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兰州家长 2024-02-04 发布于甘肃

邓华,解放军57名上将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说上将是没有排名的,如果要排的话邓华肯定可以排进前五。。。

解放军中敢说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大概只有彭总,林帅,粟裕大将和邓华。。。

为何邓华能在猛将如林的四野和志愿军中脱颖而出?了解完他的经历大概就有了答案。。。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10年4月28日,邓华生于湖南省郴州,他的家庭算是一个书香门第,幼年读了几年私塾。

注:邓华的父亲邓养源是晚清秀才,教私塾为业。邓华原名邓多华,字实秋。他有个哥哥邓多英也是很早期的党员,邓华参加革命也是受到哥哥的影响。。。

1925年,到长沙岳云中学、南华法政学校读书,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注:1925年,15岁的邓华考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春,17岁的邓华进入南华学校政治班学习。。。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5月21日,“马日事变”后返回家乡。

注:在南华法政学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属于高中时期入党。。。马日事变是四一二事变之后的又一严重反革命事件,这次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内部不同势力形成宁汉合流,也直接促成了不久后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7师政治部任组织干事。4月,随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1师第33团2营6连党代表 、第31团1营营委干事 、第31团党委组织干事 、第3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注:南昌起义之后,主力南下潮汕后失败,反而是在三河坝阻击的部队有部分保留下来,在朱德陈毅的带领下赴湘南领导了湘南起义。当地有十几个县的农民组织积极响应了湘南起义,有相当一批后来赫赫有名的将领就是在湘南起义中加入红军的,比如萧克,比如邓华。。。

红七师由郴县农军改编而成,后编入红四军。红四军由主席带领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和朱老总带领的南昌起义的部队合并而成,全军共6000余人,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所属部队分为两个师四个团。其中:

第十师是原来南昌起义的余部:师长朱德(兼),党代表宛希先。下辖两个团:二十八团、二十九团。

第十一师是秋收起义的部队:师长毛泽东(兼),党代表何挺颖。下辖三个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三十三团。

1929年12月下旬,邓华参加了在上杭古田举行的红4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

注:古田会议是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邓华是代表之一。古田会议解决了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核心困难,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30年起,任红12军教导队、第1纵队3支队、第36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3团、第2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其中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曾率部协同红1团激战三昼夜,打退国民党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

注:历史上有三支红12军,鄂东南红12军,闽西红12军,闽西新红12军,邓华所在的应是闽西新红12军。新红12军后来编入红一方面军。

第一纵队就是由红28团大部组成,纵队长是林彪。

1930年6月,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整编为红一军团,红四军成为红一军团的主力红二师,大名鼎鼎的刘亚楼,黄开湘,耿飙,杨成武都是红二师出来的。。。

邓华则在由闽西红军为主的红一师,谭政,李聚奎,赖传珠,杨得志,黄永胜,聂鹤亭等则是红一师出来的。。。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34年6月,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10月,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红1师政治委员、红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注:邓华在红一师,红二师做过多个职位,总体是在红一师的时间更长。。。

在参加直罗镇等战役时,邓华部队缴获了几大箱红金龙香烟,大部分上交,邓华留了一小部分,有次开会,主席没烟了,瞅瞅邓华:你那个红金龙还有么?邓华居然小心翼翼摸出了一根递给主席,其他人也向邓华要,邓华还是一人一根,都是在兜里,从头到尾没让大家看到烟盒。。。主席哈哈大笑,你这个邓华是财不露白哦。。。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役。

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军74师合编为115师,其中红一军团改编为115师343旅,旅长是陈光,副旅长周建屏,参谋长孙毅(后为陈士榘),下辖685团和686团,685团是原来的红二师,团长杨得志,副团长陈正湘,政委邓华;686团则是原来红三军团缩编后并入红一军团的部队,团长李天佑,副团长杨勇。

685团最早的团长是黄永胜,因为黄永胜和邓华意见不合,团长才更换成杨得志。黄永胜则调到独立团任副团长。。。

黄永胜在红军时期就和邓华有过多次搭档,后来在教导旅两人又搭过班子。不过两人气场不太合。。。黄永胜延安开饭馆,被陈赓他们吃倒闭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37年冬起,任115师独立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1分区政治委员、平西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并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

