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高端战争美军脉冲式作战 | 远望要报

 Sevenv55biecss 2024-02-01 发布于浙江

(探战君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选自:《远望要报》第88期(总第218期)

图片

2023年8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布新版条令《联合作战》(JP 1-1)。该条令取代2017年版《美国武装部队条令》,采纳了“联合全域作战”(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JADO)概念,标志着美军联合作战概念3.0版落地实施。新版条令指出了联合全域作战的主要原则:一体化联军联合部队、扩展机动、脉冲式作战、一体化指挥与敏捷控制、全球火力、信息优势、韧性后勤。本文基于工程控制中脉冲控制方法的优势与特点,分析美军脉冲式作战内涵特征,探究各军种实施脉冲式作战的具体样式,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建议。

一、从脉冲控制看脉冲式作战的内涵特征


     


(一)脉冲控制方法

20世纪20年代末,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在推导相对论波动方程时提出狄拉克函数。该函数在信号处理中被称为单位脉冲函数,即在原点处的一个无限高无限细、总面积为1的“尖峰”。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关治洪教授将“脉冲”引入时滞Hopfield类型神经网络模型,描述具有脉冲动力学行为特征的神经网络演化过程,之后基于混杂脉冲切换控制方法研究非线性系统的同步性。针对脉冲控制的工程应用问题,韩光松博士关注到实际脉冲能量的有限性与时间持续性,于2015年在《Systems & Control Letters》中提出了“矩形波控制”方法,基于等积分原理使用矩形波控制代替脉冲控制,有效解决了多智能体系统的多一致性问题。

目前,脉冲控制作为一种控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程和经济等领域,如导弹弹道修正、飞行器姿态控制、货币供应控制等。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当控制系统不能提供连续控制输入或被控系统不能承受连续控制输入时,脉冲控制就是一种有效控制方法,具有鲁棒性、收敛速度快、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引起控制界学者广泛关注。

(二)脉冲式作战主要特点

脉冲式作战被赋予类似二战期间德国“闪击战”的新内涵,作为美军联合全域作战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周密运用联合部队的精锐力量,构成相对优势或利用某种相对优势,在多个有限空间敏捷释能、联动增效,为其他部队作战创造条件与机会,或通过优势积累推动战局发展,赢得战场主动。

一是单次作战行动持续时间短。高端战争战场空间越来越大,而战斗空间却越来越小,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作战形式表现为“有限战”。通过严密组织和策划,出其不意地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时间和有限空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极大地压缩作战对手临机调整时间。可以预见,高端战争中高烈度对抗行动进程大幅缩短,呈现出“秒杀”“点杀”式新特点,往往初战即是决战,直接关乎战略全局胜负。

二是释能空间小但攻击烈度大。脉冲式作战充分发挥作战体系的非对称优势,在有限时间内释放能量,破击对手作战体系关键节点与要害,在局部区域赢得压倒性优势。脉冲式作战迅疾释能,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用兵打仗“势险”重要原则,体现了约翰﹒博伊德“能量机动论”思想,作战行动在作用点聚集能量、整体释放,形成“高位俯瞰”“以智控愚”“以虚控实”绝对优势,具备快速扭转局部战场态势的能力,但对作战行动的同步性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多行动按需联动释能增效。根据战场态势需要,针对作战对手的体系节点与要害,多域战场空间一体联动,通过小编组优势兵力实施多次脉冲式作战,实现击点断链、破网瘫体,主导与推动战局发展向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快速达成作战效果和目标。

二、美军各军种实施脉冲式作战样式


     


脉冲式作战作为联合全域作战基本原则,将成为美军在高端战争中重要作战方式,不仅可快速形成非对称作战优势,赢得局部战场主动,还可有效控制战争规模与强度,降低运用军事手段的经济成本,有效削弱民众的反战厌战情绪。近两年,美军开展多次“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技术试验和系列军事演习,各军种借此机会探索实施脉冲式作战的方式。

(一)陆军“多域作战”

2018年5月,美国陆军将“多域战斗”概念升级为“多域作战”(Multi-Domain Operation,MDO)概念,并将其纳入陆军新版《作战条令》,旨在谋求全维聚优的非对称作战优势,提高太空、网络、电磁等新兴领域对联合陆上作战的贡献率,确保联合部队行动自由,在多层次多领域打破与战略竞争对手的对峙与冲突。多域作战是美军实施联合全域作战的核心,通过传统领域陆、海、空与新兴领域天、网、电密切协同,精确筹划和控制作战行动的节奏与时序,抓住战场有利时机实施一体化联军联合作战,赢得高端战争。

