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工资收入有多少?知识分子的天堂,平民百姓勉强温饱

 杂家馆藏 2024-02-03 发布于四川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中的佼佼者如鲁迅、蔡元培等人,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月薪高昂,与普通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将通过数据和实例,揭示当时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的收入和生活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知识分子的收入情况。在1916年,鲁迅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月薪高达300银圆。一年后,蔡元培成为北京大学校长,月薪为600银圆。同时,陈独秀作为北大文科学长和胡适作为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室主任的月薪均为300银圆。而周作人作为北大教授兼国史编纂处主任的月薪为240银圆,而李大钊作为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月薪为120银圆。这些知识分子的收入在当时的社会中属于顶尖水平。

除了这些知名人士,当时还有一位多才多艺的教授徐志摩,他在上海同时担任三个大学的教授职位,并积极参与杂志编辑、翻译、评论撰写和小说创作,平均月收入达到了600银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

然而,相对于这些高收入的知识分子,普通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富裕。鲁迅家里请了三个保姆,包吃包住,每人月薪3个银圆。北京的人力车夫,月收入平均是7-8个银圆。而河北全省小学教师最高月薪不超过24元,最低16元,平均20元。乡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更是平均只有4-5元。这些数据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差异。

除了收入方面的差异,我们再来看看物价方面的情况。1912年到1919年期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到将近30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至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些数据表明,当时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这也意味着普通百姓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一个五口之家每年需要花费多少银圆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根据狄登麦在1918年的调查,北京市郊的五口之家,平均每年开销需要100银圆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要达到小康水平,每年需花费180银圆左右。这意味着普通百姓每年辛勤劳作所获得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对于这些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收入远高于普通百姓。他们可以购买昂贵的物品和房产。例如,在1919年,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合买新街口八道湾11号宅院时,花费了4000银圆(也有说法是3500银圆),这是一套典型的三进大四合院,拥有21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和几间厢房。这样的豪宅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然而在1923年,兄弟失和后,鲁迅再购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即今北京鲁迅博物馆。这是一座小四合院,占地400平方米,包括三间南房和三间北房,以及东西各两小间厢房。虽然具体的购买价格没有提及,但改造和维修费用应该不会超过一千银圆。虽然这所房子不如前一个宅院豪华,但对于鲁迅来说仍然是相当重要的资产。

总的来说,当时的社会中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差异。这些知识分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高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在贫困之中。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不仅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也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历史时期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