注:115师独立团就是原来的红一师,因为整编成八路军时只有三个师,六个旅,12个团的编制,115师多出来的人马被编为独立团。。。独立团没有编制,是黑户口。。。也就意味着粮饷弹药大部分需要自己解决。。。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平型关战役之后,115师五台分兵,林彪带领师主力南下,副师长聂荣臻则带领独立团等部队去开拓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为了增强根据地的力量,聂荣臻特别申请师部支援了一些干部,包括周建屏,邓华,孙毅等。。。

晋察冀初建时分了四个分区,一分区杨成武,二分区赵尔陆(后郭天民),三分区陈漫远(后黄永胜),四分区周建屏。。。邓华是一分区的政委。。。

在此期间,邓华解决了个人问题,经杨成武介绍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李玉芝,李玉芝是根据地有名的李家三姐妹中的老幺。。。根据地当时有好几个三姐妹,比如范家三姐妹,分别嫁给了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采,田家三姐妹老大嫁给了孙毅,老二嫁给了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

晋察冀的男婚女嫁

晋察冀人物志——孙毅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38年年5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向冀东挺进,连克延庆、永宁、四海、兴隆等城镇,并配合中共冀热边特委发动和领导冀东20余县及开滦煤矿共20余万人的武装暴动,建立了约10万人的抗日武装,初创了冀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注:邓华在一分区没待多久,就被调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由两支部队组成,邓华支队和宋时轮支队。主要任务是去冀东策援和领导冀东大暴动的。。。

宋时轮是第四纵队司令员,他来之前是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带着716团的一个营(可能连一个营都不到),到雁北地区扩充为一个团的规模,人员新,武器短缺,战力不济。。。

邓华支队则兵强马壮,他从一分区离开时,带走了一分区的老三团,也就是115师独立团2营扩编而成的部队,这差不多是一分区三分之一的主力部队,杨成武心疼不已,开始时说什么都不肯,后来还是聂司令出面才解决问题。。。

冀东大暴动规模很大,不过离北平天津等地太近,日本人很快就派出大军来围剿,起义军不得不撤往平西,由于之前几位起义领导者意见不统一,导致错过最佳时间,在后撤途中遭到日军围堵,损失很大,最后撤到平西的十不存一,只剩下三千多人。。。

这三千多人包括邓华支队,宋时轮支队,和高志远任司令的冀东抗联部队,败得这么惨,到底是谁的错?后来威风凛凛的志愿军代司令和大名鼎鼎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宋司令争得不可开交。。。

后来这三千多人全部并入冀热察挺进军,挺进军的司令是萧克,政委陈漫远,参谋长程世才。因为高志远的事情,挺进军遭遇重大挫折,三员大将中高志远被杀,宋时轮回延安,后在延安学习了5年之久,抗战快胜利时才跟着陈毅去了山东,邓华则回了晋察冀。。。晋察冀人物志——萧克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40年3月,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5分区,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领导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在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中,曾亲率一个营夜攻南坡头据点,消灭日军70余人。

注:邓华本来也计划去延安的,路过阜平时,聂司令看到老部下这种情形,有些不忍,就安排邓华去雁北开拓一个新的分区五分区。。。这个差不多算是因人设岗。。。不过雁北地区实在是地贫人稀,很难有大的起色。。。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41年秋起,任晋察冀军区第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组织领导分区军民多次打破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

注:四分区最早的司令员是周建屏,后来经过熊伯涛,陈正湘,交棒到邓华手上。。。四分区的基础比五分区强太多了,邓华终于可以发挥一下了。。。晋察冀人物志——周建屏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44年3月,率部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2旅政治委员。11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注:1944年,因为陕甘宁边区周边的国民党势力有制造摩擦的趋势,为确保中央和陕甘宁的安全,各根据地都派出精锐部队赴延安拱卫中央。冀鲁豫军区派出的是杨得志带领的教导旅,冀中军区则是吕正操带领的6个主力团,晋察冀军区派出的是包括老一团在内的军区最精锐的部队,由黄永胜和邓华带领。。。

说到老一团,多提几句,这是一分区甚至整个晋察冀最能打的部队,没有之一。。。当初独立团一共只有12个红军连,老一团就分了6个,团长是大名鼎鼎的虎将陈正湘。。。晋察冀所有的大仗,恶仗都少不了老一团的身影,包括雁宿崖,黄土岭。。。老一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红一军团红一师一团,也就是杨得志的老部队,如果再加上一个红一方面军,就是四红一。。。晋察冀人物志——陈正湘

