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伏羲历法规范 探索中华九州源头(一) 作者: 河南省孔子学会 韩鹏

 紫雨轩书院2017 2024-02-05 发布于河南

[编者按]: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数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因此,只有从中华文明的深远历史纵深出发,才能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增强历史主动,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夯实道路自信的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独有特性。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肇始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根基,也承载着中国上古时期最早的历法文化。中华民族在此根本大法指导下,创造了自已人文先祖三皇五帝和他们共同居住的九州、昆仑山、中国。中华民族如此深厚的文化、文明传统,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创世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数千年来积累的哲思智慧和创世成果。
河南省孔子学会顾问韩鹏同志,以伏羲肇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创世思想为指导,运用上古时期中华先民创造的历法文化作根本法则规范,对三皇五帝共同居住的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发源地九州,进行了深入、系统、科学的研究论证,撰写了《以伏羲历法规范 探索中华九州源头》的文章。
本文研究的思路,主要围绕伏羲在黄河下游肇始“河图洛书”等历法文化,与伏羲在黄河下游育化华夏原始先民、三皇五帝共同居住黄河下游“九州”之间关系,结合中国、中原历史资料,天象地形,人文遗址,考古年代等,进行客观、系统、科学求证,努力在华夏民族创世思想指导创世方法取得创世成果,梳理自然社会规律,尊敬中华民族共祖,提炼中国特色文化等方面,让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中国神话传说,在探索华夏民族发源地九州、人文先祖三皇五帝中,找到了融汇处、一元性、根本点,为中国人继承先祖创世历史,不忘大道大同初心,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进而,促进中国文化特色的“两个结合”,找回自己的创世观和方法论。
对此,我们将陆续分期进行发布。希望能为中国华夏文明探源,发掘中国特色文化,坚定中国文化自信,提供一个研究、发掘和认识的新角度、新思路;为助推“两个结合”进入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以伏羲历法规范 探索中华九州源头
上古时期的“九州”,最早是由伏羲依据黄河下游冲积“河州”划分而成的华夏文明发源地。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是,西方、北方被渤海环绕;南方、东方被黄海环绕。因“九州”为黄河下游的洪水冲积形成,所以,“九州”最先形成之地,便是黄河下游最早冲积形成华北平原的首端之地。
伏羲划分“九州”,不是毫无根据捏造而成的,它严格遵循着上古时期的历法法则,具有科学、本质、必然的规律性。而伏羲肇始“河图洛书”等历法,便是“九州”划分的思想理论依据。
“河图洛书”,又称“先天八卦”“龙马负图”“龙图龟书”等,都是“太极”“大道”“易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与中国上古时期历法法则共生共存的创世文化。

图-1 伏羲阴阳四象八卦九州对应图

因此,研究上古时期的“九州”(见图-1)文化,必须以伏羲肇始“河图洛书”作思想理论指导,必须体现历法法则的科学性、规律性。没有“河图洛书”等历法依据的“九州”,无法被认定为华夏民族的最早发源地,也不可能被认定为华夏文明产生的历史源头。
一、伏羲以“河图洛书”文化指导划分了“九州”。
伏羲肇始的“河图洛书”等历法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元”之始。它从太极孕育阴阳产生前的“一元”开始,就包含着上古时期最早的时间、空间等历法成分。
(一)上古历法是探索华夏文明源头的依据。
“历法”的含义,是根据“道法自然”“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思想方法,计算和制定天地时空等位置的方法。它最早产生于华夏民族的人文氏祖伏羲,肇始的河图洛书等太极、易学文化之中,主要目的是推定时间节气、地理方位等自然法则和科学规律,以适应人类生活、劳作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说,以伏羲为代表华夏原始先民肇始的“河图洛书”,是华夏民族文字、文化、文明的“一元”之始,其中除包含着“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文化之根”等重要意义外,还包含着“万法之宗”的重要内容。故《易经》认为:“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罗万有者,悉在此一画开天,人文肇始之。”伏羲“一画开天”的“肇始”,便是华夏文化、文明的“一元”发端,是华夏民族人文世界的“一元”开始。而人文世界“万法”的总源头,便是大自然运行的大道、大法,也是具体阐述大自然法则的上古“历法”。
      

     图-2 太极生八卦(一元)图

上古“历法”,有一个“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见图-2)等产生过程和创建体系。在这个历法体系中,“太极”是“一”的始点,是“中”的始位;“阴阳两仪”是对大自然中人文时间、空间等法则产生的初分;“四象、八卦”是对不同阶段划分时间、空间等历法认识的归纳总结。
其中,“四时、八节”等代表着时间;“四方、八方”等代表着方位,是构成上古历法是重要内容。由此,衍生了三才、五行、九宫、九州等等,表述大自然、天地人、万事万物的历法体系,创造出了华夏民族生存、发展的后天世界和人文天地。
    燧人氏华胥繁衍了伏羲、少典氏,少典繁衍了炎帝、黄帝。春秋时期左丘明《国语·晋语》记载:“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可见,伏羲等三皇是五帝的先祖,五帝是夏商诸王的先祖。
伏羲的后裔子孙,运用上述“一元”之始的历法,记载、传承和缅怀自己的创世先祖,形成了以“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为人文始点的三皇五帝文化。三皇五帝的产生,本身就是对伏羲创造原始时间、空间等历法的具体运用和法则定位,具有天人合一性、历史时序性、血脉传承性、地理规定性等自然和人文规律遵循,是一个用上古历法作规范的科学创世体系,不能用孤立、割裂、互不联系的观点来认识。
换句话说,三皇五帝是华夏原始先民运用伏羲历法文化,创造出的人文先祖;是以上古历法时空定位作规范,具有以人文天地人作治世始点“一”、作治世始位“中”的一元先祖、一元文化、一元文明(见图-3)。

图-3 老子《道德经》论一图

离开了伏羲肇始“河图洛书”“八卦九宫”等太极、大道、易文化,就没有华夏民族最早历法文化的产生,也没有三皇五帝等人文时间、空间等规矩的确立,就没有华夏民族人文先祖及后裔世系的传承发展。
    因此,实施华夏文明探源,离不开研究以上古历法作定位的三皇五帝,离不开研究三皇五帝共同居住的九州之地。中国的华夏文明探源,本是一个以上古历法法则规定的、具有时空规律可循的、坚持华夏民族一元历法、一元文化、一元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活动。
所以,这种探源实践,不能背离伏羲肇始、华夏民族继承和发展的“历法”文化。因为它是华夏民族创造人文世界,根本思想和方法的重要体现。失去以上古历法为根本依据的华夏文明探源,是没有客观历史、科学规律可循的盲目行为,也是不可能具有任何实质性意义的。(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韩鹏,男,大学,1957年1月生,河南夏邑人。河南省孔子学会顾问,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原调研员。研究方向:中原华夏历史文明发源。首次提出了“华夏文字、文化、文明和三皇五帝、夏商诸王,共同产生于河南荥阳以东河济'两河’流域”的基本观点,先后出版发行研究中原华夏文明发源的学术著作十余部,曾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课一等奖。

开封 韩鹏文集链接

【韩鹏 文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