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海催化频出!我国创新药企实力到底有多强?

 同壁财经 2024-02-02 发布于江苏

A股年线两连阴已现,沪深300的股债利差逼近正二倍标准差,权益资产的性价比正处于历史高位,A股三季报盈利改善已现,大市反弹或可期。我们知道,在经济复苏期,市场通常倾向于赋予盈利改善增速较大的方向以更高的估值。医药一直以来是业绩稳定性较高的赛道,近期不断有高频数据显示国内创新药企2023年四季度业绩表现较优,结合现在“每周必出”的创新药出海相关事件,创新药赛道业绩兑现和远景催化或许都不缺,景气度高位。
工具选择上,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创新药企”含量高达87%,指数锐度较高,风格鲜明,受创新药企出海催化提振较大。指数弹性较高,指数发布以来年化波动率高达41%。港股市场不设置个股涨跌幅限制,可实现T+0交易,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创新药ETF(159992)跟踪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聚焦A股创新药产业链,CXO含量高达23%,前十大成分股一键布局创新药龙头、CXO龙头、生物疫苗龙头,重点反映医药赛道的科技成长属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港股通医药ETF(159776)是港股市场上的医药宽基ETF,在港交所的18A融资政策下,天然具有较高比例(62%)的创新药企。除创新药企外,港股通医药ETF还含有互联网药店、医院、医疗器械等稀缺标的,风险分散能力较强,或可展现有着较低估值的港股医药板块的修复动能。

一、存量领域技术领先:抗肿瘤研发势头正猛,细分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全球老龄化,癌症已成为许多国家预期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抗肿瘤治疗也是当前全球药物研发管线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我国人口基数大,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死亡人数300万人,占癌症死亡总人数的30%,癌症患者需求突出。

随着肿瘤患病人群不断扩大、抗肿瘤药物研发营线不断发展以及患者对创新疗法支付能力提升,抗肿瘤药物市场有望稳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将达到6,620亿人民币,2024到2030年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3%。

图: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航证券研究所

我国创新药企近年来持续加码抗肿瘤创新药管线的研发,当前逐步迎来收获期。2023年我国抗肿瘤在研药物管线达2,766条,比2022年增长了15.25%。在管线数量排名前十的适应症中,有9种均为癌症类疾病。高研发投入有望为中国在抗肿瘤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筑基蓄力。

图:中国不同治疗领域管线规模
资料来源:Pharmaprojects

目前,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癌症或为发展最快的癌症治疗技术之一。抗体偶联药物的特点是抗体的特异靶向性以及小分子的高毒性。具体而言,ADC药物凭借其特异靶向性的抗体,可以像导弹一样,在茫茫细胞海中找到特定抗原的肿瘤细胞,再凭借其高毒的小分子杀死整个肿瘤细胞。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ADC具备疗效优异、安全性优、灵活性高等特点。2030年中国ADC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62亿元,2022年到2030年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8%。

图:中国ADC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科伦博泰招股书、国元证券经济(香港)整理

我国创新药企在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抗体偶联药物因其要素较多,其药物开发需要更多的技术储备。我国创新药产业链完整,上游CXO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高,工程师红利凸显,能迅速跟进相关管线,具备全球竞争力。

1月8日,ADC领域催化频出,吸引全球医药市场的关注。如我国创新药企收购外资药企加码ADC管线布局、重磅ADC药物获美国FDA加速通道资格等。肿瘤治疗是全球创新药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方向,而ADC是当前肿瘤治疗最前沿的技术领域,我国创新药企在ADC领域研发实力突出,后续有望受益于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关注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投资价值。

二、增量领域积极布局:慢性病新突破,管线布局如火如荼

伴随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慢性病逐渐成为困恼当代人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减重、脱发、阿尔兹海默症、哮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大病种获关注,现阶段已在部分大病种中取得突破,大病种大单品放量有望驱动创新药快速发展。

减重领域:市场需求庞大,国内多家企业相关药物已进入减重适应症临床开放阶段。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我国肥胖人数从2017年的1.9亿人增至2021年2.3亿人,预计于2025和2023年分别达到2.72和3.29亿人,减重药市场需求庞大。目前已经有二十余家企业的GLP-1(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肠道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减轻肠蠕动、抑制食欲等作用)药物进入减重适应症临床开发阶段,此外还有多款药物处在临床前阶段。

