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 读《范蠡传》

 三个石头读书 2024-02-04 发布于广东

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

——李斯 评 范蠡

去过几次嘉兴,楼下一条大路,叫“槜(zuì)李路”,一直觉得这两字生僻,深究后,才发现个中大有学问。

喜欢吃李子的人应该知道,嘉兴的“檇李”,是李中精品,一直在中国“十大名李”中高居首位。

喜欢读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嘉兴的“槜李”,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大战第一仗的主战场,史称槜李之战

是役吴王阖闾起兵伐越。越王勾践率兵抵御,阖闾身受重伤,死在败退途中,由此引发了吴王夫差励精图治,为报杀父之仇卷土重来,从而发生了后来的夫椒之战,以及后来的后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在范蠡和文种的辅佐下,竟然再次翻盘,反手灭了吴国。

这段历史,一波三折,精彩纷呈,夫差、伍子胥、勾践、范蠡、文种、西施,英雄人物辈出,再加上美女情节加持,以及背后楚国和晋国的大国博弈,几千年来一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

而这段历史里面,最避不开的人物:就是范蠡。

这一期就通过这本《范蠡传》,来一窥他这兼千古奇相和东方商圣为一身的传奇人生。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相国、上将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被史学界称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经营之神、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

范蠡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

梁启超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也仅仅评出了“两个半圣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两个圣人,和曾国藩半个圣人。

但在我看来,虽然说人无完人,但范蠡在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外交等重大领域均有建树,集老子、孔子、孙子思想之大成,堪称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商界圣星,他有足够的资本被称为“圣人”或者“完人”。

政治上,兴一国,灭一国,这是儒家家国天下建功立业的事功,他的重人重谷、韬光养晦、兴国方略至今仍可借鉴。

军事上,多次创造了 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他的持久防御、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军事思想至今熠熠生辉,也算不输于同时代的孙武。

处世哲学上,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毅然辞去。前有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后有文种被越王勾践赐死,只有范蠡毅然辞官,看淡了荣华富贵,看透了“鸟尽弓藏”的历史宿命,保存自己直到古稀之年,寿终正寝。

经济上,治产经商,富至巨万。同代人望尘莫及,后代人难继项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他主张商品流通、平抑物价、先富带后富的经济思想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性意义,甚至最早提出“物价贵贱随供求关系变化”之朴素理论。

可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完人”,在在2000多年的历史中,却极少被历史正统所推崇。

按照本书作者的说法,范蠡“史无传”(在史记中的地位地下,司马迁没有为其列传,地位不如游侠和酷吏)、“书绝版”(《范蠡兵法》、《致富奇书)均失传)、“地无物”(文庙、武庙等纪念性建筑,都没有范蠡的份,即使在华东各处都有“蠡园”、“蠡口”,也大多是由于范蠡和西施的传说而非纪念范蠡本人)

如此现象的缘由,是因为范蠡犯了三忌:“不愚忠”、“不清贫”、“不检点”。

“不愚忠”——是说他不把个人进退荣辱系在某个人身上,哪怕此人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而是寄托在事业上、对社会的贡献上,治国成功,又去经商,为世人树立了一个“成功”榜样。

“不清贫”——是说他辞官后,不愿老死山林,毅然选择“士农工商”的第四等级职业,亲自饲养贩卖五畜,以“酒囊皮子(鸱夷子皮)俗名,和“下里巴人”滚在一起,太失身份,犯了“不清贫”大忌。尽管人们羡慕他的富有,同代人甚至向他取经致富,但却羞于谈他经商之道、致富业绩,更不用说为他树碑立传建庙了。

“不检点”——是说范蠡生前身后没有受到应有尊重,有一个致命原因,是传说他辞官后把美女西施带走荡舟于江湖。。实际上,正史没有西施其人。野史记载,西施被越王后以“亡国之女”沉江。司马迁写到范蠡,提到了他夫人和儿子,绝无西施二字,更无三妻四妾。只能说明范蠡功高遭妒,名高受谤。范蠡兴越灭吴,功垂青史;辞官经商,富甲天下,难免遭人暗伤。这本《范蠡传》也采信了范蠡和西施并无瓜葛的立场。

与老子(老子:BC 571-471)同时代之人,是深谙道德经中“道”之精髓并身体力行去践行的第一人。

《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范蠡深谙此道,最善于在福的顶端看到祸所伏,果断离开,毫无贪恋,这是他对福祸相生的人生规律的透彻领悟。

《道德经》第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范蠡在19年中三致千金,却经常仗义疏财,这正式来自于老子的财富智慧。

《道德经》第8章:不争而善胜,夫唯不争,故无尤,无执故无失。

因为不争,在多年陪伴越王勾践的过程中,虽然伴君如伴虎,却保得全身而退,因为不争,勾践才伤害不了他。

《道德经》第9章:名成功隧身退,天之道,名与功,身之仇,功名就,身寂灭,故道诫之。

灭吴胜利后,范蠡及时身退。在离开越国的时候,给文种写了一封信,劝他及时离开,文种不听,对越王勾践存有幻想,仍贪恋着官位,后来却遭杀身之祸。这是范蠡“功成身退”的人生智慧。

嘉兴除了檇李路,还有一个范蠡湖公园,相传西施死于此,墓葬湖中,所以又称西施冢。

旁边有做通越阁,往北就是吴国(苏州),往南就是越国(会稽,即绍兴),地方虽不大,有机会到这里追怀古人,还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在今天重读范蠡,领悟“卧薪尝胆”、“鸟尽弓藏”这些成语背后所映射的吴越争霸那段精彩历史,以及范蠡这样一个博学全才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人生起伏。

领会他那先天下之忧的儒家勇气,“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道家思想,还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放气质。

也许学到一星半点,你就能做到像范蠡这般:年轻时看得远,中年时看得透,老年时看得淡,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三个石头

2024.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