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临床意义

 文进玲玉 2024-02-02 发布于江苏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 (直径 8.0~9.5 μm),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 RNA 经碱性染料(如煌焦油蓝、新亚甲蓝等)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网织红细胞自骨髓释放到外周血液后仍具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约 1~2 天后,过渡为成熟红细胞 ICSH 将网织红细胞分为 4 型。

图片

检测方法与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质内尚有嗜碱性的 RNA 物质,经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活体染色后呈浅蓝或深蓝色网状结构。

2、血液分析仪法:特殊染料与网织红细胞中 RNA 结合后进行 RNA 定量,可精确计数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百分数 (Ret%), 并可根据 RNA 含量将网织红细胞分类及计算网织红细胞其他参数。

图片

普通显微镜法
1、染色液

①新亚甲蓝枸橼酸氯化钠染色液:新亚甲蓝 0.1 g 溶于 100 mL 枸橼酸氯化钠溶液内 (1 体积 30 g/L 枸橡酸钠溶液与 4 体积 9.0g/L 氯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混匀,待染料溶解后过滤。

②煌焦油蓝生理盐水染色液:煌焦油蓝 1.0 g、枸橼酸钠 0.4 g、氯化钠 0.85 g,溶于双蒸馏水 100 mL 中,过滤后备用。

2、操作

①在小试管中加入染色液 2 滴;再加人静脉血(或末梢血) 2 滴,混后放置 37℃恒温水箱中。

②10 分钟后取 1 滴混悬液制成涂片。

图片

③在油镜下直接观察 1000 个红细胞中 Ret 数。或以 Miller 窥盘计数法计数:Miler 窥盘 为一个厚为 1 mm、直径为 19 mm 的圆形玻片,玻片上用微细刻线画出两个正方形格子,大方格 B 面积为小方格 A 的 9 倍。置于目镜内,计数小方格内红细胞数 (将小方格内数得红细胞数乘以 9,折算成一个大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和大方格内的 Ret 数。

图片

3、结果计算

①直接观察法:网织红细胞比例 = 计数 1000 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数 / 1000

②窥盘计数法:网织红细胞比例 = 大方格内网织红细胞数 /(小方格内红细胞数 ×9)

③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个 / L)=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x 红细胞数 / L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RPI=(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 2)×(患者血细胞比容 / 0.45)

4、参考区间

①网织红细胞比例:成年人:0.005~0.015 新生儿:0.03~0.06;儿童:0.005~0.015
②网织红细胞绝对数成年人:(24~84)×10%/L
③RPI :2

注意事项
1、标本应在 4 小时内进行处理。置于清洁的棕色瓶中保存,染色液应无沉淀。

2、新亚甲蓝染料为 WHO 所推荐,着色强且稳定,背景清晰,利于计数;室温 < 15 ℃ 时,放 37 ℃ 恒温水箱;用瑞氏 - 吉姆萨染液复染后,可使 Ret 计数结果减少。

3、目前临床常用血液分析仪法。使用 Miler 窥盘时为了控制 CV 在 10% 之内,要求在连续视野中小方格内需要计数的红细胞数。

图片
4、正确辨认网织红细胞,外周血液网织红细胞主要为 V 型,凡含有 2 个或 2 个以上颗粒、且颗粒必须远离细胞边缘的红细胞均应计为网织红细胞。要与其它红细胞各种颗粒或包涵体鉴别。

临床意义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

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多尤为显著。

②网织红细胞减少:是无效红细胞造血的指征,见于非增生性贫血(如铁、铜、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缺乏)慢性病性贫血(如慢性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③鉴别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当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时,网织红细胞增常见于血红蛋白病,网织红细胞正常时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疾病。
正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出血和溶血综合征,网织红细胞正常或降低常见于骨髓衰竭或慢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常提示用维生素 B12 或叶酸治疗。

④RPI>3 时,提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RPI<2 时,则提示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

2、评价疗效

①观察贫血疗效:网织红细胞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经有效治疗 2~3 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 天达到最高峰(约 10%),2 周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②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骨髓移植后第 21 天,如网织红细胞 > 15x10^9/L,常表示无移植并发症;若骨髓开始恢复造血功能,首先表现为 HFR 和 MFR 的升高,其次为网织红细胞升高。因此,RMI 的改变更为灵敏。

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 

网织红细胞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机体接受放疗、化疗后,如出现骨髓抑制,早期 HFR 和 MFR 降低,而后网织红细胞降低;停止治疗,骨髓功能恢复后,这些指标逐渐恢复。

4、药物影响 

许多药物可引起外周血液网织红细胞变化,可导致网织红细胞假阳性的药物有解热药、氯喳、左旋多巴、奎宁等;可导致网织红细胞假阴性的有硫哗瞟吟、氯霉素、甲氨蝶吟等。

网织红细胞的效应药物:Ret>1.5%:铁剂、维生素 B12 和叶酸。Ret<0.5%:硫唑嘌呤、氯霉素、卡马西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