更困难一些。

6、调节灵敏度

双眼调节灵敏度,正镜通过困难。

为什么加正镜的项目困难呢?

负相对调节是放松调节的。基本型外隐斜,所有放松调节的功能都降低。因为负相对调节是加正镜片是放松的,为了维持双眼单视,就不可能让放松更多的集合,所以,调节也就不可能放松更多,反是加正镜的检查项目都低。双眼调节灵敏度就通过困难。正镜更困难。

7、调节反应(BCC)

BCC+0.25

因为他是外隐斜,他要维持融合,要调节带动集合,动用的调节就多一些,也就是要动用更多的调节来带动更多的集合,那么调节反应就会表现为调节超前。

图片
处理方法
图片

图片

1、屈光不正全矫。

矫正处方要达到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最高正镜片度数)

2、首选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成功率高,提高正融像性集合范围。

3、次选附加BI的舒缓棱镜。

4、附加负球镜。

在不伴有调节问题,调节功能好时,增加负度数,增加远近调节力,调节带动集合,从而增加集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数据分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1AC/A

AC/A=14-10)/1=4△/D

分析:

AC/A基本正常

2、眼位

远距眼位7△exo

近距眼位10△exo

分析:

远近眼位都是外隐斜,都大于正常。而且基外隐斜的值基本差不多。

根据眼位和AC/A分析,可诊断为基本型外隐斜。

3、聚散功能分析

(1)远距

BI     X/14/9

BO    8/18/4

(2)近距

BI     20/28/14

BO    6/20/2

分析:

(1)远距

S法则分析

集合需求7△

正相对集合BO8△

正相对集合8△,相对于外隐斜量7△来说,

82x7,不符合S法则

(2)近距

S法则分析

正相对集合6△,相对于外隐斜量10△来说,

610x2   不符合S法则

4、正负相对调节

NRA  +1.25D

PRA   -5.00D

分析:

NRA+1.25低,

5、近距正负相对集合

NRC  20△

PRC  6△

6、远距正负相对集合

NRC  14△

PRC  8△

、处理方法

1首选视觉训练

(1)远距BO视觉训练首选,其目的是增加正融像性聚散,改变BO界线,扩大BO融像范围。

(2)S准则,训练BO值:

远距BO值由原来的8△训练到至少是14△

近距BO值由原来的6△训练到至少20△

2、次选附加BI的舒缓棱镜

根据S法则:

(1)远距

P=(2D-R)/3=(2X7-8)/3=2△BI

其中:

P代表附加的舒缓棱镜

D代表集合需求(隐性量)

R代表集合储备

(2)近距

(1)近距

P=(2D-R)/3=(2X10-6)/3=4.66△BI=5△BI

(3)如果患者不愿意训练,可以附加约5△BI全时佩戴。

分析:

远距附加2△BI,近距附加5△BI,到底是附加2△BI?还是附加5△BI?这时我们就要进行分析

附加2△BI的眼位变化:

远距:5△BI

近距:8△BI

附加5△BI的眼位变化:

远距:2△BI

近距:5△BI

附加2△BI,远距符合S法则,但近距不符合。

附加5△BI,近距距符合S法则,通过分析,近距也符合S法则。

所以,我们就可以附加5△BI全时佩戴。

3附加球镜

按远距附加2△BI近距不符合S法则,按近距附加5△BI,远距符合S法则,所以按附加5△BI计算附加负球镜,改变球镜度数,

根据公式

S=P/A=(-5)/4=-1.25DS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附加负球镜,能不能看得清楚?

附加负球镜,是发散的光线,这时候就要刺激调节,动用调节,调节带动集合,就能缓解外隐斜的症状。

图片
图片
案例分析
图片

图片

女性,22岁,主诉阅读近距离工作时眼部疲劳,眼痛,眼酸,容易困乏,阅读速度慢,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一)检查结果:

1、裸眼主觉验光

远视力    OD-3.00DS(1.0)        OS1.0

近视力    OD-4.00DS(1.0)        OS1.0

2Worth4   dots4

分析:正常

3、眼位

远距水平隐斜:6exo

近距水平隐斜:9exo

+1.00D        13exo

垂直隐斜:无垂直隐斜

分析:

①看远看近外隐性都大于正常范围,且基本相等。

AC/A=13-9/1=4△/D

正常3-5Ac/A正常。

根据眼位和AC/A可以诊断为基本型外隐斜。

3、集合近点(NPC)

9.5cm

分析:集合近点远移

正常值7±2

4、聚散力

1)远距  

 BI   x/10/6

 BO   x/6/5

分析:

S法则

远距正融像集合储备6低,没有达到集合需求外隐斜6的二倍,不符合S法则。

②P法则分析:

远距正负相对集合小的一侧是6△大的一侧是10.小的6大于大的一半5符合法则。

610/2

2)近距   

 BI   x28/12

 BO   13/24/16

分析:

近距眼位9△BI

S法则分:

析正相对集合储备13△,集合需求9△,正融像储备6小于集合需求9X2符合S法则

P法则分析:

正负相对集合小的13<大的28的一半,不符合P法则

5BCC-0.25D

分析:

调节超前.提示患者为了维持正位,动用过多的调节来实现,因此,调节反应表现为调节超前。

6、正负相对调节

NRA+1.25D

分析: NRA

PRA-3.25D

分析:正常(正常值是≥2.50D

7、调节幅度(移近法)

OD10D

OS9.5D

分析:

22岁正常调节幅度

①15-0.25x22=15-4.5=9.5D

②15-年龄/4=15-22/4=9.5D

左右眼都在正常范围

8、调节灵敏度

单眼调节灵敏度:

OD11cpm    

OS10cpm

分析:正常(正常值8-12cpm)

双眼调节灵敏度:3cpm

正镜片不能通过

分析:

单眼没问题,双眼有问题,说明不是调节的问题,而是集合的问题。

不正常,提示双眼配合有问题,可能是眼位的影响。

(二)综合分析

①患者视近视远外隐斜都大于正常范围,且基本相等,且患者远近距正融像性集合都低,不符合S法则和P法则,NRA减弱,调节幅度正常,单眼调节灵敏度以及调节幅度测定均反应调节功能正常。

②双眼调节灵敏度降低说明聚散功能问题。正片不能通过,说明调节不容易放松,可诊断为基本型外隐斜。

(三)基本型外隐斜处理方案

1、屈光不正全矫

2、首选视觉训练

增加远,近距的正融像性储备的范围,增至最少集合需求的二倍

①远距BO的值由6训练到至少12

近距正相对集合BO的值13训练到至少集合需求9的二倍到18

3次选附加BI的棱镜处方

视觉训练不好时,可以附加BI的棱镜,由于患者近距离工作时症状明显,可以以近距离处理为主。

根据S法则,附加加BI的棱镜。

(1)远距

P=(2D-R/3=6x2-6/3=2ΔBI 

(2)近距

P=(2D-R/3=9x2-13/3=1.67ΔBI=1.5△BI

(3)分析:

远距是附加2△BI,近距附加1.5△BI,到底附加多少合适,我们可以通过附加后远近距符不符合S法则。远距,近距符合可以全时佩戴。

②由于症状主要出现在近距,所以给处方时也要考虑这一点。

4、远距附加负球镜

S=P/S=-1.67/4=-0.42DS=0.5DS

5、配镜处方:

远用:

OD(-3.00)+(-0.50)=-3.50DS

OS(-4.00)+(-050)=-4.50DS

近用,试镜后视物不出现问,可单光配镜,全时佩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