图:中国肥胖人数,2017-2021年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头豹研究所)

脱发:销售属性高,创新药需求旺盛。“我变强了,也变秃了”这句话虽然常被大家作为玩笑提起,但我国确实有不少人有脱发的烦恼。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人。虽然目前市面上已有米诺地尔酊剂等药物,但患者对创新药的需求仍然十分强烈,未来相关领域的创新药研发值得关注。

阿尔兹海默症(AD):需求未满足,急需创新疗法。阿尔兹海默症治疗属于严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庞大的患者急需创新疗法。根据Frost & Sullivan统计,2020年中国共有1250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人数正在逐渐增加,预计于2025和2023年分别达到1550和1950亿人。据预测,我国阿尔兹海默症205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产业化进程上,由于市场门槛高,中国新药研发目前大多数处于临床早期阶段。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处于蓝海市场,未来可持续关注阿尔兹海默症的创新突破。

图: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年治疗费用预测
  (信息来源:平安证券)

哮喘:哮喘生物创新药进展快速,有望迎来上市。根据Frost & sullivan,2021年中国哮喘人数达66.4百万例,2021年哮喘生物药规模为1亿元,未来有望迎来快速发展,预计于2025和2030年分别达到8亿元和44亿元。目前国内哮喘生物药龙头积极布局,进展迅速,国产首款哮喘生物药有望上市。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未满足临床需求,多靶点积极布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又称代谢性脂肪性肝炎,是病理变化与酒精性肝炎相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中年特别是超重肥胖个体。NASH是目前最紧迫但未满足需求的医疗领域之一,患者群体庞大。根据Frost & sullivan,预计我国NASH患者将在2025年达到4600万人,在2030年达到5550万人。目前国内有20多个药物在研,靶向丰富,大多属于临床1期阶段。

现阶段慢性病研发热情高涨,部分大病种取得创新突破,相关领域技术突破有望取得高速发展,港股创新药ETF(159567)或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

三、重磅产品业绩兑现:技术创新助推盈利收获,创新药蓬勃发展

持续高研发水平是创新药企盈利的源头活水。2021年创新药主要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超100%,2022年增速放缓与疫情管控院内放量受影响相关。同时,创新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持续加码,研发费用屡创新高。创新药企的核心盈利能力来自满足病患未满足的需求,归根到底是产品的技术创新水平。

图:创新药主要公司营收水平和研发费用
来源:华福证券

国产创新药研发质量获认可,创新药出海加速。2020 年以来国产新药出海迎来爆发,截至2023年12月24日国产新药出海75项,总交易金额39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通过海外授权,一方面国产创新药的商业天花板进一步打开,另一方面也表面国产创新药研发质量不断提高,国产新药的价值被跨国药企充分认可。

图:2019年-2023年(截至12月24日)创新药出海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医药魔方,东吴证券
创新药板块研发投入持续升高,盈利放量可期。复盘创新药企2018-2022年研发支出,绝大多数企业保持高增长趋势,创新突破可期,有望为2023-2025年商业化突破提供支撑。

图:中证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研发支出总计(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中证创新药指数成分股取至2024年1月3日

当前,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多积极因素显现。除了技术突破创新外,目前多重因素显现,创新药蓬勃发展。医保谈判支持创新药,海外出海加速,创新药产品有望放量。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缓解创新药企流动性压力。

工具选择上,港股创新药ETF(159567)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创新药企”含量高达87%,指数锐度较强,风格鲜明,受创新药企出海催化提振较大。指数弹性较高,指数发布以来年化波动率高达41%,港股不设置涨跌幅限制,可实现T+0交易,值得大家重点关注。
创新药ETF(159992)跟踪的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聚焦A股创新药产业链,CXO含量高达23%,前十大成分股一键布局创新药龙头、CXO龙头、生物疫苗龙头,重点反映医药赛道的科技成长属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港股通医药ETF(159776)是港股市场上的医药宽基ETF,在港交所的18A融资政策下,天然具有较高比例(62%)的创新药企。除创新药企外,港股通医药ETF还含有互联网药店、医院、医疗器械等稀缺标的,风险分散能力较强,或可展现有着较低估值的港股医药板块的修复动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