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 |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高山仙人掌 2024-02-05 发布于福建

Image

Image

节日简介

Image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春节气:“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意思是说,天地阴阳之气的继往开来由立春开始,消融冰冻、催生万物的阳气,昂扬着,舒展着,奔涌着,腾跃着,由此开始主宰天地。

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的来临却绝不温温吞吞、柔柔弱弱,而是高亢有力、霸气十足!

Image

Image

立春三候

Image

一候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二候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Image
Image

节日习俗

Image

1.迎春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宋代的《梦粱录》有关于祭祀迎春的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2.咬春

立春时有“咬春”的习俗,主要是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3.踏春

民间还有踏春的习俗。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并进行各种活动如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打春牛、打春。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了。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此俗意在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Image

Image

立春诗词

Image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唐·张九龄《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
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唐·上官婉儿《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唐·宋之问《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杜甫《立春》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唐·白居易《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Image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杨花似雪花。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

泥牛鞭散六街尘,
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
梅花合让柳条新。

宋·王镃《立春》

彩胜金幡梦里,
茶槽药杵声中。
索莫两年春事,
小窗卧听东风。

宋·范成大《立春》

嫩日催青出冻荄,
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
早有黄蜂紫蝶来。

宋·杨万里《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Image

东风吹散梅梢雪,
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
百花富贵草精神。

宋·白玉蟾《立春》

金钗影摇春燕斜,
木杪(miǎo)生春叶。
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
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元·贯云石《立春》

击罢泥牛物候新,一鞭分与万家春。
未萌草木先回润,久屈龙蛇渐觉伸。
对景谩倾银瓮酒,看花遥想玉京人。
东郊明日迎阳去,蹀躞骅骝踏软尘。

明·于谦《立春》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清·黄景仁《卖花声·立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