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经络之足少阴肾经穴位解析

 紫色冀书馆 2024-02-03 发布于北京

足少阴肾经(运行:17-19点)

足少阴肾经的注意事项:

1、肾经当令不宜过量运动,还有喝水不宜多。

2、肾经穴位适合拍打刺激,每次5-10分钟,

3、肾经穴位有27个,左右侧加起来54个。

4、肾经不正常,会出现以下4种疾病:

①经络症:肾阴不足,则以怕热为主,症见容易口干舌燥、慢性咽喉炎、气短喘促、心烦心痛、失眠多梦、五心(手心、足心、心口)发热等;

②脏腑症:主要表现在主水失司而致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心悸、易惊、易恐、耳鸣、眼花。肾气绝则骨髓失养、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齿松发枯、面色无华。

③亢进热证时症状:尿黄、尿少、口热、舌干、倦怠、足下热、大腿内侧疼痛、性欲增强、月经异常。

④衰弱寒证时症状:尿频、尿清、肿胀、腿冷、足下冷、下肢麻木痿弱、容易受惊、犹豫不决、性欲减退、肠功能减弱。

从始发穴涌泉穴开始:

1.涌泉:经气喷涌如泉水

 

主治:头痛、头晕、咽喉肿痛、足心热、下肢瘫痪。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
取穴: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功效:补脾益肾,镇惊息风,疏肝理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涌泉200次,用于治疗头晕、小便不利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喉痹、头顶痛。

2.然谷:穴在如山谷一样下陷中

主治:月经不调、胸胁胀满。
位置: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坐位垂足,内踝前下方明显骨性标志,即舟骨,前下方凹陷处即是。

功效:调肝补肾,固摄带脉,凉血止痉,祛风除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然谷200次,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疾病。

3.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如溪沟

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失眠、头痛。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取穴: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

功效:滋阴填精,温肾助阳。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太溪200次,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耳鸣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各种肾虚引起的症状。

4.大钟:穴在足跟,骨较大,名为大钟

主治:咽喉肿痛、腰脊强痛。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跟骨上缘,跟腱附着部前缘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穴,向下半横指,再向后平推至凹陷处即是。

功效:润补肝肾,通络止痛。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大钟200次,用于治疗足跟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肾虚气喘、咯血等。

5.水泉:水液如泉水

主治:小便不利、足跟痛。
位置:在足内侧,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穴,直下1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功效:调补肝肾,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水泉200次,用于治疗视物模糊、腹痛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疾病。

6.照海:气盛如海,可光照周身

主治:咽喉肿痛、心痛、气喘、便秘、肠鸣泄泻、月经不调。
位置: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
取穴:坐位垂足,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

功效: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用力按揉照海200次,用于治疗失眠、烦躁不宁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小便频数等疾病。
③刮痧:从内踝关节向足底方向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咽喉干燥、脚气、梅核气等。

7.复溜:经气复出溜注在此

主治:水肿、腹胀、腰脊强痛、盗汗。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的前缘。
取穴:先找到太溪穴,直上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功效:利温除热,滋养肝肾。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复溜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腿肿。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水肿、腹胀、盗汗。

8.交信:信指脾土,经气交会在此

主治:月经不调、大便难、赤白痢。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后际凹陷中。
取穴:先找到太溪穴,直上3横指,再前推至胫骨后凹陷处即是。

功效:补脾益肾,温阳通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交信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月经不调。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崩漏、阴挺、阴痒等疾病。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小腿内侧痛。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泄泻、赤白痢、淋证等疾病。

9.筑宾:强健膝盖和小腿

主治:脚软无力、小腿内侧痛。
位置: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5寸,比目鱼肌与跟腱之间。
取穴:先找到太溪,直上量7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功效:调理下焦,宁心安神。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筑宾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小腿内侧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疝气、水肿等疾病。
③拔罐: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小腿内侧痛。
④刮痧: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癫狂、口吐涎沫。

10.阴谷:穴在关节内侧如阴谷

主治:小便难,早泄,阴囊湿痒遗精、阳痿。
位置:在膝后区,腘横纹内侧,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取穴: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内侧可触及两条筋,两筋之间凹陷处。

功效:补益肝肾,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阴谷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阳痿、月经不调。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等疾病。

11.横骨:穴位在耻骨上缘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便秘。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滋精固涩,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横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疝气、阳痿。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脱肛、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少腹痛等疾病。

