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泻心汤:用生姜散寒逐饮之力以解水气之邪

 循天园 2024-02-03 发布于广西

仲景公的五个泻心汤中,生姜泻心汤是和半夏泻心汤最相近的一个方子,仅增加了四两生姜,而将干姜从三两减至一两。看似姜的数量有所增加,仔细推之,实则不然。因为在事实上,一斤生姜去除水分后,自然干燥的状态下,最多产生半斤左右的干姜。实际上生姜、干姜的问题按此估算,应当是不增不减。而仲景公以生姜易干姜二两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有毫厘千里之别。

生姜泻心汤出自仲景公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曰:“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该条文中明显可以体会到其证的诱因是“伤寒汗出”,与半夏泻心汤之“下之后”,在病因上明显不同。文中明确指出,“胃中不和”是以下一系列症状的诱因,主要是因汗不得法,也有可能是脾胃素虚,又因用汗法,损伤脾胃之气。一般来讲,心下痞按之当较柔软,此处却讲“心下痞硬”,而“胁下有水气”说明由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互阻于中焦,使脾胃升降失常,脾虚而水运失常,不能将津液上输于肺而四布,滞留于肠胃之间,故有“水气”之因,但又因此邪尚未成形,只是在痞满的情况下而挟有水气之邪,故仲景公在此水气之邪未成形之前,简单用生姜散寒逐饮之力以解水气之邪。

一般来讲,像半夏泻心汤证这种,寒热夹杂、虚实并存、表里兼有的特殊复杂的病证中,本来就是多因误诊误治而来,如果误上再误,只会把病证越治越复杂。所以似是而非,毫厘千里啊。恩师陈瑞春先生家里三代为医,陈老用五十年的时间研究伤寒精义,认识到生姜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绝不是一般认为的生姜与干姜之别,而是在半夏泻心汤证中,又出现了由于脾胃功能的下降,而产生了水气之邪之证。而水气病的产生可以直接导致心、肺、肾功能的失调,即所谓的肺心病、心肺功能失常、心肾不交之证的缘起。李东垣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要是告诫后人,在人的生理变化中,脾胃功能的失常,往往都是万病之源。

《素问·经脉别论》中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而现证“伤寒汗出”之后,“胃中不和”而致谷不消而作腐,故为食臭,水不化而横流,故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水谷不消,糟粕腐化,有不遽下者乎?“干噫”一证,“胃中不和”,气滞内结,逆而上冲,腐气上泛则“干噫”、口臭、恶心。食腐不化,谷物不消,流于肠间,逆其势而不平,“腹中雷鸣”则自然而成,何苦要去琢磨“肠胀气”是如何形成的,细菌有多少种?断其源,化其饮,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益脾胃自然化解。(冯向东)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