老一团在进延安的入城式上,军容严整,杀气腾腾,给围观的军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时在延安开会的聂荣臻也站在欢迎的人群中,激动地留下眼泪:这是我们晋察冀的队伍。。。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

1945年12月,任辽西(后改为辽吉)军区司令员,组织部队在辽西地区发动群众,剿灭土匪,建立人民政权。

注:刚到东北时虽然偏居一隅,是金子总会发光,邓华的军政能力在西满军区得到了充分验证。。。

多提一句,当年晋察冀一分区的副司令高鹏这时已经和邓华一起来了辽西。。。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46年,率部先后参加秀水河子战斗和四平保卫战。

1947年4月,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在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中,率部主动出击,17天内连克法库、彰武、新立屯、阜新、新邱5城,歼敌3个师,受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通令嘉奖。

注:辽吉纵队中老红军的比例不高,主要是地方部队,邓华把这样一支队伍带成了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劲旅。。。这也是他后来脱颖而出被选为15兵团司令的主要原因。。。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后,任第44军军长。平津战役中,曾根据前方态势,提出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的建议,被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共总前委所采纳。

1949年1月,受命指挥东集团,参与指挥解放天津的战斗。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湘赣、广东战役。

注:邓华当时能担任15兵团司令,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

四野最早有两个兵团,司令员分别是肖劲光和程子华,都是资深将领,红军时期的军长级别,在四野也是野司高层。。。

后来四野新建两个兵团,司令员定为刘亚楼和邓华,刘亚楼不用说,虽然红军时期只是师级,不过在四野是大名鼎鼎,林罗刘谁不知道?

说邓华有点出人意料,是因为在四野可以和邓华比肩的将领还有不少,四野最早建立的五个纵队司令,一纵是万毅(后为李天佑),二纵是刘震,三纵程世才(后为韩先楚),四纵吴克华,六纵是陈光(后为洪学智)。。。

四野第二批成立的四个纵队,七纵是邓华,八纵是黄永胜(后为段苏权),九纵詹才芳,十纵梁兴初。。。

邓华可以从这些名将当中脱颖而出,后来居上,主要还是因为他不但具有出色的政工能力,也证明了自己具备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突破并摧毁国民党军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

注:海南岛战役邓华是最高指挥员,在金门战役之后仍能下定决心跨海作战,是顶着极大的压力的,事后证明这个决策极其英明,再过一个月,朝鲜战争爆发,可能就错过机会了。。。

解放海南岛的第一功臣当属韩先楚,是他力排众议,帮助邓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

李作鹏的43军也是登岛主力之一,也是大功臣。。。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0年7月任第13兵团司令员。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

注:志愿军十三兵团是第一支入朝的志愿军部队,这个十三兵团和四野十三兵团不是一回事,四野十三兵团是程子华的老部队,程子华离开后有黄永胜任司令员,下辖38军,47军和49军。而志愿军十三兵团则包括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一般常说的四野五虎是38军,39军,40军,41军,43军。其实42军也是相当强悍,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充分证明了实力。可见志愿军十三兵团基本是四野的精华,堪称解放军军史上的最强兵团,没有之一。。。

另外提一下,当时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的是大将陈赓,志愿军第三副司令员是上将宋时轮,这对八路军四纵队的老搭档又到了一起。。。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1年7月,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停战谈判。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2年6月,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组织指挥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

注:彭总对邓华相当认可,无条件信任。。。邓华是57名上将当中唯一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3年7月,在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胜利后,邓华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4年,回国,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55年11月,组织导演了有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职。

注:邓华被撤职,历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受到冲击最大的反而是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高鹏,真是令人叹息。。。晋察冀人物志——高鹏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在5年多的时间里,曾深入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进行调研。

注:邓华和彭总有一段时间都曾在四川成都,两人都非常想见个面,却无法成行,留下了无可言说的遗憾。。。

邓华后来曾对子女说过,在四川期间,他最感谢三个人对他的照顾,贺炳炎,李井泉,秦基伟。。。

在此期间,有一次邓华去北京开会,会议间隙吃饭时独坐一桌,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只有许世友拎着一瓶酒过来陪邓华吃饭。。。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1977年后,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注:邓华回北京后,彭总的夫人浦安修去看望他,专门带了一个彭总留给邓华的香烟盒,这是一个外国政要当年送给彭总的礼物,彭总生前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想法。。。

邓华是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

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晋察冀人物志——邓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