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惊蛰及谚语俗语(老任摘抄整理)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2-03 发布于河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其同样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变化的观察总结,反映了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春雷惊百虫”,到了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被惊醒。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其同样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变化的观察总结,反映了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春雷惊百虫”,到了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被惊醒。

     因为惊蛰节气的自然节律,惊蛰是告诉农民伯伯春耕开始的节令。惊蛰过后,春回大地,万物更新

Image
一、惊蛰相关谚语:

1.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2.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3.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4.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5.惊蛰不藏牛。

6.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7.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8.惊蛰至,雷声起。

9.二月打雷麦成堆。

10.冷惊蜇,暖春分。

Image

二、惊蛰时节的民间习俗

惊蛰吃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但其来源还无从考据。估计是因为惊蛰后气温开始升高,容易口干舌燥、而吃梨可以对人体起到滋阴清热的作用。

蒙鼓皮:惊蛰起于春雷,而民间雷神是鸟嘴人身,背后双翼的形象,他手持大锤,击打周身的天鼓来造雷。天上的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在此时蒙鼓皮。

此外,每年到了惊蛰时节,在广东和香港地区,民间也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习俗。

三、惊蛰养生

   惊蛰意味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与自然界的冬藏转春生相对应。中医也讲究:春生养肝,肝在五行中对应的是木,在四季中对应的是春,所以春季应该注重肝部的保养。


   惊蛰时节饮食应顺应时节特性,顺肝气,养五脏。清淡的诸如春笋、菠菜、芹菜、水萝卜、木耳、油菜、银耳等食物能够起到保阴潜阳、清肝降火,护肝健脾的作用。

​   惊蛰时节的食疗养生应遵循顺应阳气升发原则,同时还需要春捂秋冻的原则,春捂要怎么捂,所谓的“捂”都以不会出汗为宜。

Image

  四、关于惊蛰相关习俗和谚语

1、”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意思是如果惊蛰节气时不冷,那么往后会冷很长时间。

2、“冷惊蛰,暖春分”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气温很低,那么等到春分节时节时气温就会高一些。

3、”雷打惊蛰前,二月雨连连“意思是如果惊蛰前打雷,那么农历二月份的雨水就可能会很多。

4、”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意思是惊蛰时节后气温回暖,蛰伏在地下的蛙类、蛇类便从土壤、洞穴中苏醒和活动。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