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野16个军的首任军长,为何没一个获上将军衔?而四野却有七个?

 哈哈狮的信箱 2024-02-04
1949年初,鉴于解放战争形势的改变,中央军委对我党所有武装力量再次进行整编,原先按地域区分的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分别改为第一至第四野战军。
各野战军根据自身部队情况,扩充兵团编制,兵团下的纵队大多数都改为军。当时的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都兵强马壮,各自拥有十余个军。
可奇怪的是,在1955年授衔时两支部队却有很大区别,三野16个军的首任军长,没有一位获得上将军衔,四野18个军的首任军长,出了七位上将,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授衔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要综合各个时期的贡献,而不是看一时的职务,因此,曾经大家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不能代表整个履历生涯。
三野麾下的16个军依次为第20军到第35军,33军军长张克侠、34军军长何基沣、35军军长吴化文这三个起义过来的将领是没有参与授衔的,他们建国初就离开军队、转到地方。
剩下的13名军长,有三人为少将军衔,分别是28军军长朱绍清、29军军长胡炳云、30军军长谢振华。
图片
朱绍清红军时担任过红四师十团团长,抗战时担任过新四军下的旅长,解放战争纵队改编为军前,他是华野二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胡炳云红军时担任过红二师四团副团长,抗战时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7旅副旅长,解放战争纵队改编为军前,他是华野11纵司令员。
谢振华的经历就比较坎坷,他红军时就是红三军团的团政委,但直到抗战结束都还是新四军第三师下的团政委。
不过解放战争时期他发展得还不错,纵队改编为军前他已是华野12纵司令员。
这三人至少在某一个阶段职务是比较低的,无法够得上中将的标准。而授衔时,正军级、副军级、准军级为少将的情况并不少,他们三人的军衔是没问题的。
图片
三个未授,三个少将,剩下的十人都是中将。其中王必成和陶勇名气是比较大的。
王必成红军时期是副师级、抗战时期是新四军正旅级,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跟八路军主力团正团级差不多。解放战争后期,他是兵团副司令员。
陶勇红军时比王必成稍高,长征后担任过师长,其他时期情况都跟王必成差不多。
1955年上将的授予标准:红军正师级,抗战任八路军正团级(新四军正旅级),解放战争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原则上授中将,有代表性、非常突出的少数可授予上将,像四野就有此类情况。
王必成当初也因为军衔的事闹过情绪,罗帅亲自找到他说明理由,解开了这个心结。总体来说王必成、陶勇被授中将也算合理。
其他的三野军长,基本在红军时都只是团级干部,解放战争后期才成为纵队司令员/军长,资历方面比较浅,授中将跟当时的标准一致。
图片
再看四野这边,麾下的18个军依次为第38军到第55军。起义的51军军长张轸、53军军长彭杰如未授衔,52军军长王劲修于1950年自杀。
其余的5个军长是中将,3个军中是少将,竟有7个首任军长是上将。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分开看每个人的情况又觉得合理。
38军军长李天佑红军时期担任过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红1军团第4师师长。
抗战时期虽然有很长时间他都在苏联,但1938年3月就代理过115师343旅旅长,这资历比三野部分抗战后期才成为新四军旅长的干部要强。
解放战争他的确是38军首任军长,可早在1947年6月、1948年5月两次四平作战及天津战役中负责指挥的兵力就超过了两个纵队(军),后来还兼任13兵团副司令员。
图片
39军军长刘震资历方面稍差,不过在1936年4月还是当过师政委,时间晚是晚了点,但毕竟还是在标准内了。抗战时期他担任过八路军344旅旅长、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
到解放战争,他所率的2纵战绩超然,歼敌数量是四野之最,林总逢大战必用2纵。且刘震也不是简单的军长,还兼任14兵团副司令员(后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
40军军长韩先楚跟刘震差不多的资历,也是1936年才当上师级干部,抗战时期担任过八路军115师344旅代旅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同样在解放战争开始后,韩先楚开始大放异彩,打出“旋风司令”的威名,解放海南岛大功一件,兼任过12兵团副司令员,后在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也是多次抵前指挥。
刘震跟韩先楚都符合“有代表性、非常突出”这一类,他俩的“代表性”是红25军,这支帮助中央渡过难关的部队,历史地位很重要。“非常突出”就是战功方面,二人无可挑剔。
图片
43军军长洪学智红军时担任过红4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担任军长时还兼任15兵团副司令员。
抗美援朝中,洪学智是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
44军军长邓华担任过主力师政委,抗战时是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委,解放战争后期他是15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还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上将没得跑。
45军军长黄永胜除了没参加抗美援朝外,其他资历都跟邓华差不多,正兵团级干部,上将是标配。
图片
比较特殊的是55军军长陈明仁,他虽然也是起义过来的,但级别比上述几位起义将领级别高很多,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
而且他当时这支部队是有退路的,既可以死守长沙,也可以南下与白崇禧汇合,再不济还可以遵从蒋介石的命令撤到西南负隅顽抗。
这三条路,任哪一条都会给全国解放带来一定的麻烦。好在陈明仁最终决定起义,让彼此都减少伤亡。因此中央予以优待,按照对等原则让他担任了解放军第21兵团司令员。
后来陈明仁率领21兵团参加广西剿匪,打得比一些四野老部队还好。1952年形势安稳,21兵团缩编为55军,陈明仁是首任军长。他既有战功又有统战作用,因此被授予上将军衔。
图片
总的来说,四野的这些被授上将的首任军长,除陈明仁外,最少都兼任了兵团副司令员,早期那些硬性标准也都够。
而三野的王必成和陶勇,资历方面稍微差一点,又不像刘震、韩先楚那样有代表性,因此上将可授可不授,都属于正常情况。
评衔小组综合考虑后,最终授予王、陶二人中将,也不算违背规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