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对日本人评价一针见血

 gudian386 2024-02-03 发布于山东

日本,这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度,在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司马光的评价却显得颇为矛盾,他称日本人为“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危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这句话中,司马光既对日本人有所称赞,又表达了批评。他承认日本人在小礼、小节上的注重和拘泥,但同时又批评他们在重大原则、大德、廉耻方面的缺乏。“知小礼而无大义”揭示了日本人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细致和周到,但却在更深层次的大义理解上有所欠缺。这可能是因为日本在当时尚未完全吸收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也可能与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有关。

“拘小节而无大德”,司马光指出了日本人在日常生活细节上的过分关注,但却忽视了更大的道德原则。这也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在文化价值观上的某种偏差。

“重末节而轻廉耻”,这句话揭示了日本人在对待生活细节和道德原则之间的矛盾。他们过分注重表面的礼节,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道德底线。这种重末节、轻廉耻的行为方式,可能是导致日本社会在当时出现一些道德问题的原因。

“畏危而不怀德”,这句话揭示了日本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懦弱和无担当。他们害怕风险和挑战,但却忘记了在困难中坚守道义和德行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在面对挑战时的某种软弱性。

“强必盗寇,弱必卑伏”,这句话描绘了日本人在强者面前的贪婪和在弱者面前的屈服。他们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力量时,往往表现得过于软弱,而在面对弱者时,却可能表现出过于强硬的态度。这种性格的双重性,无疑也是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

司马光对日本人的评价,既包含了对其文化习俗的肯定,也揭示了其性格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种评价的背后,无疑反映了当时中国对日本的看法和认知。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性格都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评价来概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