12.大赫:盛大充盈元气之处

主治: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痛经。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依上法找到横骨,向上1横指处即是。

功效:调补肝肾,温经散寒,健脾利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大赫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小腹痛、阳痿、遗精等疾病。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不孕不育症。

13.气穴:肾气汇聚之地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通、遗精、阳痿。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下4横指处,再旁开0.5寸。

功效:调补肝肾,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气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奔豚症。

14.四满: 肾经入腹的第四穴,可治腹部胀满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遗精、水肿、小腹痛、便秘。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下3横指处,再旁开0.5寸。

功效:健脾利湿,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四满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小腹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遗精、带下小腹痛等疾病。

15.中注: 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
位置:在下腹部,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补脾益肾,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中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便秘。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16.肓俞: 膏脂之物由此外输

主治:腹痛绕脐、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位置:在腹中部,脐中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旁开0.5寸。

功效:理气止痛,润肠通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肓俞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便秘。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疝气等疾病。

17.商曲:金音专治大肠疾病

主治:腹痛绕脐、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上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益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商曲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腹中积聚、冷痛等疾病。

18.石关: 治腹部坚实病症的要穴

主治:经闭、带下、产后恶露不止、阴门瘙痒。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肚脐上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降逆止呕,温肾助阳。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石关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腹胀、呕吐、呃逆。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产后腹痛、不孕、便秘、呕吐等疾病。

19.阴都: 为水谷聚焦之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痛、便秘、不孕。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中点,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温肾助阳,温经散寒。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阴都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胃脘胀痛、呕吐。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少腹痛等疾病。

20.腹通谷:腹部水谷通过之处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胸痛、心痛、心悸。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4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腹通谷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胃脘胀痛、呕吐、心痛。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痛、心悸等疾病。

21.幽门: 穴之深部,邻近幽门

主治:腹痛、呕吐、消化不良、泄泻、痢疾。
位置: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取穴:仰卧,胸剑联合处,直下量3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

功效:降逆和胃。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幽门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胃脘胀痛、呕吐。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胃痛、呕吐、消化不良等疾病。

22.步廊: 经气自此,如步行于庭堂之两廊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乳痈、鼻塞、胃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炎。
位置: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自乳头向下摸1个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

功效:止咳平喘,宽胸理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步廊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气喘、咳嗽。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呕吐、咳嗽痰多等疾病。

23.神封:心之所属穴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痛、乳痈、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位置: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平乳头的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

功效:止咳平喘,疏肝理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神封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胁胀痛气喘、咳嗽。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胀痛、呕吐、咳嗽等疾病。

24.灵墟:心灵的堆墟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乳痈、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位置: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自乳头垂直向上推1个肋间隙,该肋间隙中,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功效:疏风止咳,祛痰平喘,肃降肺气,壮阳益气。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灵墟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胁胀痛、气喘、失眠。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胸胁胀痛、咳嗽等疾病。

25.神藏: 穴当心神匿藏之处

 

主治:咳嗽、哮喘、胸痛。
位置: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自乳头垂直向上推2个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

功效:止咳平喘,理气止痛。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神藏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痛、气喘、咳嗽。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痛、呕吐、咳嗽等疾病。

26.彧中: 肾气行于胸中大盛之处

主治:咳嗽、哮喘、胸胁胀满。
位置: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自锁骨下缘垂直向下推1个肋骨,就是第1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

功效:止咳平喘,理气除满。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彧中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痛、气喘、咳嗽。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痛、咳嗽痰多等疾病。

27.俞府: 肾之经气由此输入内脏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胁胀满、不嗜食、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位置:在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穴:仰卧,锁骨下可触及一凹陷,在此凹陷中,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

功效:止咳平喘,理气止痛。

保健方法:
①按摩:用大拇指按揉俞府200次,每天坚持,能治疗胸痛、咳嗽、呕吐。
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心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经络篇:
12经络之足阳明胃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足厥阴肝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手少阳三焦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解析
12经络之手少阴心经穴位解析
12经之外14经之二督脉穴位解析
12经之外14经之一任脉穴位解析

    爱养生,爱研究,HI,我是一个爱研究养生的小顽童追求简单养生知识关注我

带你科普养生,欢迎点赞+转发

三连一下,学习中医养生知识
爱我就帮我点击“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