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又一真迹现世,这字能与王羲之“平起平坐”,900年来无一人超越

 墨品书法网 2024-02-02 发布于北京

虽然“大才子”苏轼,开创宋代“尚意”书风,写出“天下第三大行书”《黄州寒食帖》,但真正的“宋书第一”却不是他,而是疯疯癫癫的米芾。

了解宋代书法的人皆知,米芾天资十分惊人,具备狂傲的资本,他初期取法“唐楷”,临摹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人法帖,强化法度意识,打牢基本功。

因此,观察米芾的行书,无论行笔如何迅疾、飞动,控笔一直平稳沉着,筋骨洞达雄健,毫无油滑、散漫之病,然而,米芾不满足“唐楷”的规范中正,由此转入高深、畅意的魏晋书法。

30岁之后,米芾进入“集古字”时期,搜集、临摹大量晋唐法帖,尤以“二王”为重心,掌握了畅意多变、妙趣天成的书法精髓。

在世人眼中,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当为《方圆庵记》,可如今米芾又一真迹——《自作诗卷》现世,水平不输《方圆庵记》,能与王羲之平起平坐。

全文共计73个字,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彼时米芾31岁,正值通悟之时,行笔飞动迅疾,笔画圆转牵丝,或侧锋、或露锋入纸,运笔采用中锋。

遇到转折、连接处,再次调转笔锋,时而以侧锋挑出,让上下两笔连贯自如,时而藏锋回转,保持力道浑实凝厚,尽显“八面出峰”之妙。

结字上,米芾巧用聚散、开合,融合“二王”欹侧姿态,展现拟物化的生动意态,例如文中“幽”字,上开下合,左疏右密,重心似乎向左方下沉,好在左边布白多,右边笔画多,力量感一下子分散开,维持了平衡性。

这一布局奠定险绝有趣的氛围感,而上开下合的结构,犹如兰草盛放,下方是根,上方是茂密枝叶,十分自然灵动,从整体结构来看,好似悬崖边上的兰草,蕴含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越看越感精悍。

而章法上,为了强化节奏感,米芾加重提按顿挫的变化,力道轻重、行笔缓解、墨色浓淡极为鲜明,使全卷起伏跌宕,具备动势和立体感,时而出现的枯涩之笔,增强了几分典雅拙朴的高古质感,艺术气息颇为浓厚。

无愧于苏轼称赞“米字”曰:“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甚至这件《自作诗卷》功力之高,900年来无一人超越。

时常临摹,可以提高用笔的灵活性,感受“八面出峰”之妙,一改单调板滞,写出活力和艺术之美,还能辅助大家理解“二王”笔法,日后临摹晋唐法帖。

真迹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米芾《自作诗》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版为全新复刻本,在正文下方加入现代字注解。

既不妨碍观览全卷,还能帮助初学者辨读,而且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真迹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真迹,若您喜欢可以点击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