美国陆军实施“融合计划”项目,调整和发展遂行联合全域作战所需的兵力结构和作战能力,计划组建5支多域特遣部队,其中第1多域特遣部队部署在华盛顿州刘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第3多域特遣部队部署在夏威夷州。作战人员和编队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地感知和认识作战环境,果断实施作战行动,多域特遣部队被称为未来“作战规则改变者”。美国陆军以多域作战关键环节牵引杀伤链能力评估,以融合演练确定优先发展的军事系统,在“项目融合”-2022演练以及尤马试验场年度演习中,“观察—判断—决策—行动”杀伤链周期从20分钟减少到20秒,初步具备实施脉冲式作战能力。

(二)海军“分布式海上作战”

在继承与发展“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基础上,美国海军于2016年发布《保持海上优势的战略设计》,提出“分布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概念。2018年12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上将签发战略文件《维持海洋优势的设计2.0》,强调分布式海上作战是海军针对作战对手开发的军种顶层作战概念。该概念的核心思想是拒止作战对手的情报监视侦察与分布式部队,实现难以被发现、难以被打击以及高杀伤性,为整个联军联合部队作战创造优势。

分布式海上作战是美国海军在高端战争中的核心能力,其兵力由水面舰艇部队转为全海上力量,作战范围由水面转为整个战区,这些变化有助于支撑联合部队实施脉冲式作战,同时可提高海上作战力量的杀伤力和生存能力。近两年,美国海军实施“超越计划”项目,旨在开发一个新的舰队架构,更快地实现海上火力集结、有人/无人集成、跨整个海军装备谱系信息利用,集成网络基础设施与链接海军所有资产,并注入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跨编队将最佳感知传递给最佳火力,为海上力量实施脉冲式作战提供支撑。2023年8月,美国海军在“大规模演习”-2023中,依托“海战体系架构”演示作战行动,相距数百英里的有人/无人水面舰艇编队从不同方向同时打击同一目标。

(三)海军陆战队“远征前进基地作战”

2016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发布顶层设计文件《21世纪远征部队作战》,提出“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EABO)概念,要求建立分散、机动的前沿军事基地,形成一个持久能力场,提供强大的战场生存能力。该概念旨在增强海军陆战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威胁的近岸海域,利用广泛分布数量众多的岛屿,海军陆战队岸基力量与海军力量协同夺取局部海域控制权。

2020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发布《兵力设计2030》,聚焦海上远征作战,计划在10年内调整海军陆战队力量架构,更好地履行《国家防务战略》提出的任务使命。海军陆战队计划组建3个陆战濒海团,全部隶属第3远征军。2022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将第3师第3陆战团改编为陆战濒海第3团,部署在夏威夷州卡尼奥赫湾。2025—2030年,美军将在琉球部署陆战濒海第4团与第12团。战时,陆战濒海团将充当“内线部队”,在前沿冲突区域实施联合全域作战中脉冲式作战第一波脉冲,主要任务是在濒海地区夺取和控制关键地域、通道和海峡,强化对前沿海域掌控权,为其他部队进入战区创造机会。

(四)空军“脉冲式空中力量”

2023年3月,美国空军参谋长小查尔斯·布朗正式签署《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提出“脉冲式空中力量”(Pulsed Air Power,PAP)概念,取代空军顶层作战概念“敏捷作战”。脉冲式空中力量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空中兵力,通过出其不意的优势力量为联合部队创造作战机会。《空军未来作战概念》指出美国空军的5项核心功能是空中优势、全球打击、快速全球机动、情报监视侦察、指挥控制,并将当前军事问题描述为通过脉冲式空中力量赢得6场关键且并行的战斗。

脉冲式空中力量作为美国空军实施联合全域作战的具体实践方式,对空军作战体系提出新要求新标准。美国空军作为“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的主导单位,“先进战斗管理系统”是其核心技术架构和技术引擎,可提供实时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支持快速决策和脉冲式作战。虽然美国空军尚未公布作战行动概念,但可以研判其必将体现空军顶层作战概念“脉冲式空中力量”的核心思想,继承“敏捷战斗部署”“穿透性制空”“先遣联队”等概念优势与特点,依托“先进战斗管理系统”架构空军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